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数字化国际比较研究|刘军: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探究及启示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9-09

引用格式

刘军.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探究及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5):73-79.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05.008

教育数字化国际比较研究

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探究及启示

刘   军

摘 要: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及新技术的助推,在线教育发展迅速,在线课程质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面对疫情期间大规模、成建制开展在线教学中暴露出的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质量下降等新问题与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在线课程质量,成为当前在线教育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比较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的两个版本,发现新版本具有规范性、平等性、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该标准对我国在线教育具有以下启示: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线课程全国质量标准;通过提升在线教育质量以促进教育公平;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在线教育;努力提高在线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在线课程;在线教育;标准;课程评价;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8454(2023)05-0073-07作者简介: 刘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81)基金项目: 2022 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出导向法’在师专公共英语SPOC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ZJGB2022594);2021 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ZJZB2021169)

  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最早由美国南方地区教育委员会(the 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 SREB)研制并发布,一直是美国各个州、学区和学校使用最为广泛且颇受推崇的标准[1]。2018年3月,美国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M(Quality Matters)和虚拟学习领导联盟(Virtual Learning Leadership Alliance, VLLA)开展合作,联手对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第二版)》(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 Version 2),以下简称标准第二版进行修订,并于2019年9月发布最新版本——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第三版)》(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 Third Edition),以下简称标准第三版。

一、标准第三版文本解读


  标准第三版为美国学校、学区、州立机构、州范围内的在线课程和其他相关的教育组织,改进在线和混合学习项目提供了指导框架。该标准旨在提供指导,并为广大用户保留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其下设7个类别,分别是课程概述和课程支持、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学习者评价、可及性和可用性、技术、课程评价[2]。具体包括目录、致谢、前言、介绍和正文五部分内容,共计26页、10915个词。

  (一)课程概述和课程支持

  开课之前将课程总体设计告知学习者。课程材料要为学习者和教师取得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课程说明对相关信息和服务进行清晰解释或提供链接。该标准主要包含以下8项指标:①课程,包括概述及大纲;②明确学习者所需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和数字素养;③将教师的履历及如何与教师沟通的信息提供给学习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④在课程导入环节表明对在线学习者的期望;⑤对课程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清晰描述,并告知获取该技术的途径;⑥对课程评价政策和做法进行清晰描述;⑦对所提供的技术支持进行清晰描述;⑧对学习者进行课前培训。

  (二)课程内容

  在线课程提供多种内容供学习者自行选择,以帮助其掌握学习内容,且应符合美国各州或全国的内容标准。该标准包含以下10项指标:①课程的目标或能力可测,并清楚地说明学习者在顺利学完该课程后能够展示的成果;②课程对学习者的期望与课程目标或能力保持一致,并且内容表述清晰;③在线课程的内容与各州或其它机构所制定的标准保持一致;④将数字素养和沟通技巧作为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课程中进行教授;⑤提供补充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以支持学习者学习;⑥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支撑材料体现包容的多元文化视角;⑦课程材料(如教材、共享的教学资料)准确且新颖;⑧课程过滤成人内容,并避免不必要的商业广告;⑨对于第三方内容的版权和使用许可状态均按照规范加以引注;⑩有文件和其他支撑材料可用于促进在线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教学设计

  课程包括符合标准的教学材料、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让所有学习者参与其中,并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该标准下设9项指标:①课程设计包括促进学习者学习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监控的活动;②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促进事先规定的学习目标或能力的实现;③课程按逻辑顺序分单元和课时进行安排;④课程内容适合目标学习者的阅读水平;⑤课程开始第一周,安排介绍性的任务或活动,以吸引学习者参与;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需要,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让学习者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学习;⑦为学习者提供定期互动的机会;⑧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互动的机会,包括定期反馈学习者学习进展的机会;⑨让在线课程教学材料和资源以适切的方式得以呈现。

  (四)学习者评价

  教师在整个课程中使用多种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和参与,并向学习者反馈其所取得的进步。该标准包含以下5项指标:①结合课程、单元、课时目标、能力对学习者展开评价;②实施评价时,能准确评估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③评价为自我监控和学习反思提供机会;④评价材料灵活多样;⑤与学习者共建共享评价标准。

  (五)可及性和可用性

  课程设计体现可及性,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取所有的内容、参与所有的活动;课程设计也体现了可用性,所有学习者都能轻松地浏览和使用所有的课程内容。在线课程要保证让所有的材料、活动和评价向所有的在线学习者开放,并能够在同样的时间段开展同样的互动。课程开发以通用的设计原则为指导,遵循《网络内容可及性指南》(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2.0 标准,符合1973年《康复法案》(The Rehabilitation Act)第504节和《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第二部分的内容规定。该标准共5项指标:①课程设计符合逻辑、前后一致和富有成效;②课程设计方便阅读;③课程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以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④课程多媒体可以方便地加以使用;⑤提供了本课程所需所有技术供应商的可及性声明。

  (六)技术

  技术让各种课程内容促进主动学习,而不妨碍学习过程。该标准下设5项指标:①所有教育工具确保学习者隐私,并根据美国国家、州、地方的法律为学习者的数据保密;②在线课程为学习目标或能力的实现提供工具支持;③课程为教师提供多种选择,通过调整学习活动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偏好;④课程允许教师控制教学内容的发布;⑤课程提供必要的技术功能,以评分和记录评价结果,并计算获得的课程分数或等级。

  (七)课程评价

  在线课程定期对教学效果开展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使用多种策略,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保持不断更新,不管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课程设计和技术领域新研究的应用方面。该标准包括以下3项指标:①在线课程使用多种方法和数据源,以评价课程效果;②定期对在线课程进行评审,以确保其能与时俱进;③课程根据评审结果,不断更新、持续改进。

二、标准第三版与第二版的区别


  通过比较标准第二版与第三版,本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总体变化  标准第三版与第二版相比,总体变化为:①第二版中的“节(Section)”在新版本中被命名为“标准(Standard)”;②在第二版“课程在此方面对照标准的符合程度”下列出的项目被重新修订,并作为可以衡量的“指标”提出;③每个标准之下的指标都用字母和数字重新进行标记,以方便识别;④对第二版列在“评审人注意事项”之下的标准进行重新组织,并作为“说明”和“示例”提出,以便进一步明确并与在线学习的其他国家标准形式保持一致;⑤第三版引入两条新标准,即“标准一:课程概述和支持”和“标准五:可及性和可用性” 。[3]  (二)两个版本在标准内容和指标数量上的主要变化  主要变化为标准内容和指标数量上的调整。第三版的标准数量较前一版本有所增加,从第二版的5条增加到7条,但指标数量从第二版的53条压缩到第三版的45条,总体上内容得到了精简。标准具体内容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第三版与第二版标准内容的主要变化

三、第三版的特点和启示


  (一)特点

  经过对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第三版)》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发现其具有规范性、平等性、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1.规范性

  第三版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标准格式,每条标准按英文字母顺序进行排列,每条指标的序号则由所属标准对应的字母加上一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如A1、A2、A3等。新标准对同类指标进行了整合,删除了过时或重复的内容,这样让文本更加科学规范。

  在其修订过程中,课程标准由在K-12在线学习研究或实践领域的专家所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进行修订;标准修订过程按“文献回顾→调查研究→收集反馈→撰写初稿→专家审核→再次修改→再次审核→最终定稿”的步骤开展。在文本内容方面,如指标B9“对于任何第三方内容的版权和授权状态按规范加以引注,并且容易查找”、指标F1“所有教育工具确保学习者隐私,并根据国家、州、地方的法律为学习者的数据保密”等,很好地体现了标准中内容的规范性特点。

  2.平等性

  其主要体现在参与线上教育的学习者方面。虽然每个人生来就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由于在线课程学习对设施、设备等有特殊的要求,是否满足这些基本要求是学习者顺利开展在线课程学习的前提条件。

  第三版专门引入“可及性和可用性”标准,并对标准进行清晰描述:“课程设计体现可及性,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取所有的内容,参与所有的活动……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轻松地浏览和使用所有的课程内容。在线课程要保证让所有的材料、活动和评价向所有在线学习者开放,并能够在同样的时间段开展同样的互动”。标准中的有些指标,也很好地诠释了平等的理念,如指标E3“说明”部分的内容如下:“在线课程使用的所有内容对所有学习者都是开放的,或者提供了平等的替代性选择。实现可访问性意味着有感觉、身体、认知或学习障碍的个体可以独立地获取相同的信息,参与同样的互动,并享受相同的学习体验,能像无障碍的个体一样轻松地使用资源。替代性内容的‘同样有效’,意味着同样的信息和原始内容一样容易获得”。通过以上规定,标准确保每个学习者能从在线课程中平等获益。

  3.灵活性

  正如第三版在其介绍部分所论述的那样,该标准旨在提供指导的同时,为用户保留了最大的灵活性。标准文本中仅“Flexibility”(灵活性)一词就出现了6次之多。其灵活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如指标C6“根据学习者不同的需要,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让学习者以自己适合的方式参与学习”这一条款,就体现了在线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指标D3“评价活动为自我监控和学习反思提供了例行和富于变化的机会”则体现了评价活动的灵活性。第三版通过保持适当灵活性,为在线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预留足够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发挥在线课程参与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在线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4.开放性

  自2007年由美国南方地区教育委员会首次引入以来,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就一直处于持续更新的状态。2011年10月,由国际K-12在线学习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K-12 Online Learning,简称iNACOL)发布了第二版。QM和虚拟学习领导联盟合作,于2019年9月推出第三版。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三套标准,说明该课程标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开放体系。来自超过34个组织的在线学习领导者和实践者对标准的研制作出了贡献,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对问卷调查提供了反馈,资深评论者对标准的最终定稿提供了咨询意见和建议,这些体现了标准参与主体的开放性。

  第三版吸收了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积极吸纳了同类标准的先进经验,如直接从《K-12在线课程设计标准(第五版)》(K-12 Course Design Rubric Standards, Fifth Edition)引入了“可及性和可用性”标准,这体现了标准内容的开放性。标准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使用权限的开放上,即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免费使用本套标准,这也是其受到推崇的原因之一。

  5.可操作性

  第三版对优质在线课程的描述非常清晰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指标A3“将教师的履历资料和如何与教师沟通的信息,提供给学习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指标A8“在线课程开始之前对学习者开展一次培训”、指标E5“提供了本课程所需的所有技术供应商的可及性声明”等。第三版在指标的数量上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由于新增了解释和示例两部分内容,标准的可操作性得到大幅提升。

  (二)启示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以及新技术的助推,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发展迅速,在线课程成为广大在校学生以及校外成年人学习的重要载体。在线课程的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美国《优质在线课程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能够为我国完善和优化在线课程相关标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完善和优化在线课程全国质量标准

  鉴于当前在线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制定在线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非常必要。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线教育是我国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增加教育资源有效供给[4]。国家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与在线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既是丰富已有教育理论的需要,也是提升当前在线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

  我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的GB/T36642-201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标准,是目前我国最具权威的在线课程标准。该标准虽然提出了课程评价原则与参考模型,但是具体评价维度与指标仍需根据当前具体在线教育情景下的教学特征与需求进行细化和优化[5]。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慕课国家标准,并力争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为世界慕课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方案[6]。考虑到当前我国在线教育的规模之广,开发使用的在线课程之多、参与学习的人员之众、在线课程的影响之大,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线课程全国质量标准可以说是应有之义,甚至是迫在眉睫。

  2.通过提升在线教育质量以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一直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7]。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在线教育成本低、覆盖广、能跨越时空,很多技术专家和学者都相信它能降低学习成本,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不同阶层学习者之间的教育差距,进而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8]

  因此,在制定在线教育标准的过程中,要努力体现全纳教育的理念,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制度设计既要从宏观上考虑地域、民族、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还要从微观上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者在线学习所需的数字素养是否达标,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如有听力或视觉阻碍的学习者)应如何为其提供必要的教学上的调适,等等。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措施来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另外,还要重视不同群体的语言水平差异,优化和定制在线教育资源,以便能让更多的人从在线课程中平等受益[8]。与此同时,在线课程的提供者和广大在线教师要努力提高在线课程质量,通过提升在线教育质量以促进教育公平。

  3.各方要以接纳开放的态度对待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是一种相对开放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制定在线课程标准时就应当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借鉴目前国际在线教育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合理参考相关标准的研制经验,吸收国外在线教育相关标准的优秀成果,将其中符合人类在线教育发展共性的部分,经过适当本土化处理之后为我所用。

  通过对在线课程核心利益相关者开展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梳理课程平台用户的留言反馈等方式,广泛获取课程用户的需求数据[9]。为了让标准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还必须对标准进行定期修订,让其能与时俱进。另外,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给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对教师的影响。数字时代带来教与学的新范式,随着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权逐渐增多,教师的主要作用由先前的以提供课程内容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为主[10]。这就要求当今教师应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在线课程的新趋势,积极更新课程教学观念,主动学习相关在线教学技能,大胆探索在线课程教学、评价新模式。与此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对全体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方面的培训,提供所需软硬件,为在线课程提供设施、设备方面的支持。

  4.努力提高在线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

  在制定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应系统考虑制度操作层面的问题,让在线课程的相关标准能顺利落地:一是要明确各方职责。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代表的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网络的优势,搭建起在线课程的运行平台;以学校为代表的各类教育机构,要努力提升在线课程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注重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广大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要积极参与在线教育,通过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和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共同应对在线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是要整合相关资源。在线课程的研发、实施、评估和完善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体现系统思维,注重各方协同、融合发展,通过有效构建在线教育共同体,从而实现1+1>2的良好效果。可以考虑借鉴美国优质在线课程最新国家标准的形式,在标准中加入必要的解释和/或提供合适的示例,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总之,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促进网络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11]。希望相关标准能够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我国在线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Learning(NSQOL). About[EB/OL].(2019-09-01)[2021-10-07]. https://www.nsqol.org/about/.

  [2]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Learning(NSQOL). Quality Online Courses[EB/OL].(2019-09-01) [2021-10-07]. https://www.nsqol.org/wp-content/uploads/2019/09/National-Standards-for-Quality-Online-Courses-Catalog3-2019.09.01.pdf.

  [3]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Learning(NSQOL). Overview of Changes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 Third Edition[EB/OL]. (2019-09-01)[2021-10-07]. https://www.nsqol.org/wp-content/uploads/2019/09/NSQCourses_ChangeDocument2019.pdf.

  [4]教育部等十一部门.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9-19)[2021-10-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909/t20190930_401825.html.

  [5]李爽,李梦蕾,赵宏.在线课程质量观和质量要素的质性研究——基于专家、实践者和学习者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0(3):42-50,81.

  [6]吴岩.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中国大学教学,2018(1):7-9.

  [7]沈欣忆,吴健伟,张艳霞,等.MOOCAP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7):38-46,93.

  [8]许亚锋,姚军.在线教育能促进教育公平吗?——基于网络公选课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4):38-45.

  [9]杨晓宏,周海军,周效章,等.国内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9(6):50-57.

  [10]迈克尔·博杜安.数字时代远程开放教育:美国篇[J].中国远程教育,2019(8):35-46.

  [11]熊华军,闵璐.解读美国网络教育质量国家标准[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36-40.


Explo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Jun LIU(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Abstract: Affected by the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and boosted by new technologies, online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online course qual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face of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poor learning effect and declining learning quality exposed in large-scale and organized online teaching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cour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current online education. By comparing two version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found that the new ver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ization, equality, flexibility, openness and operability. These standards have follow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online education in China:national standards for online courses should be modified and enhanced as soon as possible; educational equality promoted by improving online education; online education treated with a more open attitude; and we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guiding role and operability of online course standards.
Keywords: Online courses; Online education; Standards; Course evaluation; Course quality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



往期目录|超链接版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3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2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1期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