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艺术回顾展|归塑者本心 筑人文精神
一位好的艺术家一定是生活中的哲学家,创作无需拘泥于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辩证与抒情、逻辑与灵感之间寻求平衡的落脚点,在规则中随心所欲,施展自我而不逾矩。4月15日至5月11日,在熊秉明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塑者归来——熊秉明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以熊秉明先生的雕塑作品为主线,以其创作的哲思为内在逻辑,展出熊秉明雕塑、绘画、书法等诸多艺术门类作品150余件,通过塑“己”、塑“人”、塑“物”三个部分展现他的艺术人生与哲学思考。从艺之路并非坦途,要的是岁月的淘洗,要的是内心的坚守,正如熊秉明用质朴的热爱塑起的非凡匠心。
孺子牛 熊秉明 青铜 1969年 中国美术馆藏
“熊秉明——一颗中国文化的种子。半个世纪了,带着母文化的营养土,在西方,接受阳光、雨露而长成参天大树。他自认为是‘一个生命的试验’。”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曾这样评价。当一颗中国文化的种子播撒到西方大地,扑面而来的必然是文化差异的隔阂和时代潮流的考验,中国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前卫艺术的一次又一次碰撞,既是熊秉明不断自我验证中的意识觉醒,也是新的对话语境产生的沃土。在接受、吸收、承载“新物种”的同时,一以贯之的是塑进他灵魂的中国美学、哲学思想,从作品中来看更是如此,写意胜于写实,体现精神和内涵是他亘古不变的追求。
母亲像 熊秉明 青铜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塑‘人’”篇章饱含基于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是熊秉明对生命意象的挚爱、对生命本体的畅想,每一件物化的外形背后都凝结着他无法言说的深情。据说创作《母亲像》花费16年之久,母亲单薄、瘦小,皱纹满布的脸上却难掩慈祥,目光温润,浅笑安然,塑出了岁月的无情亦有母爱的真切;另一件作品《行走的鲁迅》,横眉冷对,昂首阔步,跃然于眼前的是慷慨激昂的时代感,是鲁迅先生的性格,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气概。
线条鹤 熊秉明 铁雕 199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此次展览是继2019年“自知者明——熊秉明艺术展”之后,中国美术馆通过“典藏活化”系列展再次回顾熊秉明先生的艺术。展览作品和文献来自熊秉明家属和杨振宁夫妇的捐赠。
塑人,更是塑己。正如挚友杨振宁先生在《孺子牛》的题词中这样写道:“秉明塑造出二十世纪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
熊秉明部分参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