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信用卡权益缩水的原因:你不是优质客户

周末旅行 2022-03-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漫谈新科技 Author 松鹤

各大银行的信用卡发卡数量,不断的创造新纪录,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卡的权益开始不断缩水,银行的积分兑换礼品的趋势也越来越严格。这意味着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结束了在发卡和权益上的烧钱式竞争,开始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的行列。


从2018年开始,信用卡发卡行在权益调整和积分限制上做了一系列的动作:

  • 浦发在美国运通白金卡上的权益调整与调降航空里程兑换值

  • 招商银行针对高端卡调降年度积分兑换封顶数量

  • 中信取消国航世界卡无限龙腾

  • 平安削减部分卡种接送机

  • 光大针对部分卡种取消延误险

  • 广发取消臻享白金卡的龙腾,调整航空联名卡里程累计比例


上面的权益削减的情况上来看,主要的受灾区集中在缩减航空类的商旅出行相关权益,这也体现了银行出于避险策略,通过削减权益的方式来控制运营成本。

虽然航空类出行权益对商旅人士来说是刚需,客户价值较高,也是银行自身定义的重点客户群,但由于相应权益均通过市场营销费用进行采购,而权益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套利空间,这些高价值权益很容易变成“羊毛党”的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高端信用卡,或者是说拥有优质权益的信用卡,不应该是银行吸引优质客户的法宝吗?怎么降低成本呢?优质客户不要了?


答案很简单,吸引过来的,不是优质客户。


不同时间段对于优质客户的定义不同,比如在5年前的2014年和现在的2019年,什么样的用户能给银行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2014年,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910元,而2018年的收入则是62361U元。这个数据增幅接近50%,按照这个数据推算,如果门槛和权益保持不变的话,银行的利润绝对会出现下行。

在付出大量市场营销费用之后,部分银行并未吸引到真正的高端优质客户,反而带来了大量的羊毛党,投入产出比大幅降低。2018年下半年开始,银行活动经费开始收紧,所以在现在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的缩减权益、收紧规则等方式缩减成本。


虚拟权益交易变现不仅偏离了银行为持卡人奖励权益的初衷,同样也会为未来的银行权益制定产生副作用,这意味着,发卡行在用户运营思路上,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信用卡发卡数量及信用卡余额规模的不断增长,各银行信用卡在权益支出方面都在不断的增加。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5.97亿张,同比增长13.51%。


而对比一下借记卡的数据,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69.11亿张,同比增长13.20%;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


2018年的增速较2017年末的26.35%有所放缓。而2014年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4.55亿张,对比来看,四年间信用卡发卡量增加超过2亿张。

信用卡增速的放缓,与小额贷款这两年的飞速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小额贷款拥有门槛低、下款快等众多优势,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对信用卡不再感冒,花呗、白条等消费平台的小额贷也获得了用户的信任。


再加上移动支付的兴起,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普及,银行的信用卡,现在有一种成为用户的资金通道的趋势。


这也意味着,未来银行在信用卡权益细则的制定上,也会更加谨慎。


虽然我国的人均信用卡持卡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空间较大,银行仍需要靠补贴、权益等进行推广,但当前出现的问题是增长乏力,开始进入进入存量维护期,用户运营的方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简单的说,积分的贬值、权益的缩减,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对于越来越多的银行来说,基于营销费用所带来的的权益也将开始向吃喝玩乐等小额消费类倾斜,简单粗暴的满减也将不复虽在,未来的权益规则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