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宝武故事 | 有过去的回忆,更有现在的生活

友爱的宝武 中国宝武 2021-11-04


邂逅 · 1399 期 · 2539 篇








我的钢铁春秋


郑同杰

宝钢德盛冷轧厂设备工段

我最初对钢铁的认知源于父亲的职业。父亲很早就远上河南,成为了一名矿工。10岁那年,父亲带我去省城治病。因为第一次坐火车,我差不多问了十万个为什么,父亲文化程度不高,能解答的有限。但从那次,我知道了火车、轨道、沿途桥梁、隧道等全都离不开钢铁;知道了父亲在铁矿上从事选矿工作。


中学毕业后,我选择了一所技工院校,期望成为一名技工,好早早为家里减轻负担。记得上课时,负责机械制图专业的老师总是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不厌其烦地对我说:“额和你说,娃娃!你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你到宣传栏看哈,额带出那谁谁分到宝钢、武钢、马钢的大有人在,大部分都成为生产骨干。分到宝钢工作的现在都在上海一线城市落户了。只要你肯努力,并不是所有的技工都没前途。”休息时,我总会驻足于就业中心的宣传栏上,一遍遍看这些钢铁巨头简介,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成为其中的一员。2009年3月,恰好有两家钢铁企业来学校招聘。经专业知识及体能测试后被马钢(起重司机)和我现单位前身德盛镍业(钳工)两家公司同时录取。因专业原因,我最后到了德盛。


初到德盛、挺失望的。除开屹立的厂房和宿舍楼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污水坑,随处可见横卧着的巨石、几人高的芦苇乱草、东窜西跳的老鼠。因为环境太差,第二天就有十多个同学返程了。即便如此,也没吓倒成长于陕南贫困大山里的我,每月领着1000多元的工资,不厌其烦地和油污打交道。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同行的基本都打了退堂鼓,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下去连媳妇都讨不到。


2011年,当我不打算再坚持时,宝钢入股德盛,先进的管理理念让大家耳目一新。当月,我就领到近5000元的工资,对于领了两年1000多元月工资的我来说,简直欣喜若狂。这5000元相当于我全家人半年的收入,积压了两年的改行之心荡然无存。之前,我所在部门生产能力低、带钢工艺速度止步于18米。宝钢管理团队入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速到30米,不仅提高了设备、人员利用率,加大了生产能力,连从前的巨石、泥泞坑洼、芦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是宽敞干净的马路、花园式的绿化。弹指十年,不仅让我的收入翻了几番还做到了工人福利全覆盖,生产力也从最初不足百万吨提升到目前600万吨的前景规划。


十多个春夏秋冬,我用深情和汗水书写德盛人激昂的青春,将我的执着和努力,挥洒在平凡的岗位上。相信大部分德盛人和我一样,怀着感恩之心,辛勤地工作,用实际行动见证着德盛的成长,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改初衷。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个行业、爱我的公司,时刻铭记着是宝钢德盛为我提供了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将尽心尽责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



“名誉员工”的

宝钢彩涂情怀


李剑

海好奇供应链有限公司

1996年,我专科毕业,到一家国企当会计。二十多岁正是追梦的年纪,不久后从国企辞职,选择自主创业。机缘巧合之下,开始经销宝钢彩涂卷。


当时,国内彩涂市场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占领,宝钢彩涂只有30万吨产能。我是东北人,所以将主要销售方向定位在东北。当时的网络远远没有如今这样发达,我选择了最原始的方法联系客户。每到一座城市,先买上厚厚一摞报纸和一本电话黄页,然后从中摘选出压型厂和钢结构厂的地址和电话,再一家一家上门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一个又一个客户。


有了一些成绩以后,开始不断总结和完善销售方式,从最初的被动等客户询单询价发展为工程选材前期介入,根据业主的预算及工程要求提供最佳的选材方案。印象最深的是某轨道交通股份公司,一个生产380型号动车的大型工厂厂房项目。零下28摄氏度,我在工厂门口等着和工程负责人见面,然后介绍宝钢彩涂卷。从下午4点等到晚上7点,人都要冻成冰棍了,终于获准进入办公楼。见面后,负责人掏出火车票说他晚上9点坐火车去部里汇报项目情况,留给我的只有20分钟。当时还有一家国外品牌对项目虎视眈眈。


多年以后,还记得是一句话打动了负责人,我说,“宝钢是央企,贵司也是。贵司能够打破国际垄断,自主生产国产动车,国人扬眉吐气,如果在宝钢彩涂板搭建的厂房里生产,更能体现出民族工业的进步”。负责人笑着说,“对,选用宝钢彩涂,晚上我也能睡着觉”。最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交谈了40多分钟。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最终选择了宝钢彩涂卷的厂房如今依然色彩靓丽。


20年,宝钢彩涂卷年产能从当初的30万吨增长到100万吨。我也从当初的经销商正式升级为认证经销商,卖卷的初衷也从养家糊口升华到一种情怀。我喜欢到处走走,每到一座城市,总要找找这座城市的建筑项目是否有我供应的宝钢彩涂卷,这也成了很难改变的一个习惯。


2018年的感恩节,参加了宝钢在武汉举行的宝钢彩涂品牌研讨会,感慨之余写了一首小诗,更能表达我的宝武故事:


九省通衢齐相聚,

严西湖畔露新意。

孟德煮酒今犹在,

戏说彩涂谁第一?

三十韶华人易老,

五色彩妆扮新衣。

吃水未忘打井人,

感恩节里是为记。



三代梅钢追梦人


赵剑华

梅钢公司炼钢厂

我是地地道道的梅三代,梅钢是我们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回忆。


1969年,我的爷爷作为第一批建设者参与了梅钢的破土动工,这也是他一生的骄傲。在焦化厂,从最开始的打桩搞土建到后来的炼焦工人,他一直干到了1996年才退休。我的爷爷是个严肃且不善言辞的老工人,几乎从来不跟我们谈论过去,很多事情是听我的父亲说才知道。那时候条件艰苦,上下班都靠两条腿走路,白天挖地基晚上睡工棚,就算面对炉口高温和浓烟,他们硬是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抢出了梅钢第一炉焦炭。退休后,爷爷身体一直不好,前几年因病去世,那个年代的奋斗记忆也随之而去。


1992年,我的父亲和母亲赶上了梅钢第二次创业。刚上岗,所在工务部和绿化所就因为改制而消失在了梅钢改革长河中。在新的岗位,他们见证并推动了梅钢的变迁。炼钢厂2#连铸机投产后,我的母亲是第一批司称员也是第一位女班长,获得过梅钢年度先进个人。我的父亲在保卫部巡查大队日复一日地穿梭在码头到火车卸煤站,看着梅钢一批又一批的成品板卷驶向远方。我们的家庭也因为父母勤奋的工作和梅钢不断的壮大,逐渐走上了小康。坐在父亲的摩托车上去梅山的儿童公园、文化宫、电影院是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2011年,梅钢二期全面建成投运。我作为设备点检有幸参加了二炼钢的建设和设备调试工作,也见证了二炼钢第一块钢坯火热出炉。众人欢呼、齐声喝彩的景象至今还历历在目。现在,每当我开着汽车上下班,穿梭在优美厂区当中,精心巡检着一条条智能产线,操控着一台台机器人,都能深刻感受到梅钢在绿色发展、智慧制造这条道路上加足马力一往直前。


1969、1992、2011,这三组数字代表着梅钢在发展道路上的三个重要节点。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这是我们三代人在梅钢奋斗的印记。时光变迁,梅钢人艰苦卓绝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将继续传承。梅钢前五十年由前辈们艰苦铸就,未来五十年由我们再创辉煌。



难忘的日子


远方

宝钢股份退休职工

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宝钢工程建设打下第一根桩,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横空出世。彼时,我还是一名在校的大一学生。三年之后的1982年初春,我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当时的宝钢总厂动力部(1982年8月12日更名为能源部,2008年3月21日更名为能源环保部),成为一名点检技术人员,负责能源中心及动力管网的设备调试、交接验收和运行维护,从此开启了长达35年的钢铁生涯,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后我国首个全套引进项目的诞生与崛起。


宝钢创业史上诸多难以忘怀的第一次,都诞生在能源环保系统。时隔38年,回想起来,仿佛进入时光隧道,依然令人血脉偾张。


1982年4月25日,宝钢受电变电所受电成功投入运行,这是宝钢首个建成投产的枢纽变电站,标志着宝钢从基本建设阶段转入生产准备阶段。紧随其后,中央变电所投运,4月28日能源中心(电力台)投入运行。宝钢能源中心集水、电、风、气(汽)17种能源介质管控于一身,是当时全世界钢铁行业中规模最大、能源介质种类最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能源管控中心。宝钢三期工程投产后,能源中心的规模相当于一座大型城市的能源消耗总量。


1985年是宝钢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女儿出生了,我给她取名“亦敏”,希望她茁壮成长,也希望女儿给我带来好运,让即将投产的宝钢牛气冲天、一鸣惊人。


1985年1月22日,宝钢第一座日处理原水量达27万立方米的现代化多水种中央水处理厂竣工投产,可满足宝钢一、二期工程的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4月22日四座大型干式煤气柜建成交付使用,5月23日焦炉煤气通气作业一次成功,正式向全厂提供动力煤气燃料,能源部就此进入全面生产阶段,也标志着宝钢一期工程投产进入倒计时。


1985年9月2日,宝钢长江引水工程开始蓄水,库容量为1200万立方米、日取水能力达363万立方米的宝钢水库建成,不仅满足了自身用水需求,每当咸潮季节,还能为一坝之隔的陈行水库供水,有效缓解市政用水的紧缺。宝钢水库利用生物养殖技术形成水质净化生态链,破解了大型水库藻类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难题。


1993年10月8日,宝钢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组建。这是宝钢能源系统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开创了宝钢能源系统社会化、专业化管理与产业链延伸的先河。


1998年7月8日,宝钢三期能源中心系统建成投产。至此,历时七年之久的能源中心系统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宝钢的能源管控系统集成能力跃居世界钢铁行业前列。基于系统集成、管理创新和工序协同的“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利用及减排综合技术”也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当时钢铁行业在能源环保领域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2008年9月25日,国内首套自主集成的六万立方米等级制氧机——八号空分并网出氧。八号空分的建成,既满足了宝钢生产对氧、氮、氩的需求,也为国内大型空分制造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注定又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女儿当上了妈妈——可爱的外孙女出生了,我“升级”成了外公。也是在这一年,新组建的中国宝武在上海揭牌成立。作为宝钢的一名老兵,曾经见证了历史上的诸多第一,更希冀看到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宝武再铸辉煌,诞生更多具有宝武元素的第一,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钢中之宝、镇国之宝。



我的岗位

我的阵地


陈刚

马钢长材事业部连铸分厂离检

50年前,我的父辈招工来到了马钢,来到了焦炉旁,成为了一名马钢工人。1996年底,父亲工作26年后,我也成为了一名马钢职工,那年我21岁。现在的我还会记起自己第一次上班穿的那身帆布工装,灰灰白白干干净净挺挺括括。


来到工厂,我成为了一名电气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一有空闲,我就到现场研究电气设备的构造,熟悉电路图,模拟各种故障自检自修。经过多年的研究琢磨总结提高,我提炼出了一套“稳、准、快”的操作方法,先后取得了电工高级工、钳工中级工、焊工等级证、浇钢工中级工及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还通过自学考试和夜大的学习,我拿到了本科学历。


2006年下半年,由于整组,电气、机械人员将整体划归到炼钢维修分厂。分厂书记厂长找到我,希望我留下来,继续兼职为分厂宣传报道工作出一份力。我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毅然决然地留下,放弃了近10年的电气工作改了行。


我在马钢成长的二十多年,既漫长,又短暂。这二十多年,我为马钢所奉献的也许不多,但在这里听到、看到、学到、悟到的却让我一生受益。感谢马钢培养、锻炼了我,给我一个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奉献自己青春,写下靓丽的色彩!



从浅白到深蓝


范东兴

宝钢工程事业本部

“新工作服到了”,我拿到手的时候,眼前一亮,从浅白变成了深蓝,前胸后背还镶着反光。宝武大融合,工装大变样。时隔4年,我穿着这身深蓝再次踏入雄伟的湛江炼钢厂房。沿着当年走过的安全通道,扶着楼梯,踏上平台,一台台设备运行平稳,一炉炉钢水有条不紊。火车机头、鱼雷罐车,铁甲外壳、火红炉膛,除了道口的叮当叮当,一切似乎那么平静,铁水稳稳地进入了炼钢厂房。


350吨的履带吊臂伸入云端,湛钢炼钢厂新增3#RH的设备开始安装。这是国内吨位最大的RH装备,工程设计也从二维升级到了三维。设备穿插于钢梁,犹如山坡的层峦叠嶂。我站在炼钢15号门前的草地上,仰望高耸的立柱。这是宝钢工程的第45套RH,也是我参与的第19套RH。闭上眼睛,已经有了它建成的模样!


椭圆的会议桌,投影的大屏幕上,是这次精炼改造项目的进度表,这里是中军帐。2020年1月,建设现场掀起了小高潮,这一次把进度整整抢回来一个月。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湛江3#RH项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作为设计代表第一批返湛,接到的任务是3月底必须具备热试条件,留给整个项目团队的时间只有46天。此时的3#RH会战怎么打?我必须勇挑大梁。3月12日下午16点,天天读照常进行,项目指挥长发出冲锋号召,我作为EP代表对现场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分系统、分专业、分队伍,甚至分配到了每一个人。目标分解到专业,任务落实到人头,兵分两路,逐个攻克。冲锋的路上需要勇猛的新兵,但这一次我意识到了一个老兵的价值。3月31日主系统全部贯通,具备了热负荷试车的条件。


10号楼宿舍里浅白的工装随风晃荡,那是初入职场的晕头转向。21年的工程现场,踩坏了安全鞋几十双,咬碎了无数的笔杆,工装也从浅白变成了深蓝!







我的宝武故事 | 百样人生,一样的钢铁人

征集 | 是时候讲出你的故事,秀出你的宝贝了!

我的宝武老物件 | 钢铁印记里的似水年华





编辑:张三不疯

制图:骆杨

出品:媒体中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