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 | 厚重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记者 王磊 中国宝武 2021-11-04


邂逅 · 1503 期 · 2934 篇





“汉阳门前是长江,长江边上是武钢。红砖红瓦和红墙,红色的血脉在流淌。”武汉,孕育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滋养着钢铁强国的红色基因。今天的主题展,记录了武钢的辉煌历史和火红征程。从汉阳铁厂到“红钢城”,从“汉冶萍”的合并到宝武联合,从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到疫情阻击战,曾经为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武钢,如今正加速融入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投身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火红的征程再启航

周忠明


中国宝武武汉总部总代表、武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亲临武钢一号高炉,目睹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喷涌而出,共和国的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武钢诞生了!”中国宝武武汉总部总代表、武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忠明的致辞激奋而又饱含深情,彷佛能穿越时空,让大家回到了那历史性的一刻,看到了伟人那被炉火映红的脸庞。

武钢,红色的钢城,共和国的钢铁长子。在中国宝武130年的发展史中,它承载了太多太多。“武钢的创业发展史是中国宝武百年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致辞中,周忠明和大家共同回顾了武钢创业发展的火红历程。而在今年新冠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英雄辈出的武钢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前台。周忠明说,“在中国宝武的坚强领导下,武钢不惜代价、不讲条件、不畏困难,力保供氧,驰援建设,为国保产,为民复工,关键时刻以钢铁意志和家国情怀,坚决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目前,武钢正加速融入钢铁生态圈。”周忠明介绍说,宝武联合重组后,武钢集团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和“极致专业化”的思路推进专业化整合融合,全力以赴改革清障,处理“三供一业”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聚焦存量资源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完成了从钢铁制造业到产业园区业,从集团管控型企业到专业化平台公司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产业园区业发展新征程。

武钢集团作为武钢历史的传承者、武钢资产的持有者和产业园区业的开拓者,“历史的传承,火红的征程,都将重新出发!”谈及今后几年的发展,周忠明信心满满地说,在中国宝武“一基五元”战略业务布局中,武钢集团作为产业园区业的核心骨干企业,将加快推进“1345”发展战略落地,以“引领产业园区业、繁荣钢铁生态圈”为使命,瞄准“产品力、品牌力、生态力”三层发展目标,聚焦“主题园区、城市综合体、产业新城、城市服务”四类核心业务,着力打造“项目策划、立体招商(产业导入)、项目管理、卓越服务、资本运营”五项关键能力,实施从厂区—园区—城区的发展路径,成为驱动产业园区业持续繁荣的生态运营商。




“三争”精神融入宝武文化

巴尚忠



武钢有限热轧厂

主题展上,武钢有限的一位普通轧钢工巴尚忠讲述了武钢一米七轧机打破“日渡曲线”的传奇故事。这也是武钢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各项工作争一流“三争”精神的滥觞。

巴尚忠清楚地记得,1989年9月初,进厂一个月的他第一次走近一米七精轧机组,看到7个轧机上每个都挂着一个白底红字的铁牌,从头到尾连起来就是——“争气、争光、争一流”七个大字。看到他满脸的疑惑,一位老师傅便给他讲述了“日渡曲线”的故事。这成了他永生难忘的入厂教育。后来,他有幸成为了一米七轧机开工元老汪新武的高徒,在一米七热轧一干就是20多年。

整整24年,巴尚忠一头钻进了一米七轧机,成为一名在板型控制上功力深厚的轧制工人。他先后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还成为了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热轧宽带轧钢工的金牌得主。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巴尚忠感慨地表示,是“三争”精神时刻鼓舞着他。每每谈及一米七轧机的往事,师父总是感叹地说,“三争”精神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每当遇到困难,都会越挫越勇,直到最后胜利!对于“三争”精神,巴尚忠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师父那代人是“敢拼”,就是不怕吃苦流汗流血;我们这代人是“能拼”,善于学习,开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我徒弟这代人则是“会拼”,正在向知识型、智能型的工匠全面发展。 

如今,一米七轧机已功成身退,武钢有限热轧操控中心已经正式投运,2250和1580两条热轧线的智慧制造正扬帆启航,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巴尚忠自信地说,从我的师父到我,再到我的徒弟,“三争精神始终传承不息。加入宝武大家庭后,“三争精神与中国宝武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目标可谓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相信一定会续写出新的传奇。




“青山方舱”,大爱大勇的守护



周维、董大鹏、王锋、付昌飞(从左到右)  武钢集团汉冶萍分公司

董大鹏、王锋、周维、付昌飞,这些平凡的名字并无出奇之处,但是当他们站上今天主题展的舞台,董大鹏一身白色的防护服还是“暴露”了他们的特殊身份——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党员突击队!  

穿着密不透风连呼吸都很困难的防护服、和新冠患者零距离接触、30天吃掉90多桶方便面.....朴素而感人的故事、四个站得笔直的汉子,让人心疼,让人动容。很多观众的眼圈都微微发红,热烈的掌声持久不息。让董大鹏和队友们没想到的是,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给他们送上了一个生日蛋糕,今天,宝武大家庭要为他们补过一个生日!

“这是我们这辈子最难忘的一个生日!”揭幕式结束了,董大鹏眼眶还是湿润的,百感交集。当记者询问他当初的心情时,董大鹏说,“说不怕,那是假话。心理压力是很大的。”3月11日,方舱休舱的第二天,青山方舱医院给董大鹏打来电话,大家的核酸检测报告出来了,全部是阴性。那一刻,30多天来一直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头落下了,董大鹏和队员们感到无比轻松和幸福,“终于可以对家人有个交代了。”30多天来,他们一直对家人编织着善意的谎言,“我们肯定不进舱,就是在外围值值班”“没事的,我们就是想进去,医院也不会让我们进去的”......他们自己却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当他们义无反顾地冲进方舱抢修的时候,又把这一切都抛在了脑后。

正如董大鹏在进舱前对队员们说的那样,“我们是共产党员,守土有责!我们不上谁上?”武钢,以“红色钢城”、“英雄钢城”而名,而他们又一次诠释了宝武人的大爱和大勇,在疫情面前展现了宝武人的钢铁本色。此刻,《红色武钢》悠长的旋律响起,“铁珞山的雨,铁铺岭的风......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他,钢筋铁骨永远压不垮”。




“高炉宝贝”的“匠心”之路

刘自力


武钢有限炼铁厂炉前总技师(退休)

武钢有限炼铁厂炉前总技师刘自力今天容光焕发,今年初刚刚退休的他作为受邀嘉宾,和中国宝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一起为今天的主题展揭幕。

在武钢,刘自力大名鼎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全国劳模、湖北工匠......而成就这一切的,却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炉前工。三十多年来,刘自力扎根高炉现场。他的好手艺造就了一批至今无法打破的纪录——27分钟卸下一个风口二套、84小时拆除32块冷却壁,他主导研制的“刘氏炮泥配料”,大幅降低了吨铁炮泥使用量,《大型高炉出铁沟综合浇注机耐火材料循环利用技术》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自力也从一个炉前工成长为炉前总技师。可以说,刘自力走过的路,就是一位钢铁工匠的成长之路。

刘自力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不但要执着专注,还要把一件事干到极致。1984年进厂,武钢前后8个高炉都留下过刘自力的身影。哪怕是成为了总技师,他也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炉前工。很多同事称刘自力是“高炉宝贝”。在他担任炉前总技师的十余年间,炼铁厂没有请过一次外援,所有的难题在他面前,总能迎刃而解。不仅如此,刘自力牵头,结合自己几十年总结的经验,和几位同事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成了30多万字的炉前工培训教材,成为了武钢大学的正式培训教材,做到了“诀窍不绝,秘方不秘”。在他的带动下,炉前技师队伍带头攻关45项,年创效2300余万。他带领的青年团队包揽了宝钢股份技能大赛炉前工前三甲。

今年一月退休后,刘自力依然发挥余热,从事高炉炮泥的开发应用和废旧耐材循环利用工作。今天为主题展揭幕,刘自力感慨万千,“1988年,我作为炉前班的副班长,到宝钢一号高炉学习了一个半月。此后,又多次来宝钢学习交流。宝武联合后,宝钢股份的先进管理和强大的体系能力移植到了武钢有限,我们高炉的运行水平和运行成本都得到了大幅优化。相信随着整合融合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宝武一定能结出更加丰硕的重组成果,为钢铁强国之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致敬,“红钢城”的英雄本色

彭莉


宝钢资源武钢资源经营财务部资金主管

看到展板上关于大冶铁矿的内容,正在现场观展的宝钢资源武钢资源经营财务部资金主管彭莉自豪感油然而生,忙拉着几位新同事,认真介绍起来,“大冶铁矿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是毛主席唯一视察过的铁矿山。在中国宝武这个大家庭里,大冶铁矿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努力向绿色矿山、生态矿山发展。”彭莉2006年大学毕业进入武钢,一直在武钢资源和矿山工作。今年8月初,彭莉和其他8位同事一起,到宝钢资源交流学习,她说,“能在总部现场观展,感受这种火热的气氛,我真的很幸运。”

主题展上,一米七轧机打破“日渡曲线”的故事,给了彭莉很大的触动。她说,对于武钢的发展史,今天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的主题活动特别有意义,也希望能让天南海北的“宝武系”员工都能有机会参与。在现场,彭莉亲眼看到了守护“青山方舱”的四勇士,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故事,作为武汉抗疫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她仿佛又回到了几个月前,想起了那时候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3月份,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彭莉还曾经冒着极大的风险出门办理信贷业务。她的爱人也是武钢员工,一直在社区当志愿者。“那时候出趟门简直比出国还难。但企业的经营不能停,一旦有需要我们肯定是义不容辞的。”说起这些,彭莉饱含深情,“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中,武钢展现了钢城红色的底蕴,武钢人展现了英雄本色。”




文化融合 精神聚合

覃燕妮



鄂城钢铁党委宣传部

对在鄂钢从事企业媒体工作的覃燕妮来说,今天在现场参加武钢主题展,不仅仅是一次业务上的学习,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她说,“无论是一米七轧机打破‘日渡曲线’,还是方舱四勇士的执着坚守,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精气神,是宝武员工一种共同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通过主题展的展示,更加加深了这种精神的传播和聚合。”

同在长江边,同饮一江水。身为一名鄂钢人,覃燕妮对武钢也不陌生。鄂钢和武钢同在武汉片区,都是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的成员。武钢厚重的历史,崭新的发展,都让覃燕妮激动不已,思绪万千,联想到了鄂钢这两年的巨变。她介绍说,“我们经常到基层现场采访拍照,无论是厂容厂貌,还是信息化、智慧化,变化无所不在,鄂钢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自信。”

在覃燕妮眼里,这种变化得益于中国宝武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目标、“弯弓搭箭”的产业布局以及强有力的体系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文化。“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武钢和鄂钢才能在加入中国宝武后,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名企业文化和企业媒体工作者,我有幸见证这些变化,也要更好地记录和挖掘,为中国宝武的文化融合、精神聚合贡献绵薄之力。”







江南一枝花,盛开满芬芳  !“中国宝武130年”系列展之马钢主题展揭幕

云看展 | “中国宝武130年”系列展之四:“江南一枝花”

宝武发新芽!扛起时代赋予的接力棒





编辑:张三不疯

摄影:施琮

出品:媒体中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