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聚焦宣城“新春第一会”

宣城发布 2022-05-04



主流媒体报道了宣城“新春第一会”

一起来看看吧——


●2月18日,安徽日报客户端《宣城:“新春第一会”,再吹工业强市“集结号”》



标题:宣城:“新春第一会”,再吹工业强市“集结号”

全文:(滑动查看)

宣城:“新春第一会”,再吹工业强市“集结号”



2月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宣城市第二个企业家日,该市隆重召开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连续第三年聚焦工业发展召开“新春第一会”,再次吹响工业强市“集结号”。

大会上,播放了《宣城市2020年工业经济发展回眸》宣传片和“宣城企业家日”主题视频,并授予25个单位“宣城市工业强市贡献奖”,其中包括2个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十快县、2个省级表彰的开发区、5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基地)以及4家科技创新企业、12家高质量发展企业。

2020年,面对疫情和汛情两道“加试题”,宣城市聚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1+6+N”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五员帮扶”工程,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在全省首创设立“企业家日”,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通企业疫情防控、就业稳岗、交通物流、降费减负等堵点,在全省率先全面复工复产、率先实现增速转正,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宣城“高分”答卷,展现了企业“硬核”担当。

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增至26.1万户,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8户,成为全省6个净增长城市之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居全省第6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2户,净增78家;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52.9%,实现了“两个千亿突破”,即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两个位次前移”,即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和规模工业总量占比均前移1位,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8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起步之年。为此,该市提出新的一年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关系宣城航船“十四五”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树立百倍信心、付出百倍努力,以追赶者、奋斗者的姿态,在工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来一场大比拼,以实干实绩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

一是要在培育“大产业”上奋力突破,聚焦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千亿级产业突破,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力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户。二是要在招引“大项目”上扛旗夺杯,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历史性机遇,紧盯沪苏浙产业转移趋势,在招商引资主赛道上奋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力争在招引百亿级项目上实现突破。三是要在建设“大平台”上争先进位。把建好“一地六县”合作区大平台作为“一号工程”,力争尽快体现标杆性进度、展现示范化成果,切实把“一地六县”这个大品牌树起来,打得更响、擦得更亮。把建强市本级园区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园区建设发展质量,力争每个开发园区都成为全省开发园区中的“佼佼者”。四是要在优化“大环境”上对标一流。继续抓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千名干部联千家企业”、“五员”帮扶等,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想方设法破解要素制约,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事快办”。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高频办理的事项,以高效办成为目标,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再深化再升级。同时,深化机关效能考评,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有责任”的浓厚氛围。五是要在创造“大业绩”上比学赶超,努力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大业绩,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早日让宣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排头兵”。


●2月18日,安徽新闻联播《牛年第一个工作日:发扬“三牛”精神 创造更“牛”一年》




标题:牛年第一个工作日:发扬“三牛”精神 创造更“牛”一年

全文:(滑动查看)


牛年第一个工作日:发扬“三牛”精神 创造更“牛”一年


今天是牛年第一个工作日,安徽各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推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都有新气象。

人勤春早又一年,在亳州、马鞍山等地,农技人员奔忙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始新一年的奋斗。在宿州、黄山等地,扶贫工作队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巩固脱贫成果,谋划乡村振兴。


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队队长 江尧:习总书记说过: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落实好产业、就业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出镜】本台记者 费宇:这里是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EAST超导托卡马克也就是俗称人造小太阳的装置大厅,新年上班第一天,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了装置的性能提升工作中,旨在进一步提高这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各项科学参数,以便加强和巩固在国际聚变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李波是本轮装置升级改造现场的安装工程技术负责人,今年春节期间,他和120多名同事一直坚守在升级改造一线,细化施工方案。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李波

这次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整个EAST进行一次性能提升,也希望通过这次改造能够实现更高参数的稳态运行,也希望为我们的聚变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更好地保障。

创新是安徽最闪亮的名片。今天,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省科技厅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新型省份建设进展和今年全年的科技创新工作。

安徽省科技厅 党组书记 蒋曦: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为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统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十四五”规划等主题,开展“云”培训,用学习充电为全年工作开个好头。

安徽省统计局 局长 陈军:开展全系统3000人的“云”培训,让大家以更高质量的统计能力,来服务更高质量的发展。

春风浩荡,战鼓劲擂。上班第一天,安庆经开区招商部门围绕千亿产业引领工程谈思路、出点子,谋划新一年招商工作;铜陵召开双招双引暨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吹响新年集结冲锋号。宣城市召开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对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起总动员,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力争10%的目标。

宣城市科技局 副局长 何苗:全面地贯彻落实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的科技创新发展,持续地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出镜】本台记者 袁杜丹:这里是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科大国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节后第一天,生产线加足马力赶制订单。

科大国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徐根义:从1到6月份,已经有5万套的订单,我们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在合肥、芜湖、马鞍山、阜阳等地,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卯足干劲、忙生产、搞建设、惠民生。

中国宝武马钢股份特钢公司棒材分厂 厂长 丁敬:单日产量刷新了投产以来的最高纪录,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把我们的产线建设得更好。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副主任 李华文:力争今年招引环境类的重点企业50多家,实现产值突破100亿元,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合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窗口税务工作人员 俞瑜:我们配备了充分的人员保障,用扎实的业务能力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更满意。

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 镇长 余海阔:新的一年,王家坝庄台居民迁建安置点工程已全面开工,这个安置点可以安置422户1859人,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干劲来迎接牛年的到来。

万物向兴春风起,金牛奋蹄新征程。安徽各地正发扬“三牛”精神,努力奋斗,创造更“牛”一年。


●2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安徽宣城:“企业家日”表彰先进 凝心聚力启新程》



标题:安徽宣城:“企业家日”表彰先进 凝心聚力启新程

全文:(滑动查看)


2月18日是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也是宣城市“企业家日”。当天上午,宣城市召开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表彰过去一年为该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企业,动员全市上下迅速将精力集中到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上来,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在热烈的现场气氛中,宣城市领导为获奖者进行了颁奖,部分企业家通过视频形式表达心声、畅想未来。

据了解,2020年,宣城市聚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安徽省率先出台了“1+6+N”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五员帮扶”工程,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在安徽省首创设立“企业家日”,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通企业疫情防控、就业稳岗、交通物流、降费减负等堵点,在全省率先全面复工复产、率先实现增速转正,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宣城“高分”答卷,展现了企业“硬核”担当。

统计显示,上年度,宣城市场主体增至26.1万户,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8户,成为安徽省6个净增长城市之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居全省第6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2户,净增78家;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52.9%,实现了“两个千亿突破”,即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两个位次前移”,即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和规模工业总量占比均前移1位,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8位。(东平)


●2月18日,新华社客户端频道《宣城:以实干交出工业强市高分答卷》


标题:宣城:以实干交出工业强市高分答卷

全文:(滑动查看)


2020年,宣城市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实干实绩谱写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

大战大考实现新突破

聚焦“两手硬、两战赢”,宣城工业在疫情、汛情大战中逆市上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复工复产、率先实现增速转正的少数城市之一。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5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居全省第7位。规上工业实现利润135.5亿元,居全省第6位。宁国、广德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分别居第3位、第7位。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六稳六保夯实新基础

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50个,完成投资700亿元,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连续4年居全省第1位。投资百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全部并网,横跨东西的“电力天路”宣城±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成功通电,华域皮尔博格缸盖项目、皖南电气、云燕食品、黄山胶囊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开盛光伏产业园、汽车零部件智造产业园、宇航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特种管阀产业园、华茂电梯产业园、千洪小微企业产业园、电机泵阀智能制造基地、金博通智造园、成辰科技产业园、电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组团式”项目开工建设。在大项目带动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8户,创2017年来新高,成为全省6个净增长城市之一。

产业转型打造新亮点

探索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聚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两大核心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八大特色产业,打响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半壁江山”,达到51.7%、56.9%;战新企业519户,居全省第3位;高新企业380家,居全省第6位。“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兴未艾。新建5G基站886个,超目标86个,主城区热点地带5G网络全覆盖。“宣城古泉5G+特高压智慧换流站”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项目,填补电力行业在全球5G+特高压建设应用的空白。

绿色发展提升新动能

以“绿色智造”为主攻方向,提升新型制造能力。实施《宣城市绿色工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国家、省、市绿色工厂企业培育梯队。新增2家国家绿色工厂、20个国家绿色设计产品、3家省级绿色工厂。“十三五”期间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省级绿色工厂22家。皖南电机YBX4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博瑞特WNS10-1.25-Q卧式内燃燃气蒸汽锅炉入选2020年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2户、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4个、企业“触网上云”3000户、应用工业机器人910台。

区域融合建设新高地

宣城把“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号工程”,谋划设立安徽自贸区宣城联运创新区,实施合作项目93个,总投资2378.2亿元。在松江建设“科创飞地”,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两大产业,探索“研发孵化在松江、产业转化在宣城”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举办长三角一体化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启动运营仪式。宁国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入选首批长三角产业质量提升示范试点。

市场主体展示新活力

在全省首创设立“企业家日”,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十一条、“五员”帮扶、退城进园、小微企业园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相继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政策性减免税费35亿元,131个项目获省制造强省政策支持,奖补资金8818.2万元;登记民营纳税户数159459户,较“十二五”末增长96.3%,占全部纳税户数比重98.5%。博瑞特、皖南电机、黄山恒久链、黄山胶囊4户企业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新涛光电限波段有机玻璃通过癌症检测仪器零部件全球范围遴选。全市隐形冠军企业达4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共计185家,居全省第6位。(东平)


来源 | 宣城发布综合

编辑 | 沈彦

审核 | 唐燕群

主办 | 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更多好内容,等你来看↓

这么多人!最近宣城这几个地方好容易碰见熟人……

今年7天长假多出这么多垃圾!宣城两大项目推进垃圾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