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聚焦|“媒”周看宣城
为迎接省市党代会的召开,近日,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人民网安徽频道联合推出了“宣城+”融媒体系列报道,还有新华网、央视网、安徽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我市,推出一批重点报道,营造出良好舆论氛围。跟着宣小布一起来看看吧——
1
“宣城+”① | 产业发展多加“绿”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宣城+”融媒体系列报道之一
产业发展多加“绿”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前不久,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落地宣城——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宣城市旌德县庙首林场签约,以14.57万元购买3036吨二氧化碳排放权。
宣城城市新貌 戴巍 摄
地方政府“牵线”搭台,促进企业“碳排放”与林业碳汇“联姻”。这是宣城作为“中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安徽省唯一一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又一具体实践。
绿色是宣城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亮丽的特色。
传统产业“增绿”
先看一组数据——
2016年以来,宣城市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1000亿元。
5年来,以年均2.4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工业经济年均9.1%的增长,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5年累计下降24.9%。2020年宣城市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9.35%,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6%的节能目标任务。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产业升级之变: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崛起。
每年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戴巍 摄
近年来,宣城市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将每年的正月初七定为“企业家日”,连续三年聚焦工业发展召开“新春第一会”,打响“绿色智造”品牌。
宣城市委书记孔晓宏这样谈及绿色转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绿色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坚定不移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好山好水成为宣城发展的硬核实力。”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宣城在绿色转型上,言出必行。
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保隆科技在宁国经开区布局的生产研发基地,排气尾管产销规模居全球行业内前三位。
保隆(安徽)汽配 戴巍 摄
“良好业绩的取得,离不开持续的科技研发投入,更离不开多年的绿色制造转型升级。”据该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司马勇介绍,公司围绕打造“绿色工厂”,在管理体系、基础设施、能耗控制、环境排放等方面,优先选用绿色工艺,推进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年节约清洗用水3000吨,年产生废水减少1500吨。
2017年,宁国经开区成功跻身首批全国24家绿色园区,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2018年,保隆汽配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绿”,近年来,宣城绿色制造工程全面加快步伐,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均排在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宣城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全省第3,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全省第1,省级绿色工厂22家、全省第2;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全省第4。
战新产业“扩绿”
产业变“绿”,“绿”变产业。
2016年,宣城市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全市重点支持发展的主导产业。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是2010年的40倍,初步形成了以泾县节能高效电机泵阀、郎溪特种装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节能环保规上企业数量由2015年64户增加到2020年98户,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高于全部战新产业产值增速1.8%。
其中,皖南电机YBX4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博瑞特WNS10-1.25-Q卧式内燃燃气蒸汽锅炉入选2020年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将博瑞特热能这个点放大,企业的一步步转变,正是“绿变产业”的集中体现。
2013年,紧跟国家“煤改气”政策,博瑞特果断全面淘汰燃煤锅炉生产线,聚焦燃气锅炉。
博瑞特热能设备 戴巍 摄
2016年,博瑞特从“卖锅炉”转为“卖服务”,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物联网远程运维平台,并建成一整套锅炉远程运维系统,成为行业内最早一批实现锅炉远程动态在线监测及在线云服务功能的企业。董事长徐智明踌躇满志:“博瑞特既要做安徽省节能减排的排头兵,更要做中国燃气锅炉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淘汰落后“复绿”
走进位于绩溪经开区的安徽应升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既看不到传统钢铁企业的滚滚浓烟,更闻不到刺鼻气味。
“我们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污水、废气处理设施和先进的酸洗设备,实现了绿色升级。”公司负责人应晓春介绍,这次升级助推企业跻身宣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不锈钢无缝管产品成功打入国外市场。
事实上,绿色发展不仅关乎产业未来,也是企业的一道必答题。
据绩溪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俞磊忠介绍,开发区一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不锈钢产业链,但是伴随着产业的发展,产能过剩、污染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
广德电子电路产业园 陈政 摄
2014年,绩溪大刀阔斧对不锈钢产业进行环保整改。通过“淘汰一批、整合一批、嫁接一批、提升一批”,全县不锈钢企业由37户整合为6户。
绩溪的“壮士断腕”,是宣城狠抓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缩影。宣城市长何淳宽在调研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
截至2020年年底,宣城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116家,完成整改1114家,其中整顿规范174家,取缔关闭942家。
对“散乱污”企业的大洗牌,不仅没有让产业走下坡路,反而激活了当地产业的全面升级。
污染防治“护绿”
继去年被授予“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称号后,今年9月11日,广德市经开区又在第21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捧回“金字招牌”,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这些荣誉是对我们绿色发展的充分肯定。”广德经开区党工委委员、项目服务中心主任陶成说,“绿色发展也为我们争取到了发展的主动权。”
在引入电子电路企业之前,广德经开区就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等污染物,环保搞不好,产业绝对发展不起来。”
宣城中央生态绿地 戴巍 摄
为此,广德以专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专用污水收集管网及固废处理中心,确保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和华东督查中心的高度肯定。“广德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更解除了后顾之忧。如今,电子电路产业园已有80余家企业入驻,产值已突破百亿,产业集聚度全省第一。
有了“广德模式”打样,宣城市各地将关口前移、从源头护绿,为发展腾出了更多环境容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近年来,宣城空气环境质量和优良天数比例稳居全省第2位。创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全国仅有的9个地级市之一。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中国“绿都”综合评价中排名第8位。
“十四五”期间,宣城将继续做好“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两篇文章,全力打造在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宣城样板”。
作者:谭艺莹 汪瑞华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聊时局 宣城日报
2
“宣城+”② | 产业振兴多加“劲”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宣城+”融媒体系列报道之二
乡村振兴多加“劲”
又是菊黄蟹肥时。
“起螃蟹喽!”一大早,江苏南京高淳区的客商就来到一水之隔的安徽宣城市宣州区蒋山村,上门收螃蟹。今年行情不错,村里的养蟹户史小云乐得合不拢嘴:“三两的母蟹已经卖到100元一斤,收成好着哩!”
这是水乡的收获季。山乡绩溪荆州,同样迎来丰收,眼下正值山核桃开杆。“竹竿摇,满地金。今年核桃产量高过往年,小核桃成了全乡村民的‘致富果’。”村民胡小峰看着挎篮里的“金疙瘩”,掩不住的喜悦,溢于言表。
今天,恰逢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薮卷起千层浪,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斑斓画卷在宣城大地徐徐铺展……
泾县洋船屋晒秋。尹建生摄
铆足干劲
秋风起,晒秋忙。
眼下,在绩溪县家朋村,心灵手巧的村民,正以阳台、屋顶为画板,以辣椒、玉米、柿子等农作物为画笔,绘制出了梯田里最诗意的秋天。
“春天赏油菜,秋冬看‘晒秋’,我们村一年四季游客不断!”说及村里的变化,村民许利的话止不住往外冒。他是当地一家民宿的店掌柜,如今依托当地乡村旅游,每年收入近30万元。
如今的家朋村,光农家乐就开了52家。乡村旅游不但给村子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当地山核桃、笋干等土特产的畅销,更是让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络绎游人纷沓来”,说的是家朋的发展路径,描绘的却是宣城的乡村巨变。
“以前螃蟹都是零星散养,品质跟不上,销售也吃力。”蒋山村党总支书记程春六坦言,如今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滞销到畅销,这还得从规模化的生态养殖说起。
近年来,蒋山村把河蟹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将3500亩水塘进行升级改造,有了远程增氧、智能投喂、水质调节、病虫害防治等科技加持,蟹农从“会”养蟹到“慧”养蟹,螃蟹个个质优味美。
产业发展前景好,村民干劲自然足。现在的蒋山村,还实施了鱼虾蟹混合养殖,种苗繁育、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随之兴起,不少农户也因蟹“翻身”,很多村民每年纯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顾维林摄
近年来,宣城坚持农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单一农业”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重点培育茶叶、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26万吨,累计建成192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16亿元。
宣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旭华介绍,立足于好资源好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目前,宣城市创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25家,创成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省优秀旅游乡镇37个。
鼓足闯劲
一座山、一块地、一片湖能实现“存取”还能变现?这在旌德县柳溪村可不是什么新鲜事。
旌德俞村镇鲍家小院的百亩荷花。江建兴摄
今年8月,安徽省首家“两山银行”在旌德县柳溪村挂牌成立,山、林、田等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存入“两山银行”后,由银行进行市场化运作。
“银行引来的两家公司,已经在村里发展香榧、白茶种植,230位村民也在种植基地有了稳定工作。”柳溪村党总支书记姚洪武说,这样的改革创新直接解决了本村林农“有地无钱”和公司、大户“有钱无地”的矛盾,唤醒了村里“沉睡”的生态资源。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矛盾,离不开深化改革。
近年来,有“闯劲”的宣城,一直走在全省农村农业工作改革的前列。通过改革,农村发展惊喜连连。
宣州区花园村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率先实行村集体资产自主经营、率先拿到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被誉为“安徽股改第一村”。通过“股改”,该村自主经营养老院、酒店、蔬菜配送等事业,去年全村经营性收入高达514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3万元。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个人,但是我们的身份变了,成了‘股民’,眼下又要迎来我们的第4年分红。”在花园村村民刘琦眼里,改革最大的好处就是“荒地”变成“金山”,“城中村”变成“幸福村”,农民腰包一天比一天“得劲”。
改革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开了一扇扇增收的大门,目前,宣城市822个村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121个村实现分红,累计分红499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8万元。
添足后劲
在宁国市西村“遇见童年的自己”;在宣州区朱桥乡“揺橹小镇”体验梦里水乡;在广德市茆林村寻找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足迹……
宁国市千秋村。胡博摄
在宣城,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宣城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行动计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
如何做到百镇千村、百花齐放?规划至关重要。
规划编制中,宣城市坚持以旧村改造为主,保护村庄的乡土风貌、自然肌理、老屋旧宅、田园风光。并突出各个村特色和唯一性,打造出最大亮点。
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画笔”,擦亮乡村容颜。目前共建设各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03个。770个行政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郎溪、绩溪、广德、宁国先后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表彰。并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
“颜值”焕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后劲”还在后头!
泾县黄田村修复了境内保存的57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的风景,吸引了《大江大河》等影视剧组来此取景拍摄,一时间名声大噪;
旌德县江村因旅游兴起,不少“90后”回村经营特色民宿,“归雁”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头雁”;
郎溪县的下吴村,曾经的“山这边、山那边”,虽一山之隔,却两般天地;如今逆袭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站在新起点,朝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未来,宣城市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正奋勇争先,共同唱响一曲乡村振兴的大合唱。
作者:刘畅 汪瑞华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聊时局 宣城日报
3
“宣城+”③ | 基层治理多加“红”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宣城+”融媒体系列报道之三
基层治理多加“红”
如果说绿色是宣城最鲜明的标识,那么炽烈的红色就是这座城最浓烈的底蕴。
摊开一份全新绘制的《宣城红色地标》,7个县市区,50多处红色地标,组成了红色宣城的光辉历史,标注了英雄先烈的浩气长歌。
宣城红色地标 宣城日报供图
这融入血脉的“红”植根沃土、映照今天,给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蓄积了充沛动能。
宣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精神,织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铸强“红色引擎”
先后获得7块国家级奖牌和16块省级奖牌,宣州区鳌峰街道宝城社区之所以“出圈”,到底有何秘诀?
今年7月刚刚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社区党委书记赵玉莲一语道破: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问事、管事、干事,打通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宝城社区,一张“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小区党员—群众”的五级“红色网格”遍布每个角落,联动起297名社区党员。党员们以小主动、小参谋、小提醒、小调解、小关爱“五小”行动为实际内容,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不管有什么难处,找社区的党员就行了!”59岁的宝城社区居民王云兰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几乎逢人就这样说。
宝城社区地处宣城市老城区,辖区内的老旧小区中居住着不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患风湿致残已有20余年的王云兰就是其中一员。
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到来,让王云兰的生活多了些许色彩。队员们给她建立了特别档案,并实行了党员结对、支部包格、社区兜底的责任包保制。
旌德白地镇江村党员请战加入疫情防控。江建兴摄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宣城,宝城社区是一个样本。
在广德市,桃州镇全面推行“红色楼道(街巷)长”制度,选取3610余名善治理、讲奉献的社区、市直单位党员干部群众认领居住地服务楼道,发挥好文明创建员、民情信息员等“六员”职责,持续夯实党组织的红色引擎力量。
宁国市构建“市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功能性党支部—党员楼道(巷、片)长—党员干部联户”六级组织治理体系,通过建立“群众呼叫、组织销号”工作机制,着力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在社区党员的发动下,社区工作大家群策群力完成,居民是鼓着劲跟着干,这种改变让‘共建共治共享’由理念成为现实。”宁国市南山街道纪工委副书记刘庆红深有感触。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宣城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与抓发展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三大攻坚战”和信用村建设等重大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主引擎”功能,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激活“红色细胞”
已是金秋,绩溪县长安镇的万亩菊花即将进入盛放期。高杨村的一片菊花地里,68岁的王秀萍正忙着在垄间除草,直起身子时,她还会不由自主地向远处张望,似乎仍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
那个等不回来的身影是李夏——绩溪县荆州乡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
2019年8月10日,在抗击台风中,年仅33岁的李夏英勇牺牲;10月23日,他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2020年12月,李夏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汪辉 摄
“小夏虽然走了两年了,但一到菊花开放的时候,就特别想他。”王秀萍眼里泛起了泪光。
王秀萍对李夏的牵挂是绵长的。2017年6月,时任长安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的李夏来到高杨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期间,他三番五次请来了技术员给大家做指导,很快,王秀萍等村民就掌握了菊花种植技术。
在大战大考面前,宣城坚持把堡垒建在火线、将干部派到一线,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靠前、担当作为,涌现出李夏、甘磊、章建军等一批先进典型。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宣城先后选派238个工作队、700余名干部驻村工作,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宣城成立临时党支部137个,设立党员责任区、责任岗4455个,派驻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1959个,15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一线,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2020年2月20日,蔡军民作为宣城市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出发了。在武汉驰援的日子里,他总是第一个进入重症病房,成为团队里值班次数最多的队员。在他的带动下,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共有11名队员火线入党。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蔡军民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称号。
越是关键时,越能见初心;越在艰难处,越能显本色。
不只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建设中,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他们以行胜于言的付出彰显了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把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书写在宣城大地。
传承“红色基因”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宣城聚力打好“红色牌”,用活“红色资源”、研发“红色产品”、塑优“红色品牌”。
旌德县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创作了皖南花鼓戏《洞房枪声》、情景舞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群口词快板《学党史弘扬黄高峰精神》、朗诵诗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文艺作品。
泾县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事迹陈列馆等著名红色地标,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宣城组织开展“学党史铸铁军开新局”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新四军精神”专题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强化使命担当,争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时代铁军。
一束束思想的光芒,闪耀宛陵大地。一股股奋进的力量,澎湃水阳江畔。
宣城还积极立足本地特色,充分挖掘“歌曲唱党史”“戏曲颂党史”“文艺演出讲党史”等特色学习资源,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艺术化宣讲”。
学史力行,以行践知。
宣城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百姓的烦心事,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桩桩件件,枝叶关情。宣城市城管执法局自我加压,提出了17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涵盖人居环境、道路停车、公厕提升、垃圾处置等多个方面。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
党旗在抗洪一线飘扬 戴巍 余庆 摄
泾县泾川镇党委政府在山口社区试点建设“1cm红色驿站”,以社区居民为服务主体,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目标,立足“做足党味、做暖家味、做浓情味”,努力将驿站打造成党群工作的宣传站、代办事务的工作站、帮扶解难的服务站、民情民意的气象站。
山口社区党委书记胡金扣说,社区党组织以“1cm红色驿站”为载体,积极组建居民兴趣活动团队,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举办文娱表演等,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共用,让群众的心和社区党组织贴得更近、靠得更紧。
扎实为民办实事,不仅是锤炼党员为民服务本领的“磨刀石”,也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宣城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落细,倾心倾情倾力增进民生福祉。
党旗猎猎东风劲,初心荡荡马蹄疾。
宣城将抢抓机遇、担当实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城高分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顾维林 汪瑞华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聊时局 宣城日报
4
宣城+”④ | 共建共享多加“福”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宣城+”融媒体系列报道之四
共建共享多加“福”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锦衣玉食;也有人说,幸福是子孙满堂;还有人说,幸福是平安顺遂……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种答案。
但对于宣城人来说,有一种幸福,叫我在宣城。这也是对宣城这座城市最好的褒奖。
幸福“底色”在民生
宛溪河沿北门缓缓流过。
秋日湛蓝的天空下,岸边植被与碧水交相辉映,极目远眺,一幢幢高楼掩映在葱郁的绿色之中,令人倍感舒心。
这样惬意的生活,对于老北门77岁的张根宝来说,过去想都不敢想。
张根宝的新家紧邻宛溪河,告别低矮潮湿、光线幽暗的老屋,告别巷道溢出的污水和臭气熏天的“垃圾山”,宽敞明亮的三居室,为全家开启了新生活。
“你看现在的居住条件多好,家里干干净净,楼下还有花园。与过去的老北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张根宝直言,他的幸福感来自北门旧城改造。
北门旧城改造是宣城市最大的棚户区项目,规划总用地约112公顷,住户5250户近23000人,需要拆迁各类住房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历经多年改造和建设,今天的新北门,街道四通八达,交通井然有序,已经成为展示老城区新形象的城市窗口。
宛溪河穿城而过 汪辉 摄
沿宛溪河逆流而上,居住宛溪河畔20多年的魏有兴,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宣城市委市政府下大气力,以对宛溪河、泥河、清溪河等实施绿化为重点,对穿城而过的六条内河全面实施清淤截污、净化水体、改善环境等综合整治。
这些年的变化,魏有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水清了,岸绿了,连河里的鱼儿和水鸟都多了。”
和张根宝、魏有兴一样,宣城人这些年收到了不少“民生大礼包”:老旧小区改造、河道清淤截污、城市立面治理、街区杆线整治……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高捌玲介绍:这5年,完成中心城市建设投资825亿元,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约45万平方米的医疗、教育等民生设施投入使用。
改造后的泥河 程 洪 摄
特别是近年来,市本级投入3.8亿元,对49个老旧小区共2.1万户193万平方米实施综合改造。全市完成棚改新开工3.92万套、基本建成3.87万套,为全市3.5万户保障对象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此外,宣城还完成了24314户农村危房改造,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考核位列安徽省第一。
幸福“亮色”在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是宣城一张靓丽的名片,让每一个宣城人倍感自豪和幸福。
2017年,宣城市本级首创首成全国文明城市,并在2020年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蝉联该荣誉。同年,广德市、宁国市当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开创了以市带县、市县并进全域创建的宣城模式。”宣城市文明办主任梁能文如是说。
“社区网格化管理+联点共建+双月考核”、路段长制、沿街单位商户自治联盟、市民创建之星评选、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机制、摊点自治管理模式……一项项落地有声的实际举措,让宣城市文明创建开花结果,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通过文明创建,环境变好了、出行变顺了。不仅如此,随地丢垃圾、闯红灯现象明显少了,机动车驾驶员形成了自觉礼让行人的意识。”市民黄娟感慨,我们老百姓就看中这些变化,看得见,也摸得着。
对银桥湾小区居民来说,幸福感来自市区住宅小区管理水平提升专项行动。过去生活环境的脏乱差,是个“老大难”。
专项行动中,5个行动组180多人参参与整治,累计清理乱堆乱放杂物40卡车,拆除非机动车地下车库内违章建筑35处。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居民的“烦心事”,一桩桩、一件件,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陆续得到解决。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
宣城好人一条街 叶竞文 摄
通过党政带头、行业引导、全民参与,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创建、宣传创建、参与创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要我创建”转变为“我要创建”,全市近40万名志愿者参加到战“疫”、抗洪、创建、扶贫等各个战场。
9月17日,宣州区城南社区鳄城花园小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正式挂牌,这是宣城市第一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彭鹁介绍:“我们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构筑‘出门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为的就是做实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治安巡逻、情暖万家志愿服务项目。”
从“宣城好人”到“好人宣城”,文明新风拂全城,涌现出大量事迹感人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统计显示,历年来选树宣城好人2753人,当选中国好人72人、安徽好人259人。
幸福“成色”在平安
这是“法治宣城”的硕果——
连续7年开展“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完成“法治家庭百千万”培育;法治宣传教育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探索总结出的“七大调解法”被誉为安徽两大特色调解法之一。
这是“平安宣城”的金盾——
全市村社区网格化率100%,在全市7600余名网格员中推行要素全覆盖、信息全采集、隐患全排查、纠纷全调解、宣传全到人、诉求全受理的“六全”工作法。公安干警、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编织了一张“安全网”,护百姓平安。
安徽省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郎溪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张俊说:“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不仅要在破案和防范上下功夫,更要体现在服务人民群众上,脚下有泥,百姓心中才有你。”
宝城社区 汪辉 摄
这是“幸福宣城”的基石——
法治文化馆、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主题街、法治文化景观带……法治宣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形成全社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作为宣城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旌德县蔡家桥镇华川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明感触颇深,“村两委干部有权不任性,党员群众有事理先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宣城好人馆内墙 顾维林 摄
平安创建不是喊喊口号,而是源自老百姓内心的真实感受。多年来,华川村村内矛盾纠纷实现“自净”,连续30年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事实证明,只有充分调动线上线下的资源、方方面面的力量,构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这座城市更安心、更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宣城市连续8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市,顺利申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安全生产连续9年、信访工作连续14年获全省先进;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连续11年保持全省前列。
在去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宣城市创造累计确诊病例全省最少、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的重要战果,并且是全省十六个地市中复工最迅速、推进最有力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宣城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百姓更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和荣誉感。
幸福城市建设,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一棒接着一棒,浓浓幸福感,洋溢在每一位宣城人的脸上。
作者:利志成 汪瑞华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聊时局 宣城日报
5
“宣城+”⑤ | 文旅发展多加“料”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宣城+”融媒体系列报道之五
文旅发展多加“料”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眼下,正是迎秋赏景的大好时节,也是“诗意宣城”一年里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时节。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春天里的那抹黄浦江之夜:4月21日,“当春意魔都遇见诗意宣城”,“长三角之心”点亮了上海的“外滩之窗”。
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城,也在那一晚,向世人展现了炫彩魅力。
“中国文房·诗意宣城”点亮上海外滩 。宣城日报供图
文房+诗意,料很足
一城山水半城诗,遍地文化皆是景。
说的正是宣城好山好水好景好诗意。
“宣城处处皆风景,四季都可游,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来自江苏南京的摄影爱好者蒋伟民,已是“绩溪家朋油菜花节”的老朋友了。
在他的镜头里,宣城的美景数不胜数,但真正让他魂牵梦萦的,还是宣城独特的“气质”。
他拍过“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三月三”民俗文化节,采茶礼、诗词飞花令、汉服展……“有文化、有风景、有内涵!”
他也拍过“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每逢端午,潭上龙舟竞渡飞桨;还有饕餮们的最爱,各种徽菜名宴和小吃,即便隔着镜头,也让人“大快朵颐”……
双狮吐火耀敬亭。戴巍 摄
一场又一场精彩活动,让宣城文旅盛宴色佳、味全、料足,也吸引了无数拥趸。
数据统计,今年1-7月,慕名前来的旅游人数2163.33万人次,同比增长83.81%;国内旅游收187.08亿元,同比增长116.81%。
可喜的数字,足以看出宣城的圈粉实力。
“十三五”期间,宣城共举办各类文旅节庆活动超500场次。2018年,宣城市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长三角非遗节。2019年,宣城市又主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首届非遗邀请展,并承办了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
宣城红杉林。帅林飞 摄
近年来,宣城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为重点,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塑造“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城市文旅品牌。
目前,宣城共有A级景区5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小镇6个、省级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3个。不仅如此,还有省旅游经济强县4个、省优秀旅游乡镇37个、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
景点+网红,料蛮新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水东老街,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走在这条初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老街,看着栋栋古朴厚重的徽式建筑,和酝酿了数百年的苍翠青碧,突然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老街有旧韵味,老街更有新看点。
杭州导游吴清扬尤其青睐这个地方,每个月他至少要带两次杭州旅游团来水东,感受岁月时光。
汀溪九里岭。胡宝生 摄
在宣州区水东镇党委副书记刘峰看来,“故地要想‘新生’,就要从整体‘下好一盘棋’。”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融”,既要保留特色,还要紧跟潮流。
水东大景区起步“高起点规划”,设定“一花七叶·金道银廊”的总体布局。多年来举办了蜜枣文化旅游节、“五一五重奏,老街文艺节”、六月六河灯节等一系列活动,叫响了“甜蜜小镇”的品牌。
这边“甜蜜小镇”初长成,那边“皖南川藏线”火出圈。
这条网红线路,被定位为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一号工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战略新高地的标高工程、全国自驾旅游度假区的样板工程,获评安徽省十条自驾精品线路、2019年“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这条风景线,更成为旅游富民的经济线。
皖南川藏线。帅林飞 摄
宁国市板桥村原先藏在深山人不识,如今被“皖南川藏线”彻底带火了:500余户人家的板桥,民宿数量已达54家、床位数达1000余张。
板桥村党总支书记陈允发算过账,自打吃上了“旅游饭”,2020年,全村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年收入约800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
宣酒文化博物馆是皖南最大规模的产业文化博物馆,南倚“江南诗山”——敬亭山,以古文物和场景复原为载体,用观光+体验的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变身网红打卡地,成为安徽工业旅游的典范。
红色+红韵,料够正
天蓝,山青,水绿,宣城文旅怎么少得了红色呢!
红色宣城,今年格外火。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立足深厚的红色文化,宣城市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红色线路30多条;策划推出《宣城红色旅游线路指南》——学党史铸铁军“寻红色足迹之旅”、赓续血脉“红色印记之旅”、不忘初心“红色源泉之旅”、文化传承“红色烽火之旅”……
广德市依托党建公园、英烈山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推出“行走的红色课堂”;郎溪县深挖三桥(毕桥、沙桥、夏桥)红色资源,打造“一园、三馆、三阵地”。
在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则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事迹陈列馆、茂林赤坑山蜜蜂洞等著名红色景点,大力推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路线,让“红色能量”辐射更远、更广。
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 。尹建生摄
即将拉开大幕的第十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上,“红色”就是节庆活动的重头戏。
本届文化旅游节以“文房四宝 红韵宣城”为主题,首次推出了“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考察活动,并融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
自2004年9月首次举办“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以来,现已成功举办了九届。
本届以宣城主会场+泾县分会场的形式将举办10+10+N项主题活动,涵盖非遗联展、传统民俗、发展论坛、美食展示、文艺演出、招商推介、采风踩线、文房四宝精品展等多个领域。
捞制三丈三宣纸。尹建生 摄
期间,中国文房四宝精品展、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首届宣城地方美食节、皖江八市群艺大赛……哪一项都是魅力十足,哪一项都是不容错过,让我们拭目以待,细细品尝吧!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聊时局 宣城日报
6
安徽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宣城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宣城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结合前期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落地宣城的基础,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9月22日,农业银行泾县支行、建设银行泾县支行分别与泾县国有林业公司、泾县兆林木材加工厂举行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签约仪式,标志着全省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正式落地宣城。
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碳汇质押)贷款是为从事林木培育、种植或者管理的企业专门设计的创新信贷业务,具有“快审、快批、快贷”的优势;以企业植树造林产生的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以预期森林碳汇收益权质押作为增信措施,从而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创新开发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碳汇质押)贷款,是人民银行联合林业部门对辖区林业资源禀赋与信贷资源的充分结合,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响应国家政策推出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创新“预期收益”质押模式,金融机构以企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为质押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通过对项目林场碳汇量估算评估,增加对林业企业的授信维度。创新“评估认定”模式,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中春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过科学测算并出具相关报告,预估该林场年预期20年的碳汇评估量。同时查询参考“碳排放”APP近期成交价格与近期碳汇交易均价合理确定该押品评估价值。评估认定模式为“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运作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与服务支持。
“真的没想到我们的绿水青山这么快就变成金山银山,碳汇质押贷款的利率真的很低,让我们这些小微企业减少了财务费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泾县兆林木材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是将无形的碳汇价值实实在在的转变为可质押资产,增加了林业企业融资来源,真正实现了生态产品既能“增值变现”又能“有利可图”。此次两笔贷款均按央行1年期LPR市场报价利率3.85%执行,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稳定资金支持,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
“本次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签约,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示范引领效应。”宣城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碳汇质押贷款的前提,是保证每年的碳汇收入,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则必须保证植被的存续与正常生长,这就起到了保护当地环境、增加植被面积的作用,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真正实现了生态产品既能“增值变现”又能“有利可图”。(朱亚梅 张涛)
来源:央广网
7
宣城市:深化河湖长制 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近年来,宣城市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效率推行河湖长制,着力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治理目标。
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工作体系。2017年,宣城市出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建立“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全覆盖”河湖长制工作体系。目前,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以“五高”为标准,打造河湖长制宣城升级版。
(宣城母亲河、长江一级支流——水阳江)
压紧压实河湖长责任督促开展巡河巡湖,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强化市县级河湖长“长对长”工作监督机制,要求县级河湖长向相应市级河湖长进行年度工作述职,落实河湖长河湖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2017年以来,市级河湖长共巡河巡湖300余次,发现问题近40个,均得到妥善解决。县乡村各级河湖长共巡河巡湖近30余万次,发现解决问题近6000个。同时,宣城市各地纷纷设立民间河湖长,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河湖管护。其中,2020年,宁国市民间河长彭道发入选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候选名单。
以综合施策为统领推动河湖治理。以问题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迅速落实“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分“全面排查抽查、专项提升整治、巩固提升成果”三阶段,对全市各级河湖长责任河湖开展全面排查清查。自宣城市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发现涉河湖问题145个,通过分级处置、联合行动等方式,已全部完成整改。修编“一河(湖)一策”,建立“一河(湖)一档”,做到因河施策、水岸同治、系统治理,以系统性、整体性措施推进河湖治理工作。多部门、跨区域、分层级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建立健全,2020年11月和2021年7月,宣城分别与南京、芜湖两市建立联合河湖长制。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积极配合,河湖“清四乱”、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联合深入开展。
强化督查暗访,媒体宣传助推工作落实、氛围营造。率先在全省将县级河湖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中,督促各地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实督查暗访制度,适时开展市级河湖长制督查暗访,共发现乱堆乱占等河湖问题30余处,已责令有关单位和部门全部整改完毕。积极扩大河湖长制宣传面,共编印河湖长制简报90期,编发宣传稿件近350篇,总结各类型典型经验、做法70余条,在各主流媒体登载宣传报道60余篇,为河湖长制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刘畅)
供稿单位: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
来源:中国网
8
老月饼香飘四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又到中秋,凉意渐浓,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的一家糕点老作坊里从清晨开始就热气腾腾,说起中秋的故乡味道,离不开这乡村老作坊里的传统手工月饼。
走进老作坊,月饼的香味变得更加浓郁,令人垂涎欲滴。老师傅陈浩武娴熟地在案板上和面、揉面,待面醒好,配馅、扯皮、包馅料、按压成型,步骤井然有序、一气呵成。成型的月饼装盘,盖上红章,放进烤炉,大约5分钟后,一盘色泽淡黄、外酥里甜的苏式月饼就出炉了。陈浩武的妻子接过手,将一枚枚月饼用牛皮纸包裹起来,乡味也将随着这些月饼,传递到归家团圆的亲朋或是离家奔波的游子手中。“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周边居民和走出去的郎溪人。糕饼一直保持着老味道,希望能把这个味道传承下去。”陈浩武告诉记者,他家从他爷爷一代就开始开糖坊做糕点,到他已是第三代。
家住姚村街道的何德友从店里买了5筒苏式月饼“小包酥”,他乐呵呵地说:“从小就吃陈家老字号月饼,纯正、地道、口感好。到中秋节,还会再来多买一些,送给家里的亲朋好友,大家都喜欢这个味道。”
每逢中秋,月饼供不应求,陈浩武一家每天要制作3000只左右。“对传统手工艺的坚持,就是对传统乡味的坚持。大家吃的是老月饼,品尝的是故乡的甜蜜与幸福。”陈浩武说。(记者 罗鑫 通讯员 余克俭 王祖清)
来源:安徽日报
9
人均GDP突破10万元!安徽广德立下“十四五”新目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央广网广德9月24日消息(记者徐鹏)过去五年,安徽省广德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跑赢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十四五”如期而至,广德振兴蓝图已然绘就,提出了“确保经济增速在安徽保持领先、在长三角保持前列,人均GDP突破10万元”的新目标。
满分“十三五”
五年来,广德树牢工业首位意识,三次产业比优化为8.1:47.6:44.3。规工增加值、战新产值,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3、4.6倍。规工企业数位列全省第二,工业总量跃居宣城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8.7%、13%,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增速十快县,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成功实现撤县设市,昂首挺进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创新四个“百强县市”。
同时,提出“追赶苏浙、挺进百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聚力一体化、奋战十四五”等目标。特别是今年,又突出“锻造典范城、勇当排头兵”总目标。坚持每年选派优秀干部赴苏浙先发县市挂职锻炼,近三年共选派41名干部、16名村党支部书记赴沪苏浙地区挂职锻炼。
作为东向发展的“桥头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广德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筑巢引来凤凰栖,不断做强省级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唯一的电子电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而在最为重要的民生方面,当地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基层百姓病有所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健全……一项项惠民之举,滋润着百姓心田;一桩桩利民实事,让人民共享福祉。
振兴“十四五”
岁月不居,时间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十四五”期间,广德如何育新机、开新局?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广德“底气”何在?
记者从广德市委宣传部获悉,今后五年,广德将突出“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县域排头兵”总定位,聚焦“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总抓手,加快建设“四区一基地”,锻造典范城、勇当排头兵,奋力开启“十四五”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同时,将实现“三个确保”:确保经济增速在安徽保持领先、在长三角保持前列,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域前十、全国县域第一方阵位次持续前移,确保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规工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顺利实现这些目标的实施路径,如今也已明确:力争打造产业集聚典范城、内陆开放典范城、宜居宜业典范城、协调发展典范城、全域美丽典范城。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广德还将奋力打造幸福和谐典范城。“十四五”期间,确保当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明显提升,人均GDP突破10万元。
来源:央广网
10
安徽县域首笔“政采贷”在宁国市落地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和宁国市财政局的共同推动下,宁国农村商业银行向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安徽省宁国市香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中标供应商——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审批发放贷款50万元,标志着政府采购合同线上信用融资(简称“政采贷”)在宁国市顺利落地,也是安徽省县域首笔“政采贷”业务。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与宁国市财政局用时一年多,共同开发上线宁国市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平台,实现了政、企、银三方信息互通共享,让参与政府采购并中标的中小微企业,凭借政府采购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以供应商信用审查和政府采购信誉为基础,按便捷贷款程序和优惠利率,为企业发放无财产抵押贷款。该类贷款具有全线上、融资快、利率低、免抵押、自动提示、按时还款等特点。
“政采贷”融资模式是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和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作用,是基于大数据的信用类金融产品创新。放款时间与融资用款时间高度匹配,有利于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度、时效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及时引入资金活水,为企业的融资难题破局纾困;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精准地找到有需求的企业,提高贷款办理效率,盘活银行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良性循环。按时还款和自动提示功能,有效的规避信用违约风险,让银行放款无后顾之忧;其次,信息的快速匹配有助于政、企、银三方的精准对接,为企业融资架设一条全新的线上高速通道,真正让利企业,提高企业的投标积极性,促使多方受益。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和宁国市财政局将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继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总要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对“政采贷”工作的指导和跟踪监督,聚焦本市企业融资困难的痛点、难点,对症下药,真正让好政策发挥好效益,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程希茜 吴祝春)
来源:新华网
11
泾县:各景区积极应对 织密“双节”安全网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秋风送爽、天气怡人,中秋、国庆假期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节。连日来,泾县各景区景点积极应对,全面部署节日期间景区各项工作,努力为广大来泾旅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泾县月亮湾风景区坐落于享有“华夏毛竹第一镇”美誉的泾县蔡村镇境内,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确保“双节”景区旅游安全,工作人员未雨绸缪、加班加点,对景区内消防设施、景区设备、用火用水等进行了全方位安全排查。
同时,该景区联合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举行了消防实战演练与灭火技能培训,以练代战,切实提升景区员工消防实战与应急能力水平,提升火灾防范本领和初起火灾扑救能力。
除了消防安全,景区还将疫情防控作为“双节”期间的重中之重,严格对照疫情防控要求,落实“测温、亮码”等要求,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
近年来,泾县红色旅游文化备受青睐,吸引了众多游客。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秋、国庆“双节”接踵而至,被称为新四军“摇篮”的云岭充分准备,全力迎接“双节”游客高峰。
此外,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不断丰富红色故事讲解内容,同时把疫情防控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通讯员 徐娴 施智飞 记者 罗鑫)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12
【“飞阅”中国】太美了!云上梯田瞰丰收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近日,位于安徽皖南山区的宣城市旌德县水稻进入收割期,十余万亩梯田喜获丰收,仿佛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在阳光的照耀下,绚烂夺目。空中俯瞰,青山环绕,金黄的梯田伴随着云雾缭绕,勾勒出一幅优美的丰收画卷。
来源:新华网
来源 | 宣城发布
编辑 | 张月欣
审核 | 唐燕群
主办 | 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为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
如欲转载请联系告知,
并在转载时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明显注明文章来自
“微信公众号:宣城发布,ID:xuanchengfabu”
谢谢合作
更多好内容,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