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辅警敲诈案”与民企的安全感

方家评说 方家评说 2022-09-09


 

近日,江苏“女辅警敲诈多名公职人员获刑13年”的新闻冲上热搜。官媒和自媒纷纷发声,舆情持续发酵,似滚滚的沙尘暴直逼有关地方有关部门有关人员。

 

网民神评:“一大帮西门庆把潘金莲给告了”。

 

新华社发表评论:“‘女辅警敲诈案’仍在发酵,需用公开透明还原案件真实面目”。

 

人民网今天发表文章“六问女辅警敲诈案”:一问判决书引舆论哗然,一审判决结果存争议?二问本不该上网的司法文书是如何公之于众的?三问面对公众质疑,官方的信息公开缺少坦诚?四问删帖是不是合情合理的舆情处置行为?五问“女辅警”照片被广泛散布,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六问聚焦还是失焦?热议性别的背后忽视了什么?

 

《南方都市报》评论称,公职人员被敲诈的金额从何而来?是否符合公职人员的收入标准?其中是否存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行为?相关细节、程序和处理结果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深究和调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彰显司法公正的力量。

 

红星新闻今天发布独家对话,女辅警父亲说:“他们都是公职人员,他们不该欺负我女儿。他们给我女儿的钱,是自愿给的青春损失费,怎么能说是敲诈呢?如果说我女儿敲诈,为什么他们当时不报警?他们有人就是警察。我女儿没有从他们口袋里掏钱、抢钱。作为公职人员,他们欺负我女儿、玩弄我女儿,犯错误的是他们,不能把屎盆子全部扣到我女儿一个人头上。

 

女辅警的遭遇是不幸的,相信在舆论的关注下最终的命运会得到些许改善。部分网民对该名女辅警表示出“同情”的态度,认为对于女辅警的处罚有失公允,并且判决处罚的力度过高,对于案件中部分所谓“官员”的涉事人处罚不明确。有观点认为,女辅警之所以被炒作,这是老百姓对权力腐败的极其厌恶和信息不对等的极其反感。网上传出有律师要为辅警做无罪辩护的声音。


 

最近,有的民企老板跟我讲,现在虽然赚了点小钱,但是始终充满恐惧,总感觉缺乏安全感。他们说,这种恐惧主要来自在公权力面前的羸弱与无力。小老板碟子跟我讲,其实我们民企的命运和女辅警的遭遇差不多,在有的地方权力配置资源依旧甚至有所加剧的背景下要做事就得亲近亲热公权力,亲近亲热过了要是出了什么事,受伤、吃亏的总是我们。

 

我说,全国上下都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你怎么有如此想法呢?他说,现在大的政策环境的确好多了,但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融资、用工、用地、维权等多方面的难题,最担忧的是经济活动中公权力的不公特别是经济纠纷中的执法、司法不公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文新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刘文新日前就呼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希望检察机关继续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有法治安全感。

 

法治安全感于企业而言无异于人身安全感,是企业最重要、最基础的需求,无此则无获得感、幸福感而言。曾有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最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法律保障措施,增加法治安全感。


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其一大亮点,是加大了惩治侵害民营企业财产犯罪的力度,让民营企业更有财产安全感。法条上的规定真正落地成平等保护的司法实践与社会氛围,还需要司法机关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执法、司法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而非抑制。对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保护,让每一项执法、司法活动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让民企在每一项执法、司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民企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之源。



建议推行公务员自主退休制、财产代管制、积分顶职制


消失的马云


赖小民的药方


厅长的床、科长的车、姜文的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