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昌鱼不在武昌,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是鄂州人!|辛亥革命110周年

西山东坡 方家评说 2022-09-09

正逢秋日,英雄城市武汉风景如画。大街小巷,散发着或繁忙或从容的气质。

 

徜徉在城市,细看街名,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

 

也是一个秋日。1911年10月10日。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武昌城的天空。

 

那一刻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枪声一响,会埋葬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0月9日,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人们通常认为,是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人称“熊一枪”。

 

然,熊秉坤自己在回忆录《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里,却提出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不是自己,而是另有其人。

 

根据熊秉坤的回忆:10月10日晚,清军在全城进行搜捕,捉拿革命党人。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像往常一样,对军营进行查铺。当他查到第五棚的时候,看见该棚的正目(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似乎有重大图谋,便喊人将他拿下,自己亲自出手准备去抢夺他的枪支。金光龙见事情败露了,与陶启胜扭打起来,大呼:“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革命党人程正瀛(程定国)闻声赶来,打算开枪射击陶启胜,又怕误伤金光龙,便用枪托猛击陶启胜头部,陶启胜负伤逃走,后带伤死于家中。接下来,清军头目黄坤荣、张文涛等人相继赶来,全部被程正瀛开枪击毙。

 

由此可见,程正瀛才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

 

熊秉坤在1918年时曾写过《武昌起义谈》,详细记载了程正瀛打这一枪的过程:

 

“二排长陶启胜竟不听乃弟劝,反率护兵二名,径奔余棚,意欲先发制人。呵下士金兆龙:汝造反乎?金答曰:‘老子即造反,汝将奈何?’陶唤捕,金与陶扭,金不能胜,即呼曰:‘吾辈今不动手,尚待何时?’同棚程定国(即程正瀛)应声起,以枪托击陶头部血淋,陶释金逃,程继射一枪中陶腰部,此即首义第一也。”


 



程正瀛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泽林镇大山村人,生于1885年,与熊秉坤同龄。1916年,程正瀛不幸被害,年仅31岁。2005年,为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鄂州有关部门决定修复程正瀛故居,邀请当代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题写匾额,邀请鄂州学者白雉山撰写大门楹联:“首义史长垂,革新华夏原三楚;千秋功不朽,射落皇冠第一枪。”




 

参与武昌首义的鄂州人还有辛亥首义第一烈士彭楚藩、辛亥首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等。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的原产地不是现今的武汉市武昌区,而是现在的鄂州市。

 

历史上很多时候,“武昌”是指“鄂州”,“鄂州”是指“武昌”。到了明朝,设立武昌府,作为武昌县治的鄂州,隶属于武昌府。清朝没有变化,因此武昌首义那时,鄂州仍隶属于武昌府。民国二年,为防武汉武昌和鄂州武昌县弄混,鄂州武昌县更名为寿昌县。民国三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

 

如今,随着中国光谷的飞速发展,“武昌”与“鄂州”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交织交错交互得让人傻傻的难以分清。

 

鄂州需要武汉,武汉也需要鄂州。鄂州,依“武”而昌;武汉,因“鄂”而张,武鄂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时下,湖北正在上演一场气势恢宏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协奏曲”。武鄂协同当是先锋和示范。或许,让鄂州回归到“一主”的怀抱,才不辜负武昌首义“第一枪”,才能让“武昌鱼”名至实归!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综合,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修改或删除)



因为爱情、因应疫情:武汉与鄂州的深情对白


以武汉人的名义│ 呼唤武汉修正与重塑十大关系


武汉麻将与英雄的人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