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议明确房地产税用之于民: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独家评论

方家评说 方家评说 2022-09-09


全文1800余字,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房地产税在“八字有了一撇”的前戏之后,终于有了用力的“一捺”。

 

近日官宣,将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每有重要政策出台,媒体和专家总是率先发声,解读背后深意,解惑民意疑问,真可谓“近水楼台先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减税降费,支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让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这样从纳税人荷包里少拿钱的政策利好,大家不需要专家的解读就能真切地感受得到。

 

然而,像房地产税这样新增的税种,要让公众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还得靠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们来引导节奏。

 

专家们不仅有大学问,而且有大格局,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看得透。对于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这事,看了专家们的分析,瞬间让人豁然开朗。

 

房地产税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是一场意义重大而又深远的变革。专家学者们说房地产税试点征收势在必行,其背后的深意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

 

一是落实“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调控数年,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很大。要实现“房住不炒”,还得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用市场调节逐步代替政策调控。房地产税开征就是要利用税收杠杆控制炒房、减少闲置,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作为再分配的手段之一,房地产税是置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之下的经济工作新命题。通过房地产税提高持有成本,调节收入分配与财产配置、遏制收入悬殊两极分化的作用,从一个侧面为实现共同富裕建立长久机制。

 

三是抑制地方土地财政冲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土地出让收入增势与房价上涨态势高度吻合。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通过开征房地产税,为地方扩展税源,进而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

 

四是推进“三孩”政策落实。根据前期上海、重庆等地试点经验,房地产税的起征点会按照一定的人均面积,超过部分则计税。有条件拥有多套住房,要避免少缴税或不缴税,多生孩子是国家鼓励的合法避税手段。

 

沿着专家学者们的思路,笔者认为开征房地产税有利于推进反腐败。房产领域腐败仍是重灾区,屡屡被揪出的“房叔”“房婶”,动辄拥有数十套房产。对捆绑于房地产之上的腐败行为人们深恶痛绝。房地税开征既能查清房产持有人,又能增加持有人成本,无疑有利于反腐。

 

笔者不再巴拉巴拉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的多重目的与深远意义了。言多必失,恐发生叶檀大姐评论“拉闸限电”那样的“翻车”事故。


政府关心税收的来源,而我们更关注税收的去向。当下,房地产税征不征无需争论,因为已成定论。但正在进行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并没有明确税收的具体去向和用途,尚有建议与商榷的空间。这里,笔者斗胆建议,明确将试点地方新征的房地产税划转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民本理念下的税收政策,既要取之用民、用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收也与日俱增。但不容忽视的是,税收用得不够阳光且没有完全“用之于民”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方“用之于官”的税收不在少数。

 

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在公开财政预算,这有利于保障纳税人对财政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从公开的情况看,存在着过于笼统不具体、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仍需加大等问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安心养老。

 

暴增的老年人口,就意味着刚性的养老需求越来越猛烈,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潜在养老金缺口。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 2019 年,我国养老金总规模达11.6万亿元(含社保基金2.6万亿元),但增速近年来逐步下滑至10%左右;养老金在GDP中占比较低,2019 年仅11.7%,相较于OECD成员国平均49.7%的比例仍存在较大差距,远低于加拿大155.2%、美国134.4%。

 

根据中保协2021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计未来5年至10年时间,我国将有8万亿元—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

 

在养老金缺口之下,延迟退休政策等各项政策呼之欲出。将新增的房地产税专项用于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当是国之所需、民之所盼。

 

2017年11月,当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政策推出后,公众发自内心地拍手称快、由衷点赞。

 

“用之于民、用之于明”是最好的纳税动员令!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正在进行,税源已基本明晰,去向如能明确为充实养老金,那么这项改革将会得到更为广泛而真心的赞誉。


借鉴疫情防控成熟经验,完善官员防腐免疫体系|独家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基本形成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独家快评


独家评论:为什么很少官员引咎辞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