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反复要求提高城市烟火气,背后有何深意?
2月19日,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发出新春开工令。
第二天,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围绕一季度“开门红”,就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在调研时,尹力特别强调要不断扩大优质消费供给,提高城市烟火气。
这是与他头一天提到的“要充分发挥首都大市场优势”相呼应。
这已经不是尹力第一次谈到烟火气了。
春节前夕,尹力现场检查公共安全、城市运行保障等工作时,提到“营造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和浓浓的烟火气”。
今年1月底,北京“两会”期间,尹力到西城代表团时指出,背街小巷要干净、整洁、有烟火气,方便群众生活。
去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尹力到海淀区调研时强调“谋划好促消费活动,推动烟火气回归”。
去年7月,尹力主持召开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座谈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两者兼顾,加速烟火气回归。
反复提及烟火气,足见这事在尹力心中的分量。既然要求提高,说明现在的烟火气还没有达到尹力心中的高度。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提高城市烟火气,既接“天气”、也接地气,更接人气,既是政治、也是自治,更是智治。
找到了大事的切口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等等这些宏大叙事,都需要微观切口,烟火气就是其中重要的选项,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依赖于新思想的迸发。浓浓的烟火气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改革的思想、创新的点子大都是沉浸于烟火气的激情之后冷静地思考得出的。
sora来了,coffee不能少。“咖啡浓度”,氤氲着城市另一种温度。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一个城市的咖啡店数量决定了其创新的能量。
把茶泡好了、把菜做好了,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也是一种高质量发展。未必非要弄人工智能、芯片才是高科技。“热辣滚烫”的美食可以抓住人的胃,激荡人的心。
深化了首都的特质
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化”属性,总是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
在不少人看来,北京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没有“流动的摊贩”,没有“街边的小吃”,没有“武汉的油烟味”,也没有“成都的麻将声”。很多时候外地朋友来京我都要为到哪吃夜宵发愁。
在四川和福建工作过的尹力,也许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北京固然有人居庙堂之高,但更多的人则是处江湖之远。
北京的饭局,纵论世界局势、股市内幕、海里动态和明星新闻。现如今在“饭前(饭后)不掼蛋等于白吃饭”的渲染之下,似乎谈论的话题要少了很多。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是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
这“四个中心”哪一项的建设能离开在烟火气中交流、交往、交际呢?
正因为如此,北京目前正在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烟火气无疑是这个中心的核心。这个中心建设好了势必为上述“四个中心”的建设输出动力。
抓住了城市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这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再度诠释。
城市是“生产、生意、生活、生态”的空间融合体,人是其中的主体。
“人间烟火,山河永固”,城市正是因为有“烟火气”才称得上是城市。
烟火气,是如《繁花》中黄河路那般人声鼎沸的生气,也是充满管理自信的发展底气,更是一座城市管理者时时放心不下的民生,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去点燃和呵护。
“烟火气”给人最直观的体验就是鳞次栉比的街边小店和夜幕降临的叫卖声。与白天大多数人行色匆匆忙于工作,无暇消费不同,夜色里,生活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与张力。
重塑了消费的力量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大盘,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当下恢复经济的重要力量。
烟火气浓不浓,是消费旺不旺的直接表现。满大街送快递的,这不是烟火气,线下消费的火爆才是真的烟火气。
烟火气,犹如寒冬里的暖气,升温着人们的喜气,映照着一座城市蓬勃向上的朝气。
冷火秋烟、大漠孤烟、香炉紫烟,这些诗句中的孤寂、豪迈与奇观,都不是我们现实中的城市所需要的。时下最迫切需要的是鼎沸的人气、旺盛的商气、温暖的和气。
“烟火气”是城市带给市民的一丝温情,人是有温度的动物,感受到温暖和诚意后也会用行动回馈城市。
期待在尹力的反复要求下,北京的城市烟火气更旺!
声明|根据北京日报等新闻原创综合。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