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东北小伙制作的黑白片,引爆动画业的夏天

点击右边星标 一条 2020-08-25
来自专辑
一份值得收藏的片单

无声、黑白、定格动画——
短片《风雨廊桥》包含了许多“小众元素”,
然而一上线就被好评刷爆,

目前豆瓣评分8.9、B站9.8。


故事发生在唐末乱世,

年迈的老侠客在廊桥上,
遇到对一名小女孩图谋不轨的官兵和强盗,
老人本可选择自保,

却依然对两人举刀相向。


黑泽明《罗生门》
这是一部难得的武侠题材的定格动画,
故事受《龙门客栈》影响,
风格上又能看到黑泽明的影子。
大量的动作戏酣畅淋漓,
几乎达到真人电影的流畅度。

导演出身辽宁,刚过三十岁,
做定格动画已有八年,
《风雨廊桥》的制片人和团队都是他的辽宁老乡。
在沈阳北郊的,
我们见到了他,
“定格动画几乎被中国观众遗忘,

但我觉得它还有很多空间值得探索。”

自述   柳迪   编辑   宋远程

在沈阳市区以北十五公里开外的总部基地,上百栋屋顶陡峭的写字间罗列齐整,仿佛一排排刺向天空的利剑。定格动画导演柳迪和伙伴们是附近少有的艺术从业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

2008年初入大学时,柳迪学的是数字媒体,将来不出意外应该会去做电影后期。本科期间,他用三维动画做了很多短片,毕业设计也是一部三维动画。然而,对着电脑连续工作4个月枯燥无比,他开始怀念起定格动画独有的真实质感。

毕业后,柳迪直接入职了一家定格动画公司,并在这家公司做了6年。期间,他有了“风雨廊桥”的想法,故事的直接灵感,来自胡金铨的武侠片《龙门客栈》。

真正开始做这个片子,是2018年。那时他将满三十,前公司倒闭,自己的工作室刚刚起步。生活和事业的压力都达到了顶峰,他形容那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柳迪和他的小伙伴们几乎是背水一战地做出了《风雨廊桥》。“大家在这个行业里熬了很多年,(没有做出什么东西)都很不甘心。所以完全就是这么一股想再拼一把的劲头。”
2019年6月,《风雨廊桥》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一年后,在网络平台上线,压倒性的好评汹涌而来。齐刷刷的弹幕把画面遮挡得密不透风,满目皆是同一个词,“辛苦了”。

在柳迪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画工精美的手稿。从人物设计到场景构想一应俱全,似乎接下来的好几部作品都已经成竹在胸。《风雨廊桥》的成功,让他暂时从三十而立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我做过武侠,还想去尝试科幻、甚至现实题材。定格动画所能驾驭的领域,我还有很多空间想要去拓展。”
以下是柳迪的自述:

 吃人的时代,侠者何去何从 
《风雨廊桥》故事背景是唐末——一个吃人的时代。一个久病缠身的老侠客,遇到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女孩,同时也遇到了官兵和强盗。
在那个环境下,官兵和强盗都对小女孩有一些企图。所以对侠客而言,是坚守自己已经老去的侠义精神;还是说为了保命,放弃去救小女孩。大概这么一个纠结的故事。

我母亲是开茶店的,所以我从小会听到一些关于茶的名词,比如说茶马古道,或者是风雨廊桥。后来我开始构思一个武侠的故事,我想要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像客栈一样,会聚集各种各样的人。这时,“风雨廊桥”四个字就出现了。
从秦代开始,正史里就有游侠的记载,到晋朝达到了顶峰。但是到唐代,侠客基本上就从史书里消失了,我们只能从李白的诗里读到一些关于侠客的故事。为什么侠客这个群体消亡了?我把故事背景安排在唐末,是与“侠”的衰落相契合的。


《风雨廊桥》在法国上映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是很有信心。一方面是东方的题材,另一方面也担心法国人很难理解角色的苦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确实能感同身受,会叹息、会惊讶。
只是他们都会说这是个武士片,意识不到其中的侠客精神。我觉得还挺可惜的,我们中国的侠客没有日本的武士走得那么远。

最开始的剧本里其实没有小女孩这个角色,侠客要救的是两个农民,而他最后是被农民的锄头锄死的。后来担心这个结尾太过黑暗,才改成小女孩。
此外,原本老侠客死的时候是想说话的。由于嘴里全是血,他说了一大堆,却听不清是什么。
在拍那场戏当天,我一直养的狗得犬瘟死了,死得很痛苦。你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看着它慢慢地抽搐着死去。它眼睛里边好像有千言万语,但是说不出来。因此拍老头死的时候,我就把这种感觉赋予到侠客身上,让他有了一些临终的肌肉抖动。

关于时代背景,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考证。首先是唐刀。
我们知道唐刀分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4种。但查了很多资料之后,我们发现其实现存的唐刀基本上都是后人想象,或者日本的博物馆里看到的那种夷刀,实战效果偏低。所以在设计唐刀的时候,我也根据想象做了一些修正。

唐代最出名的是明光铠,但是考虑到军人的身份,他不应该是身份太高贵,所以说给他降了一点,给他穿的其实是鱼鳞甲。
军人的造型,包括他的穿着,还有一些肩甲兽头之类的,我们都是在一些唐代的壁画、石刻上去寻找灵感。

 二十分钟背后,是一个月的不眠不休 
完成剧本后,我画了很多画,加上分镜大概有300多张。我都是用钢笔去画,想尽量呈现出一种带笔触的硬朗感。
因此在呈现这个片子的时候,我潜意识里觉得画面只能是黑白的,就像是一部纪录片。

《圣诞夜惊魂》
大学时,我看的第一部定格动画电影是蒂姆·伯顿监制的《圣诞夜惊魂》,之后又去看《僵尸新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从那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用定格动画去做一些小片子。
其实定格动画的制作和真人电影比较像。首先是根据设计图做道具。然后把场景做一些分解,再到后来拍摄当中的打光、运镜、摆拍。最后是后期剪辑、做特效、修片。是一个非常线性的过程。

定格动画的角色制作分很多种,常见的比如黏土、木偶。我们现在用到的是综合材料,它结合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会做类似人体骨骼的金属骨架,根据人体结构来设计关节部位。
为了让皮肤更有质感,会在骨架外浇注硅胶。人物的脸和头是用树脂做的。
每个人会有很多套表情,拍摄时表情需要改变,我们就一帧一帧地替换。

制作《风雨廊桥》一共花了10个月,但因为前期我自己用业余时间差不多筹备了两年,所以在开拍的时候,每一个画面其实都已经在脑子里转过无数回了。
片子里有很多动作戏,但我不会让他们无缘无故打起来,都是那种迫不得已、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才会去打。
打戏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架势,是相当写实的。通常定格动画是1秒12帧,但动作戏我们会采用1秒24帧,因此才会流畅很多。

十个月包含了做道具的时间,因此留给拍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且定格动画一定要一口气拍完。
所以在最赶的时候,实际上是24小时,歇人不歇机器。每个人拍8小时,拍完下一个人顶上,然后再拍8小时,就三个人这么轮流着拍,将近有一个月。
当时,每个人即便耗尽8小时,能出的片长也不是很稳定。平均一天能出四五秒就算很快了,有时候甚至是一秒或者一个镜头也出不来。

做定格动画,每一个镜头拍完之后都会很有成就感。我之前做过周期很长的项目,过程基本上都是做减法。但是《风雨廊桥》不一样,它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在做加法。
之前的剧本或者是分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精彩,很多都是到这个环节突然来了一个灵感,觉得特别好,就临场改了。

柳迪工作室
现在,数码相机取代了之前的胶片,3D打印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定格动画很依赖这些环节,它并不是只用一个软件就可以完成的东西,而是需要材料市场、加工市场等方方面面。

我觉得随着这些市场的成熟,一定会让定格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至暗时刻”到“光明的未来” 
中国的定格动画经历过一次断档。目前全国的定格动画公司非常少,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定格动画《阿凡提的故事》

做定格动画是一个很孤独的职业。从《风雨廊桥》开始,我们才觉得自己和中国动画的大环境有了一些接触。之前在这行工作了6年,都还没进入到动画圈,也是挺憋屈的一件事。
《风雨廊桥》是我三十岁的一个写照,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映射:不能这么消沉,应该回头反杀一下。

片子结尾老侠客的那种无助感,其实是有一些现实来源的。片子做完第二天,正好是2019年元旦,大街上没什么人,我走在去公交站的路上,感慨万千:片子终于完事了。
但不知为何,这一口气怎么都放不下来,怎么都轻松不了。突然一想,今年我好像正好30岁了。
人到三十,你会面临父母的健康问题,会面临一些家庭的责任,这些多多少少都会被我带到这个片子当中,然后以这么一个乱世的故事去表达出来。

我们最初对《风雨廊桥》并没报太大的信心,一是因为它所讲的东西可能会有些沉重,不那么让人开心,二是它是黑白的,也许和现在的主流有所脱节。
但是出来之后,看到观众的反馈、解读,很多评论都让你觉得,之前所付出的一切、你所坚持的东西都是值得的。

我始终不认为定格动画是低幼的东西,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希望未来我还有机会做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定格动画作品出来。


近期报道:

《他用手机拍了部电影,拿下国际大奖

《多部值得二刷的国产好片再上映》

《2020必备保命技巧》
《日本人镜头下的疫后武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