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20年了!包头人你还记得那年5·3发生过什么?

2016-05-03 包头日报 包头日报

                                         


5月,初夏时光,朝气蓬勃的景象总是令人心情愉悦。


然而,1996年的5月,却特别沉重。5月3日,包头发生6.4级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发生的又一次城市直下型破坏性地震,造成了26人死亡,400余人受伤,城市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



地震发生后,市政府迅速启动《包头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全市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各族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


经历了“5·3”地震,防震减灾于包头群众而言,有着更为强烈的期盼——

包头位于银川—河套地震带,同时又处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5·3”地震以后的20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围绕“打基础、建机制、强服务”这一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地震工作之路。



防震减灾服务于民永不懈怠 

——“十三五”包头市防震减灾工作展望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包头市委、市政府有着这样的殚精竭虑,如斯说,如斯做。


防震减灾事业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全市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全力为包头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是包头市防震减灾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这五年,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关乎包头人民群众的地震安全,关乎包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为此,市地震局将紧紧抓住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通过五年的努力奋斗,以政府为主导,以全社会参与为依托,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以提高震灾综合防御能力为目标,加快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积极防御、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


创新是防震减灾的有效手段,更是拓展防御能力的根本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体系,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快建设包头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包头市地震台网、包头市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包头市地震监测中心和加强“三网一员”建设,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警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同时组织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与培训,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包括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推进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实施地震小区划项目、增强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能力、开展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开展包头市城区震害预测与评估、加强农村牧区民居的地震安全工作。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防震减灾科技和人才支撑保证能力。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到2020年我市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其中,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全社会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地震监测台网,争取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主城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和震情、灾情信息快速发布,地震速报时间缩短到5分钟。初步建成由形变、流体、重力、电磁手段组成的现代化地震前兆综合监测系统。主城区及旗县所在地城镇新建工程100%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牧区农居逐步采取抗震措施,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新建农居60%以上采取抗震措施;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区域联动、军地协同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成较为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指挥体系和预案体系,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实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30分钟内应急指挥系统全面运转,2小时内本地救援力量全面投入救灾工作,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完善覆盖机关、学校、社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75%以上。


猜你喜欢

营改增后,5月1日后发票要这样用!!!


包头9个重点公路项目今年实施,力度大!关系每个人!


包头医院开始收停车费,这事你怎么看?


文 | 包头日报记者 李娜

责任编辑 | 姜卉 贾星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