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聚焦】包头工匠:当之无愧的“金牌技工”!包头产业发展的脊梁!

2017-04-27 包头日报

 

人才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国家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如今,在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包头,就有这样一批技术工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追求卓越的心态锻铸专业能力,用淡泊名利的匠心雕琢手中乾坤,用传道授业的公心传承经典技艺,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包头创造”的奇迹,演绎着最本色的包头工匠精神。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金牌技工”,更是包头产业发展的脊梁。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鸟瞰图


技能人才挺起产业脊梁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在全国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3名选手获得该项荣誉,其中我市就有5名选手入选,彰显出包头产业技术工人不俗的实力。

包头市国际焊接技术高技能人才认证研修班现场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产业技能人才数量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包头这个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进程。

近年来,我市积极改革创新职业培训和技能评价工作,出台《包头市推进“人才强市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工作的实施意见》、《包头市全面推进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复合技能、能够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的人才脱颖而出,锻造出一支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技能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我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46.6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65 万人,有5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5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涌现出十八大代表宋殿琛、参加“9·3” 阅兵观礼的张学海、大国工匠卢仁峰等杰出技能人才代表。

张学海、郑贵有、戎鹏强 、王希平、王士良、于庆峰……这些“全国技术能手”及其他高技能人才在技术突破中不断夯实着包头产业之基,并引领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挺起了包头产业的脊梁。

张学海,一机集团首席技师,他参加工作以来,共完成30万工时,平均每年完成两年半的工作量,先后提出QC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项目共58项,在生产中攻破了63项军品零部件科研试制难关。截至目前,为集团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余万元。

郑贵有,北重集团普通员工,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也是最年轻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普通员工。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80多项,为公司节约资金达260多万元。

戎鹏强,北重集团高级技师。参加工作33年来一直从事深孔镗工,他开展的科研试制、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达110余项,总结、提炼特色操作法5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50多条。多年来,他不断改进刃磨方法,研制成了提高工效1.5倍的深孔加工新刀片,使加工出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王希平,核工业二O八大队高级技师,他不断创新,在实际操作中从钻压、转速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钻探新工艺,达到了设计要求,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且第一次开展的偏心钻头局部扩孔技术、工艺取得成功,填补了二O八大队钻探史的一项空白。他带领的钻探二公司306机台、316机台,连续多年创造单机完成工作量的新纪录。

王士良,北重集团“金牌工人”。在工作的13年时间里,他为北重集团开展科研试制、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达80余项,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10万余元。“王士良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先后提合理化建议和改善113条,经过实施,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达117万余元。他所总结、提炼的5项特色操作法经广泛推广应用后,极大提升了车间机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于庆峰,一机集团数控工人,作为公司掌握数控操作前沿技术的领军人物,他先后参加了“0910工程”、“某重点工程”以及公司近年来科研核心产品等项目的试制加工任务,攻克技术难题15项,提出合理化建议87条项,开发先进操作法8项,其中有6项已纳入公司正式工艺,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110余万元。他还带领工作团队先后完成《基于零件特征的工艺快速编制》等17个项目,推广个人先进操作法10项,降本增效1400余万元……

正是这些“金牌技工”不断攻坚克难、勇于突破,包头才有了厚积薄发的底气,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势不可挡、一路向前。


历经锤炼人才实力走强

那么,包头这些闪亮的“金牌技工”从哪里来?

从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中成长起来。

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回望过去,每一个技能大师精彩闪亮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


深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调研


1990年,宋殿琛从一机集团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一机集团当起了车工。为了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他收集别人加工后的废料头,利用业余时间苦练基本功,从车内孔到挑螺纹,从车台阶到车锥度,反复练习,当年就记下3万多字的笔记。

2002年,单位承担的一项军品科研项目中有一个风扇导圈,由于时间紧、任务急,领导决定直接在车床上加工。宋殿琛接受任务后主动与科研人员商量,确定加工工艺及方案,他连续加班3天3夜,经过精雕细刻,把原重200多公斤的毛坯变成了1.5公斤重的“艺术品”,验收结果完全符合图纸要求。

爱钻研、肯吃苦,多年的岗位磨炼,让宋殿琛终于有了一技之长。

如果说岗位练兵让技能“高手”脱颖而出,而职业技能竞赛则让他们在技术比武中历练成为“金牌工人”。

北重集团的廖丽娟就是在比武练兵中成长起来的业务尖子,她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就成为维修电工中的佼佼者,26岁时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并带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有2万多人次青年职工参加了技能竞技和技术比武。先后有400多名青年选手参加了自治区、行业和国家级的技能大赛,有226名选手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竞赛奖项。我市连续三年蝉联自治区技能大赛总冠军,有140名选手分别获得“全区技术能手”、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区青年技术能手”、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通过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

而这些金牌技工的诞生,离不开我市一批有影响力的技工院校。据了解,宋殿琛、张学海均毕业于一机技校,郑贵有则从北重技校毕业……多年来,包钢技校、包头市高级技工学校、北重技校、电力技校、包头物流商贸技工学校等技工院校,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一个个优秀技工人才从这些技校走出来,并在企业厂矿的大舞台上成才,成为含金量极高的“金蓝领”。

如今,由这些“金蓝领”及技能高手带头创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成为我市技能振兴活动的“领头羊”。

2012年2月,“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宋殿琛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一机集团成立,这是国家首批、自治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由此拉开了我市创建工作室的大幕。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9个。我市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抓手,大力实施“关键技能带头人”和“优秀技术能手”培养扶持计划,通过“高师带高徒”,培养出更多杰出的“金蓝领”。

我市还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抓手,大力实施“关键技能带头人”和“优秀技术能手”培养扶持计划,稀土、冶金、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得到培育和壮大,一大批专业技工快速成长起来,这些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郑贵有从2007年开始主动从“运动员”变为“教练员”,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带出的四名徒弟已成为生产骨干,其中有一名徒弟荣获内蒙古第二届数控加工技能大赛第三名。

大国工匠卢仁峰也把很多心血花费在了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十多年间,他带出了50多名徒弟,个个都是技术上的骨干。

岗位练兵、技能大赛让人才脱颖而出,而高技能人才实训和专业培训则让更多的人有了一技之长。目前我市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5 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9 个,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22 个,搭建了技能人才实训新平台,同时承担自治区和包头市支柱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和高技能项目的科研活动。

2016年11月5日,国际焊接技术高技能人才认证研修班在我市开班,由此我市正式启动高技能人才国际认证引育工程。按照计划,我市将通过三年时间,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培育300名左右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

目前,我市正按照“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示范引领,错位发展”的特色公共实训基地网络体系建设思路,启动建设一个高端引领、标杆示范的包头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形成“1十N”模式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集群。


创新机制凸显人才价值


人才是第一资源。

我市创新考评制度,改革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采取现场考核、业绩评定等灵活的考核方式,初步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知识水平综合评价的技能人才评价新机制。

全面强化激励政策,我市实施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建立首席技师等技能带头人制度,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动力。在包钢、一机、北重等企业,高级技师、技师享受与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同等待遇,每月领取岗位津贴300一2000元。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选手代表


作为一机集团的首席技师,张学海如今享受着副总级别的待遇,并开始领取年薪。按照激励政策的规定,除正常的工资收入外,一机集团从分公司技能带头人到首席技师每月可领取从1000-6000元不等的技术津贴,而张学海就可以拿到每月6000元的技术津贴。在他看来,这样的激励政策能让更多的技工愿意把时间花在钻研技术上,因为在这样的岗位上他们一样可以获得尊重和认可,并从收入待遇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指导企业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中确定初次就业工资水平,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市场就业中的影响力。目前,包头市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双证”考核率均达到95%,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全社会“尊重技术人才、崇尚蓝领精英”的风气正逐步形成。

技校毕业的冯耀博就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在其他同龄人还在忙于寻找工作岗位的时候,他已经在汽修行业站稳了脚跟。拥有一技之长的他,现在每月的薪水可以拿到4000至5000元,比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还要高,这让当初感觉“比别人矮一截”的冯耀博心里有了底气。“只要手中有技术,走到哪儿都不用愁。”

27岁的高利元是一名企业里的汽车修理技工,在2013年秋天举办的包头市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获得汽车修理大赛项目第二名的好成绩,不仅拿到了2000元奖金,技术等级还上升了一级,由一名高级工晋级为技师,工资也每月涨了500元。同时,他也有机会代表包头参加了当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他说:“我们只是私企的一名普通维修工,如果没有技能大赛,也许我们永远没有与强手对决的机会,也无法让其他人认可我们,更不可能叩开技术等级晋升的大门,让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为了给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通道,我市还加强技能人才评价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30个,并在各旗县区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工作机构,形成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纵向贯通,企业、院校、培训鉴定机构横向连接的技能鉴定管理服务体系。包头市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通过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专家组”审核认证,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第9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地市级城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实现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

同时,采取补贴制培训与鉴定评价有机结合的办法,对就业技能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补贴奖励,鉴定补贴标准按内蒙古发改委相关文件要求执行,补贴制鉴定达1.2万人,为技能鉴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构建起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良性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培训范围不断扩大,依据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就业、创业的需要,开展对失业人员、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在岗职工等群体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就业培训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资源,全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了稳定就业。全市还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就业、创业的需要,依托职业院校、就业培训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训。全市认定市级定点职业培训机构44家,形成了贯穿市、区、街、社四级服务机构和充分发挥用工单位和培训机构两方面作用的就业培训体系,每年培训人数达3万人,大大提升了我市就业人群的综合素质。


2016年“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1

郑贵有

北重集团员工,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劳动模范”、“第九届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2

戎鹏强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镗工高级技师,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3

王希平

核工业二O八大队高级技师,曾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中核集团首届“十杰”青年、“511”人才等荣誉称号。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4

王士良

北重集团技术能手,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5

于庆峰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技能人才,曾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技术能手”等荣誉,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来源 | 《包头日报》(4月27日 A04-05版) 

责任编辑 | 凡仔 星侃

转载注明: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大家都在看☑ 看包头市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如何推进“七网”同建、“七业” 同兴!
 957个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包头建“七网”兴“七业”☑ 这几天,一份考卷难倒了包头人,据说没人能考120分!所有人都来试试⇨


请点击此处 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