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十九大】镌刻在『白石头』上的强边梦 | 战马奔腾固边疆——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成立二十年综述

2017-10-17 包头日报


战马奔腾固边疆

——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成立二十年综述

草原辽阔,战马奔腾。在八千里北疆,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势如一匹精神抖擞的战马,在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公正执法、纪律严明的光辉道路上,奔腾向前,所向披靡。

多年来,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的一代代官兵始终以一种对党、对人民、对共和国公安边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因地制宜、因应形势,携手边疆群众守望相助同心筑梦,谱写出一曲曲卫国戍边的壮美赞歌。


厉兵秣马开启发展新征程

1997年,伴随着国家和自治区行政区划更迭,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组建成立,正式接管原乌兰察布盟公安边防支队达茂旗公安边防大队,负责87公里边境线和1.2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蓄积部队从严治党迸发出的磅礴奋进之力,在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境线、守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光辉征程上,忠诚担负起稳边固防第一责任。

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跨越。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把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政治建警和忠诚育警中,全面营造绿色发展的政治生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引领,全面筑牢信仰之堤。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 忠诚保平安”等主题教育,在营区设置警营网吧、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和党建廉政文化长廊,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高扬信仰之“帆”、把稳思想之“舵”,确保部队官兵始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不断潜心耕耘,收获满园芬芳。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建设标兵、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支队级党委班子量化考核先进党委4连贯等殊荣。


一马当先探索固边新模式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一刻都不能放松。

面对边境地广人稀的实际,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相继开展了“卫疆”、“固边”、“铁篱”、“震慑”等系列专项行动,在边境地区联动边境苏木(乡镇)综治、司法、民政等16个职能部门,主导推出集平安包头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受理群众诉求等十大功能于一体的“北疆警地联动综治服务中心”,将全市5个边境嘎查划分为106个网格,聘用网格员237名,形成“综治中心+嘎查党支部+网格员”三级网格化管控模式,实现了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防火的转变。

内蒙古包头市边境地区管辖区有34个重点保护文物点。多年来,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用真情守护那些遥远的记忆。满都拉派出所自侦自破“2013.1.29”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偷越国(边)境、猎杀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年度“十佳”精品案件;达尔罕边防派出所成功破获“5.02”盗掘古文化遗址案和“5.03”倒卖文物案,并联合包头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启动警民共建文化遗产保护“草原神鹰”工程,目前已在全区19个边境旗(市)全面推广,构筑起一张党政军警企民多方联动的文物保护网,开创了全国先河。


蹄疾步稳打造爱民新品牌

悠悠爱民路,漫漫固边情。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强化责任担当,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瞄准精准扶贫的“靶心”。在边境地区推进“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和“北疆党旗飘”活动,选拔28名边防民警兼任了嘎查村“两委”成员,开展警地党建联创联育,安排一线民警全部兼任边境行政嘎查“村官”,二十年如一日上牧点、串牧户、进企业、听民意、排民忧、解民怨,与农牧民同呼吸共命运,架起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间的“连心桥”。

在人员集中地嘎查村建起“警民共建蒙古包图书分馆”、爱民固边文体活动室,组织开展“书香进草原 扶贫新思路”蒙古包读书会,民警村官定期与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在边境地区打造了一批平安支撑点、和谐示范点、文明辐射点和致富先行点,极大提高了基层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和稳边兴边能力。达茂旗被自治区评为“爱民固边模范旗”,5个苏木(镇)、25个嘎查全部通过市旗综治部门命名,在全区部队率先实现100%创建目标。

满都拉边防派出所蒙古族护边员阿迪亚夫妇34年坚守边境一线放牧守边,两个儿子回乡接力守边的事迹,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忠肝义胆迈出强警新步履

打铁还需自身硬。支队紧紧围绕战斗力标准,大力推进以基础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务实战化、队伍正规化为内容的“四项建设”,全旗部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工作局面和崭新发展势头。

守纪律讲规矩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支队组建以来,始终坚持锻造过硬作风,将官兵“德、能、勤、技、体”考评列为常态化管理工作,加强部队正规化管理,建立长效监察机制,狠抓官兵基本素质养成。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支队聚焦提高战斗力,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常态化跨区域处突演练,建立1个机动中队作为常态处突应急力量,打造了快速反应、冲锋在前的“尖刀”队伍,成为达茂旗委、政府充分倚重和不可或缺的处突拳头力量、常态稳控力量和应急救援力量,部队战斗力飞速提升,并在实战中经受了考验。

2012年8月份,黄河包头段遭受百年不遇洪灾,黄河水位达到1989年以来最高水位。危急关头,支队迅速集结百余名官兵挺进抗洪一线!在6天6夜的防汛抗洪战斗中,边防官兵坚持做先锋、打头阵,转战4处险工段,解救被困群众300余人,紧急疏散转移群众900余人,铲装、运送防洪沙袋8万余袋,加固堤坝1500余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支队被包头市委、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与此同时,通过专题学习、对照检查、整改落实等措施,引导官兵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针对人员装备流动大、执勤巡逻任务重等工作实际,及时跟进管理教育,紧密结合“两个经常性”工作,确保了全体谈话、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切实拉近了官兵情感距离,部队思想纪律作风和正规化建设稳步推进,连续10年保持了安全无事故的良好态势。

站在新的起点,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将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怀抱希望奔腾向前,奋力开创包头市公安边防事业新纪元!


文 | 记者 赵遐



镌刻在『白石头』上的强边梦

查干哈达,蒙语译为“白石头”。

这块“白石头”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没有被标注。但即便是这个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地方,却有着2284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和8.57公里长的边境线。包头边防支队查干哈达边防派出所就驻守在这块白石头的脊背上。

从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路行使近2个小时后,草原深处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查干哈达边防派出所。在国家和地方行政区划中,它历经数次变迁,于2008年搬迁至达茂旗达尔罕苏木,现在的派出所组建于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个英雄团队。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多数牧民都已经搬离草原,到条件便捷舒适的城镇生活。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的查干哈达草原上,一家离一家的距离即使骑马也得走很久。这样一来,本来就广袤无垠的草原显得异常空旷,边境沿线的管控难度也就更大了。

在查干哈达边防派出所所长冯超看来,警民融合发展是他们稳边固防的最大优势。5年来,在这片奶茶飘香的草原边陲,历代公安边防官兵与各族群众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成为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

10月13日,记者随查干哈达边防派出所官兵到查干哈达苏木腾格淖尔嘎查护边员刘根贵家走访慰问,同时宣讲党的十九大安保注意事项。

警车疾驰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经过1个多小时艰苦行进,到达距离边境线不远处的刘根贵家,早已等候多时的刘根贵激动地迎了上来,紧紧地握住了边防官兵的手。

上世纪80年代初,19岁的刘根贵和这里的牧民曾是这片草原上的民兵,并且协助公安边防官兵破获过多起案件,劝返过上百起误入边境地区的外来人员。后来,因为边境线上没有铁丝网,草原上偷盗牲畜、越境偷猎、皮毛走私等跨境犯罪活动频发,直接影响到边境地区的安宁。刘根贵响应政府和公安边防部队的号召,毅然携妻子到边防一线定居,成为义务护边员,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安宁。

在草原上出生,在草原上长大,再加上多年的护边生涯,让刘根贵与公安边防官兵的情已经深深融入血液。如今,已经56岁的刘根贵早已把官兵当作自己的亲人,每逢重大节日,边防官兵都会把他和附近牧民请到派出所一起过节、说说心里话。

得知派出所官兵的到来,刘根贵的邻居乌云其木格带着5岁的女儿赶了过来。公安边防官兵向她宣讲了安全防范常识后,又为牧民送来了蒙汉双语的党报党刊。

“现在党的政策好,住的是安居房,喝的是自来水,官兵们帮我们解决了很多事情。”乌云其木格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作为护边员她这段时间最盼望的就是十九大召开,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这片草原更加平安祥和。

乌云其木格的小女儿在妈妈的鼓励下,为官兵们表演了新学的一段蒙古族舞蹈。在茫茫的草原上,小姑娘白色的蒙古袍在风中起舞,查干哈达边防派出所官兵们也默默许下共同的心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边疆这块白石头更加晶莹剔透。


文图 | 记者 赵遐 吴杰


转载注明: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本期编辑 | 牛瑶 审校 | 张桂莲

大家都在看☑ 独爱这座城,包头到底哪里好?3年后的包头给你答案……
☑ 霸气!又被点名!包头这10个地方亮了!全国人民都羡慕(文末有福利)☑ 重磅!2017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发布!包头斩获4个"全国百强"!


请点击此处 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