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聚焦】文化浸染美丽乡村

2017-12-06 包头日报

文化浸染美丽乡村 

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直通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眼前的村庄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村内随处可见的雕塑小像、街巷壁画无不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在这里宛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东达沟村借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村庄呈现出和谐、靓丽、文明的新气象。与此同时,在青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达沟村推进文化建设,通过建立艺术家创作基地,吸引更多艺术家到东达沟村采风创作,增添了当地的艺术氛围,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为东达沟村的“老”艺术家,刘占强2006年就开始在东达沟村筹备艺术工作室,并邀请他的几位艺术家同行来村里进行创作。在这期间,设计了鹿文化美术馆、特色蒙古包、庙宇及村庄里摆放的雕塑。随着艺术家们的到来,东达沟村的艺术发展也越来越红火。“正是基于这个基础,2016年3月,青山区委、区政府从培育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打造东达山艺术家创作基地的规划。”青山区文联主席刘瑞军说,同时支持配套资金50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周边绿化,陆续建设了当代美术馆、民间美术馆、艺术大讲堂、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体验中心、鹿文化艺术馆、鹿文化研究院七个主题活动场馆。艺术区核心区现已入驻剪纸艺术家王红川、雕塑艺术家郭其鹏、版画艺术家王海燕、油画艺术家刘占强四位艺术家。


东达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光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感慨万千,“原来我们通过采矿挖山,出产原料来增加收益,但那不是长久之策,而且对环境污染很大。如今,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村民逐渐放开思想,把握住了新的致富机遇。”


据了解,东达山艺术区落成开放以来,相继举办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活动、青山区建区60周年老照片老物件展、“青山记忆”读书分享会等20多项主题活动,接待各类团队300多个,接待观众2万多人。包头市文联、包头市妇联、青山区妇联、青山区文联、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分别在东达山艺术区挂牌设立了文艺志愿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妇女手工艺培训等9个基地。2017年端午节期间,举办了包头东达山面塑艺术节,组织面塑展示、晋剧惠民演出、民俗项目体验、“岁月有痕”老照片展等一系列活动。仅仅3天时间,就吸引了3万余群众参与,不仅提升了东达沟村的知名度,也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民俗文化对乡村产业的推动作用。


随着东达山艺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市民走进东达沟村参观体验,东达沟的村民们开始主动学习面塑技艺,制作民俗灯笼,收集老物件展品,创办农家乐。赵莉清是东达沟村土生土长的一位农村妇女,她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创办农家乐,收入颇丰。在她看来,艺术区的创办以及村里民俗活动的开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让村民转变了观念,不再沉迷于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俗,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生活方式,搭乘艺术区这趟快车,艺术真正改变了生活。


2017年,青山区文联整合艺术家资源,积极引荐艺术家通过租赁民房的形式入驻东达沟村建立工作室,打造特色艺术家院落,村内现已入驻油画艺术家李永军、丁晓辉,陶艺艺术家李萍三位艺术家,初步形成了艺术家的积聚效应。另外还将引进蒙元文化、军工文化等体验项目,建成多种文化和艺术资源的共享平台,成为众多本土艺术家的聚集之地,更成为潜移默化中普及艺术教育的体验之地。


■ 评论


让文化产业提升乡村颜值


如今的东达沟,再不是大青山下的凋敝村庄,依山而建的现代建筑和随处可见的现代雕塑,让这里充满了艺术气息。它的发展策略虽说还是靠山吃山,但却是不一样的“吃法”,这与深挖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颜值”息息相关。


这里有艺术家创作基地,每个心怀理想的艺术工作者可以诗意地栖居在青山绿水间,放飞心灵,恣意创作。这里有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每个对艺术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市民可以在大师的指导下,亲手做一件雕塑、版画或是传统手工艺品,点燃埋藏于心底的艺术想象力。这里有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作实践基地,致力于让艺术和工业生产融会贯通,给钢筋水泥加点儿“艺术”料,培养更多大工匠……


氤氲飘绕的文化气息,让东达沟这个原本粗线条的小山村,显现了文创与文旅双轮驱动下的大发展。


文 | 记者 李娜

转载注明: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本期编辑 | 林一凡  审校 | 张桂莲 

大家都在看☑ 稀土高新区“片长制”:  当好一方百姓“大家长”
☑ 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用新思路新方式新成果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服务 潘志荣深入达茂农牧户宣讲十九大精神


请点击此处 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