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委第二次会议传递出重要信号

李丹丹 金嘉捷 上海证券报 2018-10-27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二次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还研究了坚持结构化去杠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此次会议距金融委第一次会议恰好过去一个月时间。第一次会议召开时间是7月2日。

 

此次会议的重点议题与上次明显不同,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这也意味着,与金融委相关的部委,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会发生一些调整——在流动性已经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要大力引导市场流动性有效灌溉实体经济,而且是有效满足“最终需求”。

 

在这一基调下,一些具体的结构性举措,例如定向降准、窗口指导或可期待;MPA考核也存在调整的可能。以及,跟金融从业者最为相关的激励也来了,“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唔,金融民工下半年可以加根鸡腿的节奏?

 

新判断:金融风险由发散向收敛转变

 

会议判断了六点向好变化:


1.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


2.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


3.市场预期明显变化


4.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


5.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


6.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

 

“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这个提法是第一次,这个判断也很新颖。通俗解释,就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会议同时提醒了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


我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


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


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

 

不要小看了这几句话。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也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做好2018年下半年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基于上面的判断,会议称,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地加以应对。

 

新议题: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会议提出,“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特别值得重视”“必须更加重视”,感受一下这措辞。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显然被摆到了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位置。

 

为何在当前这一背景下强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浚工作?

 

从宏观总量来看,今年二季度人民银行两次定向降准,运用MLF等工具,市场流动性可以说是合理充裕的,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今年上半年人民币信贷投放8.7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8亿元。

 

但是从微观信贷看,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实体端的利率仍偏高,尤其体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上。

 

看似矛盾的两个现象,中间的障碍就是并不够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量资金积聚在货币市场和利率债上,无法如涓涓细流灌溉实体。

 

兴业研究认为,此次会议的表态反映出,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的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工作的侧重点正在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着力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渠道。

 

新作为:六管齐下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对于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议布置了六方面工作:


1.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


2.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3.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


4.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


5.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6.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对于如何打通传导机制,大家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可归纳为几方面:

 

【结构性措施】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首先要从结构性的措施着手,加大银行金融机构向小微、民企进行信贷投放的意愿。

 

比如银保监会近日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要求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再比如市场传闻的人民银行要求银行加大对信用债的投资,定向降准等,都体现了结构性的思路。

 

兴业研究:在把握总量的情况下优化微观信贷,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可继续出台,例如针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定向降准与定向MLF。

 

【适度调整银行MPA考核】

 

曾刚:适度放松对银行MPA考核。他认为,目前MPA考核一定程度限制了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适度放松考核可以让银行有更多的表内额度,承接表外融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连平:为缓解银行表内信贷需求压力,建议适当增加今年银行信贷投放额度,具体举措可以相应适度放松MPA考核。

 

兴业研究:在MPA框架下加强对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激励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激励/福利】

 

曾刚:加大银行资本补充力度,创新资本金工具,“毕竟用信贷承接表外,都是需要消耗资本的”。

 

连平:拓展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如支持银行发行可转债和增发股票。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继续推动债转股等福利政策的落实,减轻银行不良对资本金的挤压,积极鼓励银行补充资本金,培育高收益债基金等。

 

兴业研究:会议提出“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在严监管背景下强调正向激励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业务。

 

新要求: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为了把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具体会是哪些领域?其实会议中已经给出了线索。

 

“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会议特意强调了“最终需求”这一词。

 

如何理解最终需求?兴业研究认为,这是对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精神的呼应,说明“宽信用”的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经济新动能的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最终需求可视为实际有效需求。他举例,过去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虽然很多,但产出较低,形成资源浪费,现在就需要提高投资效率,真正达成结构改善、效率提高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

 

具体来看,温彬认为,投资应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趋势挂钩,在未来有潜力的大健康、娱乐教育、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投入,符合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才能真正形成效益,解决供给侧的问题。

 

李奇霖表示,这种最终需求是指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总需求,而不是过去城投、地产和老旧工业企业加杠杆带来的需求。


编辑:浦泓毅


往期回顾


重磅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机构连夜加班研读国常会精神,干货满满


新华社重磅文章:中国股市新观察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