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三省五县,看见那些最动人的笑容……

黄紫豪 史丽 上海证券报 2021-01-23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走出层峦叠嶂的大山,曾是许多偏远山区孩子的梦想。而今,返乡创业、就业却成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共同的愿景。


这背后,是家乡的脱贫和变美。近日,记者在湖南、贵州、广西等三省五县走访时发现,这些原本深度贫困地区面貌的变化,都无不与扶贫融资和服务的支持息息相关。


在地处武陵山脉的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张家界慈利县,金融扶贫服务站开到了村民家门口;在贵州威宁县、福泉市,小额扶贫信贷支持下,贫困户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广西三江县南站社区,信贷资金支持入驻企业,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一系列的金融扶贫政策支持下,农户的融资渠道畅通了,乡村产业兴旺起来,贫困户辛勤劳作的汗水,换来了脱贫致富的喜悦。日子越来越红火,他们展露出最动人的笑容。


6920个贫困村,这样打通“最后一公里”


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寨。金融扶贫“活水”的滋养,使得曾经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十八洞村探访时看到,村里建起的金融扶贫服务站,不仅设置了助农取款机、残损币及小面额人民币兑换点,还陈列着贫困户的信用档案,张贴着村民评级授信及精准扶贫产业贷款公示栏、贷款服务流程图等等。


据了解,湖南省6920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建起金融扶贫服务站,通过服务站累计发放贷款279.3亿元,助力乡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当下,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不少原贫困村的支柱性产业。“别小看这些阿妹,她们中有些年收入6、7万元呢!”在张家界市,活跃着一批旅游扶贫的样本,村民参与旅游景区的文化表演、承包项目,实现增收受益。


在土家族农耕体验景区,村民张晓莉正在制作手工土家织锦,2017年开始做织锦,她的年平均收入可达到4万元。


张晓莉是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2017年开始做手工土家织锦,在土家族农耕体验景区禾田居山谷,加工售卖织锦,让她拿到平均每年4万元的收入,工作之余还有自由时间照顾孩子,她介绍称,有些手艺娴熟的工友年收入能够达到5万元以上。


为深入当地旅游产业的“最后一公里”,金融机构为张家界市12条户外精品旅游线路沿线累计发放50多亿元贷款,惠及沿线贫困农户2.1万户,支持了9200户贫困农户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等乡村旅游。


禾田居山谷,就是受益于农商行贷款支持的旅游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已解决10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对24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旅游产业直补4.84万元。


65岁的廖明权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通过承包打糍粑等农耕体验项目,已经顺利脱贫,今年国庆他净赚8000元。


“在这里做农活非常欢喜,我已经脱贫了。”老人廖明权先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人口众多,2016年来到禾田居山谷,承包了农耕体验区的磨豆腐、打糍粑、榨油等项目,年均营业收入能达到60万元,今年仅国庆节一周就拿到纯收入8000元。


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贷款产品的支持,则为贫困户创业提供了启动资金。2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得王华银赚到了养牛产业的“第一桶金”。2010年,患有先天性侏儒症,身高只有1.2米的他,决心开始搞起养殖产业。此前,他外出打工碰壁、创业屡屡受挫,三年之后,王华银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那时他已经养了5头牛,初步具备了养牛技术,在人民银行支持下,贵州福泉农商行利用扶贫再贷款工具,为其发放了10万元扶贫贷款。


如今,王华银已经成立有13栋圈舍、60余头耕牛、1000余头生猪的福泉市华银养殖场,一家人依靠养牛产业年收入20万元至30万元,带动了周边70余农户一起发展养殖。


身高仅1.2米的王华银,从最初2万元贷款买的5头牛,逐步发展成立了有60余头耕牛、1000余头生猪的养殖场,实现自身脱贫致富,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


2014年,四部门联合推出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038亿元,支持贫困户1204万户次。


家住贵州威宁县雪山镇雪山村的管仕贵,就是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的受益者。“那两年家里牛比较少,种地打理得不好,娃娃又生病。”管仕贵向记者表示,此前靠十几亩洋芋、苞谷为生,一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家庭陷入贫困。


2015年,管仕贵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起养牛事业。“只要一赚了钱就买牛,今年卖了6头小牛,共收入18万元左右,又买了两头种牛,投入8万多元,加上种植苞谷一共收入14万元。”管仕贵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金融扶贫政策支持的同时,雪山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介绍引进优良种植品种,同时提供贷款担保,收购农产品或联系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在合作社流转的草地上,养殖了100余头牛和1300多只绵羊,放牧的村民王明绍说,他每月务工可获得2000元收入。


在40万元“深扶贷”,80万元扶贫再贷款的支持下,威宁县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已流转3000余亩草地,养殖了100余头牛和1300多只绵羊,流转1000余亩耕地种植马铃薯,带动51户贫困户167人脱贫致富。


合作社负责人管绍刚说,资金的带动作用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获得5万元特惠贷款,这样从2头母牛三年增长到5头牛,就能增收5、6万元。“现在做什么都讲诚信,老百姓信用程度很高,合作社担保的600多万元贷款,一分没有差,全部还清。”


“威宁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在合作社的仓库里,管绍刚手捧当地生产的马铃薯,脸上挂着质朴的笑容。


信贷融资缺乏抵押担保,曾经是农户融资的瓶颈,今年,人民银行黔南州中心支行以福泉市为试点,创新打造了农业产业“六保一投”信用融资模式,畅通了农户的融资渠道。


受益于这一模式,黄丝村村民邹福涛搞起了草莓种植,还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去年年初,我向银行申请了20万元信用贷款,贷款利率4.35%,在家乡黄丝村承包了13亩土地种植草莓,去年一年就实现纯利润15万元,明年我准备继续扩产。”


从90公里远的地方,他们搬进了新小区


搬迁也是扶贫的一种方式。


“从最远的梅林乡到县城,需要90公里,有些比较偏远的村则有100公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梁泽光介绍。目前,三江县全县完成搬迁安置6119户27124人,三江南站安居区是广西第三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3月,杨显清夫妇住进了新小区,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此前一家五口人挤在老旧的木楼里。


“搬过来之后,居住环境改变大得多,以前农村都是泥巴房子。”2018年,郭忠新一家搬迁至南站社区侗笛小区。除了种植有十多亩杉木,他应聘成为社区的保安,还借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成立起社区水站,目前收入是原先的两倍到三倍。


有了稳定收入之外,郭忠新的儿子也来到教学条件更好的江川小学上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搬迁之前,小孩要到四十多公里外的中学读书。现在学校只有1里路不到,有免费午餐,还可以住校。”


如何让搬迁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此时,金融发挥了较大的支持作用。据了解,三江县金融系统近年来通过对搬迁户发放贷款2180万元,支持了350户搬迁户创业。同时支持扶贫车间,实现搬迁户家门口就业,支持了入驻南站社区的小微企业、扶贫车间7家,贷款金额1210万元。


村民龙路荣在扶贫车间绘制山水画,拍摄时她刚刚在这里上班第二天。据了解,目前三江国彩商贸公司吸纳贫困户共150人,每月稳定收入3000元至4000元。


“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挺喜欢画画的,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方便接送小孩。”搬迁入住芦笙小区的龙凤香,是同乐乡归东村人,原先从事采摘茶叶工作,收入远远不够开支,去年来到南站扶贫车间国彩商贸公司务工,每月稳定收入能达到3000元至4000元。


如今,在南站扶贫车间工作的搬迁户,均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三江国彩贸易公司是坐落在南站易地搬迁安居区的企业,该企业解决了长期稳定就业员工约60人,流动就业员工约200人,为100多个家庭保住了工作。


广西金佳电子公司也是南站扶贫车间之一。为进一步扩大就业,三江县农信社发放贷款240万元用于该公司建厂及提供生产资金,稳定就业人数多达60余人。


龙亚佗是广西金佳电子公司的员工,她正在检查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情况,每月收入达到3000元至5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她感到很开心。


培育特色茶产业,也是三江县扶贫的重要工作。由于茶青立春前后即可开采,比全国其他产茶区早20天以上,三江春茶被誉为“中国早春第一茶”。


目前,三江县茶叶面积已达20万亩,茶叶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经济主要收入来源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茶叶产业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种茶农户6.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74.26%,全县茶叶从业人员25万人。


“三江县茶叶的输出,95%以上要依靠外地茶商收购。今年疫情期间,外地茶商进不来,本地茶商资金有限。”人民银行三江侗族自治县支行行长罗凡介绍称,疫情期间,人民银行发放了1亿元支农再贷款资金,支持茶商收购老百姓茶叶。


在扶贫资金支持下,贫困户的茶叶种植蒸蒸日上。“今年11月,我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准备投向开拓新茶园,增加手工采茶设备,还准备开个小门面,给游客体验一下采茶制茶的过程。”三江县八江乡布央村人陆义全说。


调研手记


在持续一周的调研中,最令人感触的是看到了很多发自内心的笑容。


无论是织布的少数民族姑娘、放牧的汉子、种土豆的农民还是劳作的工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安宁、满足、幸福的笑容。这是金融政策、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切实改变,持续的信贷投放、综合的帮扶举措,让他们走出了原先贫困的状态,找到了生活的幸福、奋斗的自信和追求的目标,我想这就是脱贫攻坚的意义所在。

(史丽、黄紫豪)


编辑:颜剑  摄影:史丽  视频制作:唐燕飞

往期回顾


外资进场节奏加快!36亿元疯狂扫货这只医药龙头股!还有两小时,富时罗素指数调整即将生效


资源股大涨,脉冲行情?


争夺排名!年度最后10个交易日,这些基金重仓股频频异动


本期责任编辑:陈梦娜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