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周汉民:浦东引领区未来在资本市场诸多方面都会有尝试,最期待海外企业能在上海IPO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8月26日,各省市区中央部委驻上海单位信息协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驻沪办事机构联合会专题报告会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在会上作“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专题报告。
30多年来,从一片阡陌农田起步,筚路蓝缕,到现在璀璨的现代化新城,浦东惊人的变化是怎么成就的?周汉民掷地有声: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寄望浦东引领区建设,周汉民呼吁,要有激情、有远见、有决心,要有改革同心精神。
会后,周汉民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就营商环境建设、资本市场在浦东引领区建设中的作用等话题贡献了精彩观点。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资本市场在浦东引领区建设中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周汉民:上海从1992年提出“三中心”建设,到1997年提出航运中心建设,至今已有20余年。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中心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等共同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9)”中,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我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是“鱼和水”的关系,没有金融中心建设这个“水”,资本市场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就会受到影响。
这一次浦东引领区的建设,仍然要把我们整个上海经济1/4强、整个浦东接近1/3强的金融继续推向前进。
如果说浦东引领区未来在这一领域将如何创新,那就是在金融体系上,我们强调在岸和离岸体系的共同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离岸金融中心就是一个从期望到现实的推进过程。
近年来,全世界排名前10位的资管企业已全部入驻上海。这些企业在上海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对城市本身的作用,而是以上海作为平台来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
所以,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我相信浦东引领区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诸多方面都会有尝试。例如:
第一,证券市场方面,我一直期望中国上市公司中未来将有纯外资上市公司。这就如同中国企业在美国IPO一样,上海证券交易所未来应该有海外企业的IPO。
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建议在全力、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能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整个上海金融中心的产品能更丰富,管理更高效,运作更便捷。
第三,金融业本身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金融业自身的发展有许多非我们目前所能想象,但应当去想象的内容,有些已经看到现实,应当去应对。比如数字货币的发展、管理等。我们对非常新颖的金融手段、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要研究和管理。
上海证券报:您在演讲中提到,浦东开发开放30年进程中,核心工作一直围绕4个关键词展开,分别是规划、立法、人才和资金。在浦东引领区建设过程中,如让您提关键词的话,您认为还是这4个吗?或者还有新的元素?
周汉民:关键词是对发展规律的总结,所以这些关键词不能随便读,也不能任意改。我感觉这四个关键词还是非常重要。如果要加一个关键词的话,我认为可以在规划、立法、人才、资金之后,再加一个数字。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都离不开对数字这个词的认知,以及对数字这个词未来发展所起作用的理解。
人们现在提到数字经济,往往就是说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到1/3以上,去年超过35%了,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亿人等,都比较宽泛。
我认为,真正要谈数字经济的作为是什么,还得分层,比如数字经济本身、数字生活、数字治理,这三层根本不同。相应的,要了解智慧城市或数字城市的发展,也得分三层,包括经济层、生活层、治理层,而不是简单的管理层。
所以,如果要加一个关键词,我以为加一个数字比较合理,其他都不必要。
上海证券报:对于浦东的营商环境,您觉得还有哪些上升空间?
周汉民:营商环境三句话是核心。
第一,什么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法治。营商环境由法治来予以框定是最必要的。所以当中央赋予上海市人大有为浦东进行立法这一特权的时候,要用足用好用活,还要用得领先。
第二,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所列出的10个项目中,所涉内容简单说是在讲一个企业的生老病死,虽也有规则性的话,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中国已经有自己的营商环境标准,其中既坚守了国际标准,又有与时俱进的内容,我认为这非常好。
第三,营商环境讲到底,是一个综合因素的展示,其中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法治因素。
政治因素方面,希望政治生态是清正廉洁的,是高效有序的。
经济因素方面,希望经济一定是要活跃的,但必须是有序的活跃。
文化因素方面,以上海为例,很多人到上海后流连忘返,背后就是海派文化的魅力。比如,上海市民的自律程度之高,许多地方都难以企及。上海与世界的联系深远,上海的发展从来都是要对标国际最好水平、最高标准,这又是上海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海派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
社会因素也非常关键,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我们需要社会公平而正义,既要强调公平,又要坚守正义。
法治因素方面,我认为法制既要健全,又要与时俱进。比如,我们正在修改上海自贸区条例,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所以说,营商环境不是一个简单说法,它是这五大要素综合在一起的体现。
上海证券报:对于浦东引领区下一步的建设与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周汉民:浦东引领区建设进程中,着眼于浦东自身已经具备的功能,有两个协调特别重要,一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四区要协调好。这四个区在30年前相继成立,是浦东的核心功能区,时至今日其战略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应当相互协调,共同奋进,既要各具特色,各展所长,也要综合考量,整体推进,一起承担将浦东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协调。2013年成立、2014年扩区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2019年揭牌的临港新片区在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全方位的高水平开放。期盼目前在临港新片区实施的所有新政,能够复制、推广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所有区域,并进而放大到整个浦东。
临港新片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提高制度创新之间的系统集成和政策合力,相互比学赶超,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经验做法,扩大整体效应。
浦东引领区建设进程中,改革要更好的集成,还要践行全面开放理念,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大局。浦东应当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以改革的创新举措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突破人口、土地等制约因素,做到一切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浦东要在制度探索、理念经验方面加强合作与联动,共建开放合作平台,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整体提升营商环境,打造科技创新联盟,建立人才战略高地,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长三角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开放新高地。
编辑:陈其珏 视频制作:仇子兴
往期回顾 |
本期责任编辑:王宙洁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