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投资峰会,大咖们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作为服贸会重要论坛之一,“2021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峰会”9月7日在京举行。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建军、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博时基金总经理高阳等大咖齐聚一堂,纵论全球经济大势、价值投资、热点机会。
疫情冲击程度确已边际递减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对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
“人类的发展就是与疾病等危机斗争的历史。”伍戈表示,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程度确已边际递减。从过去几轮的全球疫情反复来看,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性明显减弱,折射出经济将重回由“非疫情”变量决定的逻辑轨道。
那么,这些更重要的变量是什么?
伍戈认为,前期关注价格,后期关注增长。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并未伴随国内总需求扩张,属于典型的供给冲击。鉴于此,预计经济趋缓将更明显。“逆周期”叠加“跨周期”调节,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或将待四季度社融趋稳之时,整体经济与利率的阶段性筑底回升则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对于政策面的调整,张岸元表示,政策的松紧是相对的,预计疫情后将出现全球性“钟摆回调”。
今年可能就是“慢牛”起点
章俊表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在6%左右,整体来说较为平稳,经济复苏也带动了全球主要企业的盈利复苏。在全球宏观政策宽松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也依然相对较高,这也对目前的较高估值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撑。
据章俊预测,企业盈利的持续改善加上估值的扩张,或将出现“戴维斯双击”现象。就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章俊表示,整体依然看好全球的股票类资产。
袁建军在演讲中提到“3个万亿”:今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2万亿元、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增长1.4万亿元、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35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直逼2015年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超万亿元的历史纪录。
对于“3个万亿”,袁建军称,这反映出了资金加速入市的大趋势。
在袁建军看来,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被低估,原因就是居民资产配置中,资本市场所占比重较低,未来有巨大提升空间。如果居民资产按今年的流通速度,源源不断流入股市的话,则资本市场会真正实现慢牛,真正实现资本提升。
邵宇认为,未来10至15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重点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其核心逻辑就在于能否开启产业革命。“它的动力源可能是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或生物工程技术。需要10个左右的应用场景和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助力,从而使所有行业完成更新改造。”
看好低估值周期、高端制造业、新消费
展望下半年的市场,徐高认为,A股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会,特别是周期股还处在利润上升和估值扩张的态势中。尤其是在美国退出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全球市场估值下杀压力较大,而低估值的周期股存在一定优势。
高阳看好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机会。他表示,一是产业链演化的历史必然,产能出清强化制造业内生动力。二是政策不断加码,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三是中国具备高端制造独特的产业优势,即大市场与大长全的产业链。中国的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完备,且工程师红利也是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势之一,
星石投资联合创始人杨玲表示,就未来3至5年的周期看,消费性行业的成长空间比大家想象的更大,尤其是要关注新消费的崛起。
“前一段时间,市场重点关注的还是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品质消费的崛起,如化妆品、医美等在二级市场有比较好的表现,但其实三、四线城市的品质消费崛起,才是一个更大的发展趋势。”
杨玲表示,看好新消费崛起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短期因素,如果整个股市估值中枢上升的话,当利空压制因素减弱,消费也会迎来估值向上修复。二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未来会大幅提高,从而推动消费的升级增长。
杨玲表示,短期来看,关注处于拐点的可选消费和服务。随着居民收入恢复和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居民消费信心增强,储蓄率正向正常水平回归,未来的消费恢复将会越来越强劲。长期来看,关注行业空间广阔的新消费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交通网络和大型物流、大数据、AI和云计算技术。
编辑:孙放
往期回顾 |
银保监会回应市场关切:房地产融资“五个持续下降”!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整改获国际专家点赞!
本期责任编辑:邵子怡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