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启动建设!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也在这里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临港新片区又有新动作。
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高标准联合研发中心今天正式启动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国际创新协同区建设全面启动。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协同区
今年前三季度,超2万家企业选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注册,328个项目签约入驻这片热土,涉及投资额超1443亿元。
在上海进军全球科创中心的进程中,临港新片区承载重任。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临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协同区。
——高水平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围绕国际创新协同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信等领域,打造全球前沿科学策源地。加快建设服务科学研究的商务会展专业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依托科创总部湾,加快科技型总部建设,打造研发总部集聚区。依托临港科技城,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提供科创孵化、跨境研发等服务。
——构建国际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品牌效应,集聚世界一流科技院校和高端人才,引进一流科技合作组织,打造一批全球化合作、市场化运作的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平台。发挥人才政策优势,支持国内外科学家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构建新型联合研发模式。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基础科学数据、实验材料等科学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张江科学城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科创研发优势,完善临港新片区承接科学技术转移、推动成果产业化的功能,加快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点。
预计“十四五”期末,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引进建设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站合计30家以上,集聚各类人才3万至5万人,新增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
三大板块描绘发展蓝图
根据规划,国际创新协同区规划总面积约6.95平方公里,分为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和科技创新城社区三个板块。
其中,科创研发总部湾位于滴水湖一环带,用地面积约52公顷,地上地下总开发量约154万平方米,是国际创新协同区最具显示度和集中度的滨水门户。
顶尖科学家社区位于国际创新协同区中部地区,规划范围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量约303万平方米。定位为“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以“领先未来20年的科技战略力量,储备未来50年的科学资源”为战略使命,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
科技城社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总建筑体量294万平方米。社区构建形成“一轴、一带、七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设创新晶体、创新魔坊、海洋科技广场、海立方科技园、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等高品质物业载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放大顶科论坛溢出效应。
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主任邓蜜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在做着一份伟大的事业,国际创新协同区与城市发展相关,但当科学超越国界,这个区域更与人类发展、生命传递相关,非常期待这个区域的落成,能够与世界一起寻找全人类共同价值。”
“一号工程”: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
在顶尖科学家社区,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联合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以及莫比乌斯科学公园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等都在规划建设中。
其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被业内称为国际创新协同区“一号工程”。总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今年9月底,该项目正式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计划于2022年10月作为第五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投入使用。
今天启动建设的高标准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力争于明年5月结构封顶,2023年实现竣工并投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则计划于明年8月主体结构封顶,2023年8月竣工。此外,莫比乌斯公园也正在加速推进建设中。
记者还获悉,目前,中微、安恒、中铁建、中建科创等23个科创总部企业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创新晶体、创新魔坊、科技绿洲等100多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已投入使用,吸引300多家研发机构、科创企业以及5000多名研发人员入驻。
编辑:林 坚
校对:冯雯君
图编:周 洋
制作:季宇亮
责编:张晓光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