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秒一签!核酸检测机器人来了!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上市公司纷纷响应

宋薇萍 严曦梦 上海证券报 2022-05-27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取棉签、捅喉咙、拧试管……30秒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核酸采样,只不过,采样员不是“大白”,而是机器人。


近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奇瑞控股集团、节卡机器人研发了新一代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车身搭载的核酸采样机器人可利用“视觉+力控”感知技术实现无人核酸采样。不仅如此,该产品还能实时抓取分析数据,用科技力量助力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不仅在上海,在国家有关大城市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号召下,多省市正加快15分钟核酸“采样圈”布局。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助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智能无人核酸采样车问世

30秒即可完成一次采样


未来,在上海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给你做核酸检测的可能是机器人。


近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奇瑞控股集团、节卡机器人研发出2.0版“赛瑞(SAIRI)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在原有“防疫车”的基础,新一代采样车实现咽拭子无人自主核酸采样,为各类市场主体复工、15分钟核酸“采样圈”创造更好条件。


据悉,新一代采样车配置自动无人核酸采样系统,该系统具备1至2台核酸采样机器人,利用“视觉+力控”感知技术实现每30秒一人次的无人采样吞吐量。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宋海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研究院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及时收集和掌握防疫实际需求,迅速组建数字防疫工作专班组织技术攻关,发挥自身平台优势,联合奇瑞控股集团、交大孵化企业节卡机器人等研发下线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希望通过科技力量构建抗疫“智慧屏障”,为各类市场主体复产复工创造更好条件。



“与人工采样相比,机械臂采样具备几点优势,不知疲倦、动作规范、减少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不适感。疫情之下,研发无人的、非接触性的机器采样工作,来替代重复性的人力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医疗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闫维新表示。


如何保证核酸采样的过程中,机器操作的准确性?闫维新介绍,其一,运用了机器视觉的原理。在张开嘴的时候,机器能通过深度感知到人喉咙、整个口腔的以及后面小舌头的位置,小舌头附近咽峡两侧、扁桃体隐窝以及咽后壁的位置是最佳的位置,这一步通过机器视觉来做;其二,在此基础上团队还做了力位混合控制,以此真正接触到采样点。设计力的阈值,保证力度就不会很深,但可以接触到、刮到,以此进行有效的采样;其三,采样完之后,双臂协调控制,把采样棒和试剂管进行匹配,看似简单的操作混合了三项技术操作。


 

此外,新一代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在操作安全性、空间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提升。该车的车型较大,车内空间宽敞,可允许两位医护人员同时采样,但同时整车高度小于2.1米,能轻松进地下停车库。采样车内外都安装有照明灯,可为夜间核酸采样提供便利。


新一代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还加装了车内正压设备,同时双层电离高效过滤消毒设备对空气进行完全消杀,避免了外部空气通过空调循环系统进入车内对医护人员造成风险,医护人员在车内无需穿防护服,即可进行核酸采样。车内配有空调,医护人员不用担心高温下工作有中暑的风险,工作的舒适度、安全性得到提高。



相较于第一代车型,第二代采样车更加智能化。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刘燕京表示,研究院希望把这款车型打造成投放到防疫“战场”上的一部综合指挥的“作战车”,既能完成安全、便捷的核酸采样工作,也能利用车载核酸采样智能终端,配合人证合一、人脸识别、5G通信传输等手段,构筑智能终端快速登记、数据自动实时上传、后台快速数据处理的闭环,进一步提高采样效率,也将从采样到检测的信息形成链路,实现前沿数据的抓取和分析,为上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希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采样+检测全流程闭环无人化操作、无人驾驶交通参与者行为预测、大功率谐振式无线充电等核心技术的攻关,使无人核酸检测车后续可实现适应医院、园区、社区、厂区等各种复杂场景无人驾驶和无人化取电功能。同时匹配车载动力电池安全预警快速检测智能设备等,推动核酸采样车向高效率、高安全和无人化方向演进。


据悉,此前,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下线的1.0版新能源核酸采样车,已有近八十辆在徐汇、闵行、虹口、浦东新区、长宁区、黄浦区等区域部署。目前,2.0版“赛瑞(SAIRI)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已试验成功,待加速优化核心功能后有望投入使用。


沪浙等地

加快15分钟核酸“采样圈”布局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能够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打造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上海迅速行动。截至5月12日晚,上海市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过9900个点位,16000个工位。其中,超过5700个点位已经开放运营。目前,上海已储备约3.8万人的采样队伍,单日最大检测能力从本轮疫情前的102.8万管,增长到850万管以上。


据悉,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根据人口密度和功能需要,将采样点设置在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居民社区、办公区域、企业园区、地铁站周边、交通场站等区域。采样点形式多样,包括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等。


浙江方面,根据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披露,浙江省现有日检5万管以上核酸检测基地87个、移动检测车157辆,日均检测能力1085万管,居各省(区、市)领先水平。其中,杭州市在社区、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布局1万个便民采样点,近48小时采样1195.1万人次。


陈广胜说,为使核酸采样具有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浙江将全面推广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应用,首批将在各地先行投放1万个,更好地保障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助力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上市公司积极响应


近日,在上海汇宝广场、静安邻里中心等地,硕世生物的核酸采样亭均已投入使用。


为了助力企业更快地复工复产,硕世生物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安排30座核酸采样亭,助力推进上海市闵行区抗疫一线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建设。


和硕士生物一样,日前,复星诊断联合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在上海静安区上线了首个伯豪核酸采样亭,不少在附近园区封闭生产企业的员工步行前来采样,既便捷又高效。


复星诊断和伯豪检验所表示,将实时根据上海疫情防控进程,不断调整采样形式,以满足居民的采样需求。


在临港新片区,首个“就地采样、就地检测”的专业医学检测机构——临港思路迪核酸检测实验室也于近日正式启用,可实现1万单管/日的检测能力。


据悉,后续,临港集团将携手思路迪建设永久性的医学检测实验室,投产后最高可实现10万单管/日检测能力,助力临港新片区完善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力布局。


作为防疫物资重点保障单位,上海之江生物也积极响应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从上海之江生物获悉,该公司同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上工坊门诊部合作,第一时间响应并配合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需求,在上海市黄浦区上工坊善健门诊部、闵行区浦江万达、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等多地上线了“采检一体”的核酸检测车,同时在陆家嘴滨江大道等近30个地点上线了首批上海之江核酸采样亭,后续将有更多核酸检测车、核酸采样亭在上海市多区域上线,帮助周边市民、企业员工便捷采样,及时获得核酸检测报告。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纷纷发力,推动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美亚柏科近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美亚柏科控股子公司美亚中敏致力于提供智能装备全链条服务,具备完善的防疫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于近日发布防疫核验电子哨兵系列产品、核酸采样亭以及各类型防疫机器人等智能防疫产品。


据介绍,美亚中敏防疫核验电子哨兵,是一款通过扫描健康码或读取身份证,快速识别通行人员的实时体温、健康码状态、核酸检测结果和疫苗接种等信息的防疫核验一体化设备,主要应用场景: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景区、社区卡口等人员密集场所。


上海建工近日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其和日本新晃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设立的上海新晃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研制核酸采样工作站,可以用于医院、口岸、车站、机场、物流园区、高速路出入口、建筑工地等诸多场景核酸采样。


责编:邵子怡、孟妹   视频:杨升  制片:薛婧

校对:孙洁华   制作:张   巘   图编:张大伟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国常会重磅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来了,一图读懂!火线解读,专家详解政策要点→


居民慌了!成立仅6天,就成了保供物资供应商?回应来了:对蔬菜质量提供担保,对保供公司却不清楚?


滴滴败局:去年无声上市,如今黯然退市!


起诉上市公司,215名投资者告赢了!获赔超600万


资金快速涌入,痘病毒概念股飙涨!机构:我先走一步


322家新晋!历史新高!


【公告速递】之江生物披露猴痘相关业务;中矿资源拟定增30亿元;中利集团回复问询函;*ST凯乐遭证监会立案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