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日葵和元宇宙送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寄语毕业生:做擎天之柱、成济世之才

俞立严 上海证券报 2022-07-04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向日葵绽放,骊歌响起,在这特殊的毕业季,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6月30日举行了2022届毕业典礼,典礼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特别的仪式感,为万余名毕业学子送上特别的毕业“济”忆。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等校领导出席典礼,并为现场每一位毕业学子拨穗。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典礼。除上海四平路校区主会场外,毕业典礼还在四川、江西、杭州、宁波、温州、青岛、深圳、广州等部分省市的校友会设置了分会场。同济大学还在“我的世界”游戏中创建了虚拟典礼空间,在线上搭建了一场“元宇宙”毕业典礼,将校园场景复刻在游戏中,让同学们体验独特的毕业之旅。




毕业典礼前夕,在校老师们收获了盛开的向日葵。今年3月,疫情之下,同济师生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在学校梦想花园里种下了一批向日葵种子。未曾想,这些一度前途难卜的种子经在校师生志愿者们的接力呵护顽强茁壮成长,迎来绽放。参加主会场毕业典礼的毕业生每人均获赠一枝金灿灿的向日葵,同济大学希望他们带着使命扬帆启航,让梦想像向日葵一样在祖国各地绚丽绽放。


校长寄语:心怀“国之大者”

牢记“行之要者” 不忘“心之所向”



“这一季的再见有些突然,来不及拍下毕业照,来不及郑重告别,未来的接力赛已跃然眼前。”陈杰在《踔厉奋发启新程 同舟共济向未来》为题的讲话中说,2022年3月以来,今年毕业的同学们度过了极不平凡的最后一个学期。广大教职员工和同学们一道,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使同舟共济的校训在抗疫历程中熠熠生辉。陈杰代表学校,向全校4425位本科毕业生、5297位硕士毕业生、1022位博士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陈杰勉励同济毕业生们,不要质疑“我是否真的已经毕业”,不要遗憾告别了学生时代,校园生活的所有经历都是人生重要的积累与财富,要善于在顺境中执着追求、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要善于把艰难当作磨砺、把压力化为动力,要善于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扛起责任、奋力奔跑。


陈杰给毕业学子提出了三点嘱托: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用坚定和执着守护理想。请你们相信,你的每一个坚定和执着,都将汇聚成国家前行的底气。二是要牢记“行之要者”,在坚韧不拔中踔厉奋发。请你们相信,你们的每一次坚毅与挺身而出,都将化作民族复兴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光芒。三是要不忘“心之所向”,在慎思笃行中追求卓越。请你们相信,你的每一次奔跑与超越,都将谱写出现代化强国征程中激昂的乐章。


“希望同学们秉同济之魂、承凌云之志、做擎天之柱、成济世之才,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陈杰说。


最后,陈杰再一次向当天无法在现场参加典礼的2022届毕业生发出诚挚的邀请:“母校欢迎同学们返校参加未来任意一年线下举行的毕业典礼;其他时间如果你们回母校,方书记和我愿意穿上学位服与你们一起合影留念,补上我们的毕业照。疫情虽无情,母校有牵挂。同济大学永远是同学们温暖的家!”



同心同德同舟楫

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济啊同济,同舟共济。航行征途中,我们齐心协力……”6月30日,同济大学校领导同全场毕业生合唱《同济之歌》,毕业典礼在激昂豪迈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正是同济大学的校训。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逐步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1996年,同济大学被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同济大学被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同济大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根据同济大学官网数据,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69人。


在这些杰出的院士中,就有人们熟悉的吴孟超院士和汪品先院士。


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院士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见解的科学家,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汪品先院士从1972年至今已在同济大学任教整整五十年。作为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国家重点学科“海洋地质学”学科带头人,汪品先院士积极推动中国深潜科学考察、南海大洋钻探、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等事业发展,为中国深海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82岁高龄的汪老更是毅然参加“深海勇士”号西沙载人深潜航次,9天内连续三次下潜至南海1400米深海底,获得多项重要新发现,被誉为“深海勇士”。


2021年9月15日,85岁高龄的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与妻子孙湘君教授共同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两位教授专门叮嘱“不要以我们的名字命名”。


令人感动的是,步入耄耋之年的汪老,仍然潜心科研并奋战在教学科普一线,开通抖音号和B站号,成为85岁出圈的科学网红,B站UP主。因为浅显易懂,金句不断,吸引了大量粉丝,目前汪老在B站的粉丝数高达156.2万。


目前在B站拥有156.2万粉丝的汪品先院士实名号


 “当年,你们从全国各地跨进魔都上海,世界的尺度在迈入同济的那一刻突然变得很大。那时的你,像小鱼临渊。今天,你们又将从魔都奔赴到祖国各地,一切从陌生变得熟悉,从大大的仰望变成了小小的珍藏。在同济的时光,其实世界的尺度没有变,变的是你们的认知维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在6月30日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勉励同学们向吴孟超院士和汪品先院士等杰出同济人学习,以科教济世的本领,立下与祖国同行的志向,在那些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留下奋斗不息的青春身影。


以下为讲话全文:


踔厉奋发启新程 同舟共济向未来


陈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校长

2022年6月30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


大家好!


盛夏的同济,骊歌声起,青春飞扬。2022届的同学们,在特殊的环境下,圆满完成学业,迎来毕业盛典。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方守恩书记,向全校4425位本科毕业生、5297位硕士毕业生、1022位博士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陪伴你们成长的父母、师长致以诚挚的敬意!



3月以来,今年毕业的同学们度过了极不平凡的最后一个学期。广大教职员工和同学们一道,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遏制住了病毒在校园的传播,用积极的行动共同守护了校园的安全底线,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使同舟共济的校训在抗疫历程中熠熠生辉。在此,我代表方书记、代表学校向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做出无私奉献的广大师生、医务工作者、后勤员工、校园卫士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衷心感谢同学们的主动担当和倾情奉献,你们用智慧和汗水共筑校园防疫长城,用抗疫的合格答卷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精神和境界、勇气和力量,见证了115年校史积淀下,新时代同济文化绽放的绚丽光彩。



“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学校事业的每一项发展和进步,铸就了同学们厚重的情怀与沉稳的自信;同学们的每一次奋进与成长,汇聚成了学校温暖的记忆与深刻的年轮。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国立柱下表达“强国有我”的决心、投身志愿服务捧上“抗疫有我”的爱心、原创一曲《我相信》唱出的是临危不惧的信心、制作临时电子核酸码展现的是充满智慧的玲珑之心,同学们的茁壮成长与学校的稳步前行相映成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每一个同济人都将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和挑战。


同学们,这一季的再见有些突然,来不及拍下毕业照,来不及郑重告别,未来的接力赛已跃然眼前。不要质疑“我是否真的已经毕业”,不要遗憾告别了学生时代,校园生活的所有经历都是我们人生重要的积累与财富,要善于在顺境中执着追求、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要善于把艰难当作磨砺、把压力化为动力,要善于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扛起责任、奋力奔跑。



还记得在2018年的开学典礼上(那也是我到同济工作后参加的第一个开学典礼),我曾对大家提出希望:在变化的世界中坚守理想、情怀与责任。变化是世界的本质,不确定是生活的常态,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自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今天,同学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我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用坚定和执着守护理想。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同济青年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栋梁,是引领未来中国发展的专业精英,要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行稳致远;要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时代重担,把脚踏实地和执着坚守紧密结合,才能经受考验。人生多关卡,担大任者,唯有百折不挠、心无旁骛,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全国道德模范汪品先院士,86岁高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潜心治学的同时,投身科普,入驻抖音、B站,为我们的星辰大海而步履不息。数学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张镪从军服役期间多次受到嘉奖,退伍后不仅学习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斩获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亚军等奖项,还投身“数学外卖”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同学指点迷津。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班,全体同学自入学起明确目标、相互鼓励,实现全员保研。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硕士毕业生王鸿雁,秉持初心、执着求索,投身航天事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郑雪莹,专注科研锲而不舍,在能源清洁化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在他们眼里,“国之大者”是利民为本的科普,是投笔从戎的保家卫国,是扎扎实实的研究与探索。


请你们相信,心中有理想,脚下就会有力量,你的每一个坚定和执着,都将汇聚成国家前行的底气。越过山丘跨过河流,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会拉近与梦想的距离,你的每一次跨越都将是成长路上的美丽蜕变。



二是,要牢记“行之要者”,在坚韧不拔中踔厉奋发。


同济青年要争做攻坚克难的时代先锋,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民族脊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带来大有可为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为创造奇迹铺路架桥。世事多磨难,担大任者,须知行之要务,才能在正身直行中杜渐防萌、在坚韧不拔中踔厉奋发。


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铸就了同济人“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情怀。今年的毕业生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熊明亮,研发红外隔空充电装置,实现远距离移动无线充电,破解智慧物联的供电难题。设计创意学院博士毕业生金小能,设计赋能智能制造,作品揽括德国红点奖至尊奖等在内的工业设计国际三大奖。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李博文,录制了世界上首个无人机黑夜追踪数据集。来自非洲贝宁的本科毕业生罗克,热爱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将继续深造,立志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建筑师。来自内蒙古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阿毕亚斯,将满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投身新能源产业,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毕业生李思颖,8项设计作品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还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杨旭、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硕士毕业生李新、汽车学院本科毕业生何彦池等获得扬帆奖。百余位2022届毕业生成为选调生,奔赴基层……奋斗,是新时代的“行之要者”,奋斗者的姿态,是青春最好的模样,是时代最美的景象。


新时代的同济青年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用青春的力量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浪潮。希望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同济青年奋战的身影。请你们相信,你们的每一次坚毅与挺身而出,都将化作民族复兴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光芒。



三是,要不忘“心之所向”,在慎思笃行中追求卓越。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同济青年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以殷殷爱国之情、拳拳赤子之心,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梦想,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去奋力开拓创新。时代永向前,担大任者,须不忘“心之所向”,才能在克服困难中超越自我,在慎思笃行中追求卓越。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同济人不灭的情怀。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李芸舟在志愿服务中留下青春足迹,带领同济青年连续三年服务保障进博会等大型活动,并主动服务于疫情防控一线,获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刘佳琦带队摘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唯一最高奖,捧获“高教社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生陈司瑶,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所递交的00后人民建议备受关注。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生郭磊,组建“红色济译”团队,构建“中国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形成20万余字红色百科词条。土木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谭泽颖,聚焦绿色建筑投资风险量化评估,跨界保研至北京大学商学院。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汪洋,主动向同学公开自己的33门课程笔记,“汪洋出品”的学习秘笈,好评如潮、人人传阅,保送直博的路上洒满了他与同学们互助同行的暖阳,那也是一片充满善意的汪洋。


时代向前、青年向上。有民族复兴的责任在肩,有丰厚积养的学识在胸,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在怀,请你们相信,你已经拥有了战胜前行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你的每一次奔跑与超越,都将谱写出现代化强国征程中激昂的乐章。



同学们,今日拨穗正冠,明日奋楫扬帆。希望你们秉同济之魂、承凌云之志、做擎天之柱、成济世之才,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疫情虽无情,母校有牵挂。最后,我再一次向无法现场参加典礼的2022届毕业生发出诚挚的邀请:母校欢迎你们返校参加未来任意一年线下举行的毕业典礼;其他时间如果你们回母校,也可以通过学院预约,方书记和我愿意穿上学位服与你们一起合影留念,补上我们的毕业照。


同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责编:张晓光、蒋烨欢   视频:贾立歆、俞立严

制片:薛   婧   校对:冯雯君   制作:季宇亮

图编:尤霏霏   监制:林艳兴   签发:于雅琴



往期回顾


吃饭满千元,1499元买茅台!这地促消费出奇招!2.7万杯、44599瓶,茅台还有大消息……


福建舰后,会不会造更多航母?国防部回应


热搜!奈雪的茶要给顾客送“股票”


加仓!一周“回血”4%,但斌开始“进攻”


纯牛奶检出违禁物,股价一字跌停!深交所下发关注函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