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交检方,嫌犯罪名有变!安倍遇刺,约翰逊下台,斯里兰卡动荡…过去这周,或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日本警方以杀人嫌疑将安倍枪击案嫌疑人移交检察院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10日报道,当地时间7月10日上午9时左右,日本警方将罪名改为杀人嫌疑将41岁的山上徹也移交奈良县地方检察院。因枪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山上徹也于7月8日因涉嫌杀人未遂被捕。
安倍枪击案嫌疑人:一直关注安倍行程 除奈良外其他地方难以携带武器
据《读卖新闻》当地时间10日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事件事发前一天,即7月7日安倍在冈山演讲时,嫌疑人山上徹也就在现场,但鉴于会场警备严格未能得手。
山上徹也向警方供认,他一直在关注着安倍的行程,试图寻找合适的机会,但除了奈良,其他地方都难以携带武器靠近。
日本第26届参议院选举开始投票
新华社东京7月10日电(记者郭丹)日本第26届参议院选举10日迎来投票日,共有545名候选人参与争夺125个改选议席。
当天,设在全国的4.6万个投票点开始接受投票。当日晚间将进行实时开票,次日清晨公布最后计票结果。
日本参议院选举每3年举行一次,每次改选一半议席。根据2018年日本国会通过的《公职选举法》修正案,日本参议院的额定议席总数将通过两次选举增设6个,即从原来的242个增至248个。2019年的参议院选举已经增加3个,此次再增加3个至248个。加上非改选选区中有1个席位空缺,因此共有125个议席参与本次改选。
由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将此次选举的胜负线定为“争取执政联盟在参议院中的议席数过半”,由于两党的非改选议席已经有70个,因此仅需争取55个议席即可。
此次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能否超过三分之二议席,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日本自民党、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及打着“加宪”旗号的公明党均被视为修宪势力。根据日本宪法,众参两院中的修宪势力若均超过三分之二议席,即可发起修宪动议,众议院已经实现这个目标。此次参议院选举,这四个党派仅需争取82个议席即可达到三分之二的目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11日到访日本
据共同社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7月10日表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11日到访日本,与日本政府高层进行会谈。
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变局一
影响选举,加速“修宪”?
安倍是在公开演说时,中枪身亡的。连日来,他奔走日本各地,站在人群中拿着麦克风发言,目的只有一个——为10日将举行投计票的参院选举自民党候选人拉票。
作为自民党的人气“演说家”,安倍主要是宣传任首相期间的成绩。重点中的重点,还是呼吁实现修改《宪法》这一“夙愿”。
就在遇刺前两天,安倍还在横滨市演讲时强调“想在《宪法》中写明自卫队,为违宪争论画上句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注意到,日本参院选举即将举行,安倍是在为选举拉票的背景下遇刺的。
吕耀东指出,安倍一直把“修宪”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使命和施政理念。
早在2007年,安倍第一次任首相时,已提出“修宪”时间表,参院还通过了规定“修宪”程序的国民投票法。2012年,安倍二度拜相,再推动此事,但直到近八年后他辞职,“修宪”也没成文。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分析,安倍遇刺,应该说对日本政局影响很大。从日本人的政治、文化角度来讲,自民党可能因此得到一些“同情票”,很可能在参院选举中获胜。这对岸田文雄政权的执政来讲,会起到积极效果。日本国会的“修宪”步伐会因此加快。
岸田曾称,自民党和与其联合执政的公明党目标是拿下超半数的55个议席,但分析认为,受安倍遇刺事件影响,自民党很可能单独斩获近70个议席,赢得压倒性胜利。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作为日本首相和自民党总裁,岸田希望赢得选举后,在“和平宪法”第九条中写入自卫队等“修宪”草案4个项目的相关讨论。
不过岸田也承认,必须将国会讨论和国民理解作为“两个车轮”共同推进“修宪”,也就是说,除了国会通过,必须半数以上日本民众投票同意“修宪”,这事才算真正过关,不然还是“瘸腿”状态。
而据《朝日新闻》2021年的调查,45%的受访日本民众支持“修宪”,与前一年比增长2%。未来日本的民意会否再变化,跨过支持“修宪”的50%红线?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变局二
政坛地震,派阀“洗牌”?
他指出,安倍身上有三个鲜明标签,第一,安倍出身于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岸信介是一名典型的右翼、保守派政治家。岸信介1960年宁愿冒着下台风险,也要通过《日美安保条约》,就此确立了日本接下来的外交基础——日美同盟。
安倍接受了岸信介的政治定位,其不仅是一名坚定的“修宪”者,还是一位历史修正主义者。如否认慰安妇问题,质疑“东京审判”,其在任期间文部科学省通过否认历史侵略的教科书等,都是历史修正主义的表现。
第二个标签,是“安倍经济学”。日本长期滞涨,安倍在任期内提出了“安倍经济学”,虽然他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个标签,是安倍是实施内阁制以来,任日本首相时间最长的人。正因如此,安倍能将以上理念都投射在施政过程中,长期影响日本的国策走向。
王新生也认为,在长时间执政期间,安倍引导日本形成了典型的“首相官邸铸造决策过程”的特征,这期间,很多能与安倍竞争的政治家恰好未对他造成威胁,导致安倍完成了一些前辈政治家没能完成的事。
因此,更多地是要看到安倍在以往执政过程中,对日本政治的长期影响、对自民党执政方向的定调,吕耀东指出。安倍遇刺后,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很可能借机加速推动日本,继续推行、发扬安倍生前的理念。
至于谁会是安倍继任者,吕耀东分析,和安倍有同样政治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目前最紧要的是完成参院选举,自民党应该会等到选举结束后,在“安倍派”中选出一名继任者。
他认为,谁能接替安倍作为“安倍派”“清和会”会长,要看两点:第一,这个人选应该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第二,其应该有足够资历来接替安倍。现在还很难说是否有一个明确人选名单或者时间表。
另一方面,现首相岸田文雄在安倍遇刺后设立专门对策室,声明谴责刺杀事件,并公开表示“将切实继承安倍的想法”,都说明日本政府执政大方向不会大变,不会影响日本整体“保守化”的趋势。
但是,虽同属自民党,岸田与安倍在施政理念上有区别,且一度受制于安倍,其所在派阀“宏池会”与“清和会”关系如何处理,“宏池会”会不会趁势壮大,而群龙无首的“清和会”会不会走向内斗和分裂?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是派阀“洗牌”的一个窗口期。
变局三
冲击社会,信任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安倍中枪身亡,震动日本这个暴力罕见、只有少数人拥有枪支的社会。彭博社指出,日本是一个以安全著称的国家,这种暴力行为“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参院选举)投票。”
枪击案嫌疑人的来头、所用枪支、行凶动机、现场安保状况等,都在日本社交网络上引发激辩。
已被捕的嫌疑人山上徹也供认,原本想袭击某“宗教团体的干部”,但他无法做到,所以决定袭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此前媒体认为其使用霰弹枪向安倍开火,后又修改称是手枪。之所以更改信息,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把枪是所谓“幽灵枪”,是嫌犯手工制作的。
日媒认为,嫌犯用的枪不同于传统枪支,属于3D打印材料,且用胶带包住,外形上进行伪装,躲过了安检。
因为对枪支管控严格,拥有1.25 亿人口的日本虽未严格禁枪,却是世界上枪支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在日本死于枪杀的人,很少超过10人,2021年,日本只有1人因枪击死亡。
据报道,在日本如个人想购枪、持枪,必须接受精神健康、毒品及犯罪记录检查,经过培训并参加书面考试,再通过最低准确率为95%的射击场实弹测验。即使拿到枪,保存枪支和弹药地点必须知会警方,并加锁独立存放。持枪人还必须每三年重修一次培训并通过考试,以更新执照。
此外,在2007年日本长崎市市长伊藤一丁遭枪击身亡后,日本进一步强化控枪并修订法案,规定非法拥枪或违规拥有多支枪,最高判15年监禁;在公共场所开枪,最高判无期徒刑。
因此,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枪支犯罪率很低,分析认为,这导致了该国民众普遍对枪击事件认识不足,警惕性低。
加上这次安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嫌犯“钻空子”式地近距离射击,更令日本民众胆寒。事发时,安倍身旁不仅有政治人士,还有聆听其演讲的数十名普通市民,而负责警备工作的多达22人,包括7名特警,安保却形同虚设。
种种强烈对比,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情绪上的冲击,悲伤、愤怒、担忧等多种情绪交织。日本社交媒体上热帖刷屏,主流声音是谴责暴力,呼吁治安,支持安倍;日本学者则认为,此次犯罪如同冰山一角,折射出日本社会“水面下藏着的巨大冰山”,显示出对政治、政治家的极端不信任。
王新生分析,安倍这次被刺杀,个人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虽然日本舆论称安倍遇刺是“暴力对抗民主主义”,说得有点过了,实际上,恐怕一些弱势群体确实有个人诉求没表达出来。
他进一步指出,日本这些年来改革、经济发展遇到问题,个体遭遇不一样,可能会有怨气。嫌疑人选择用暴力手段表达诉求,反映了社会面存在紧张情绪,但也许只是个例。总之,首相级别的人物被刺杀,的确会对日本产生很大影响。
变局四
留下“遗产”,硬币两面
作为把控日本对外政策大方向的资深政治家,安倍意外身亡,国际社会表示谴责和哀悼。
俄罗斯总统普京形容,安倍“为发展俄日睦邻友好关系作出巨大贡献”;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哀悼,称此次枪击事件是“绝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印度总理莫迪称,为表达与日本“在一起”,印度7月9日全国哀悼一天。
美国总统拜登、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印度总理莫迪,三国政要发表联合声明,哀悼安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等曾与安倍共处的“上一代”政治家,也表达支持。
可以说无论周边国家还是西方世界,安倍离去引发了普遍的哀悼之情,这成为他为日本留下的难得的“外交遗产”,有利于岸田政府开展“吊唁外交”。但也有分析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失去了一位穿梭外交的重点人物,在印太战略方面会失去一些思路支撑。
吕耀东指出,安倍首任首相期间,提出“战略性亚洲外交”构想等外交思路,一度本着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的想法施政。但第一任期草草收尾了。
第二任期,安倍的目标一来就非常明确,出台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事实上架空了和平宪法第九条,并开始给靖国神社供祭品。
在“俯瞰地球仪外交”及其2.0版的思路指导下,安倍在任期间曾创下日本战后外交的纪录,比如出访次数和出访国家、地区最多等。
另据分析,安倍在外交既有本着务实态度着眼邻国外交、经济外交的目标,也有配合美西方构建全球性战略的步伐,还将“第三世界”为主的亚非中小国家,也纳入了外交实践当中。
但是,安倍试图修补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成效并不大。在外交实践当中,共同社指出,安倍任期内的主要着眼点是强化日美同盟。他通过出台新安保法加快美军和日本自卫队的一体化运用,构筑起了与特朗普的“蜜月“关系,他遇刺后,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派感到惋惜。
在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后,安倍把这个“烂摊子”接了过来,全力促成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签署;拜登上台后,安倍又配合美国思路在印太地区发力,美、印、澳三国之所以联合哀悼安倍,据共同社透露,是因为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机制”(Quad),是以安倍提出的构想为基础的。
安倍的外交政策如同硬币两面,在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上,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吕耀东认为,在日本保守派势力看来,安倍的做法是获得认可的,可以说是成功的。
但与之相对的负面效应是,东亚及周边国家开始警惕日本企图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动向,多国质疑日本在企图成为“正常国家”的过程中,会不会再给周边国家造成像当年侵略战争时期那样的损害。
别以为很寻常!过去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一)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举世震惊,中美迅速和解,携手对付苏联,冷战格局彻底改写,这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过去这几天,是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一周。黑天鹅不断飞起,灰犀牛频繁插队。一代政治强人街头被刺杀,举世震惊;有位大国领袖众叛亲离,何等落魄;还有,战火在乌克兰大地还在继续,各种博弈斗争合纵连横不断,有些国家则已经陷入崩溃边缘。就在过去这一周,太多历史性的日子,必然会对地缘政治、世界经济和格局,带来深远的变化。我们正在目睹历史,一系列的大事件:1,在日本,7月8日,奈良街头的两声枪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不幸身亡。毫无疑问,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以这样的悲剧性方式落幕,给世界极大的震撼。这也被认为是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不可避免,会给日本政局乃至整个东北亚局势带来深远影响。
3,在美国,7月8日,面对最高法院越来越保守的倾向,拜登开始“宣战”。以当下美国最具争议性的堕胎令为例,拜登指责最高法“做事草率”、“不实事求是”,“我们如今目睹的并不是一场宪法判决,而是一次纯粹的政治权力展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已经失控的最高法,同共和党内的极端力量一道,夺走我们的自由以及个人自主权。”用词之重,以至于一些美国记者解读:这几乎是向最高法宣战了。4,在印尼,7月9日,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见。7月5日,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视频通话。中美高级官员频频会晤,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迹象,被高通胀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拜登政府,将不得不削减部分中国产品的关税,。一场特朗普挑起的关税大战,完全损人不利己,美国人已经尝到了足够的苦果。当然,美国政客也不会轻易认输……5,在比利时,7月5日,北约30个成员国,签署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议定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这是“历史性的时刻”。这意味着原本中立的这两个北欧国家,正式被纳入北约版图。随后几天,德国等国批准了这一议定书。俄乌冲突还在继续、芬兰瑞典加入北约,欧洲地缘政治正在发生剧烈变动,北约越来越逼近俄罗斯家门口。6,在西班牙,7月8日,一位叱咤风云的非洲重量级政治家、安哥拉前总统多斯桑托斯在西班牙去世。这位曾经的游击战士,从1979年至2017年一直担任安哥拉总统。在一份声明中,安哥拉政府表示:“以最崇高的敬意和体贴,向一位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家致敬,他多年来在非常困难的时刻以智慧和人文主义统治着安哥拉民族的命运。”一代强人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
(二)有些事情还在发酵中,但过去这一周,上述改变世界的大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事情背后的一些趋势。比如,前三件大事,发生在三个大国。
英国,这个曾经西方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自认为是“世界民主之母”,但最终以这样的戏剧性方式,将一位最不注重形象的领导人拉下了马。日本,这个曾经是东方最强大的西方国家,自认为是最安全的国度,万万没想到,平静街面的两声枪响,最终让一代强人悲剧性落幕;美国,这个当下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一个总是要求其他国家向自己学习的国家,没想到最高法院频频出狠手,民主党虽执政但节节后退,弄得拜登也顾不上所谓司法独立,豁出去要向最高法院“宣战”。这说明了什么?历史并没有总结!历史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大国的种种不堪。
美国的事件,其实正是特朗普遗产的充分显现。虽然特朗普的很多政策,早已被拜登踢到了垃圾桶;但特朗普任命了三名保守派最高法院法官,而且还很年轻,彻底改变了最高法院的生态,也打破了美国的政治平衡……美国已经不是原来的美国。
在美国国会,对两年前围攻国会山的调查还在继续。当时,拒绝承认失败的特朗普号召“勤王”,美国国会两百多年来第一次被愤怒的美国人攻占,多人死亡。以至于一名中东外交官当时就感慨:如果美国看到美国正在对美国做的事情,美国一定会入侵美国,并从美国暴政下解放美国。
也难怪约翰逊垮台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嘲讽说:“乌克兰最好的朋友要离开了。‘胜利’处于危险之中!这是英国蛮横无理行为和无能政策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国际事务上”。他并且预测:“我们期待德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消息。”至于日本,安倍街头被刺杀,表面的和谐平静下,掩饰不住的是社会的撕裂,以及切齿的仇恨。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当然,如果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不仅这一周,每一周世界都在改变中,只是过去这一周,历史性日子太集中了一些。可以说,这是一个纵横捭阖的世界,这是一个秩序再造的时代。其中有刀光剑影,也不乏快意恩仇。有英雄硬汉,有懦夫软蛋,也不乏莽夫混蛋,澎湃大戏,正徐徐开启。
最后,要说的一点,进入21世纪,感觉已至少有四次改变历史的事件:第一次,2001年“911”事件;第二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第三次,2020年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第四次,2022年的俄乌冲突。
前两次,大家都清楚,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现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更交织在一起,黑天鹅不少,灰犀牛更多,眼花缭乱中,世界格局正发生新的重大裂变。果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啊。中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在过去一周,我们看到了所谓民主标杆的轰然倒塌,看到了残忍的战火在富饶大地燃烧,看到了一个个政治强人悲剧性的落幕,看到了民众愤怒如同海啸冲破大堤将一切吞噬……这个世界,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更多国际新闻,欢迎订阅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数字报>>点此订阅<<)
(来源: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牛弹琴、中国新闻网)
责编:郭晨希 校对:孙洁华 制作:张 巘
图编:尤霏霏 监制:林艳兴 签发:于雅琴
往期回顾 |
一觉醒来,总统总理宣布辞职!这国发生了什么?中国使馆紧急提醒!乌克兰突然召回多国大使!德总理再警告:或数年之久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