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戴式空调来了!40.9℃,高温津贴你领了吗?警惕!多人确诊,已有致死病例,这病如何防?

周可 邓贞 宋薇萍 上海证券报 2022-07-18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热!真热!太热了!


炎炎夏日,全国多地开启高温“蒸烤”模式。出门随身带空调,成为不少人的“梦想”。


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全球首款穿戴式空调”已被广东一家企业正式推出!


面对冲上热搜的信息,有网友直呼:小时候的梦想成真了!



制冷如何?


记者从美博集团了解到,上述产品是一款微型直流压缩机穿戴式特种空调产品,由腰包、制冷主机、锂电池和液冷服等四个部分组成,主机重量2850g,压缩机约485g。



使用者1分钟便可完成穿戴,然后能轻松做出90度弯腰等大幅度动作,能够灵活从事多种类型的工作。


据接好,该空调产品采用R134a制冷剂,设置了五档温度,输出温度为16-25℃,可根据制冷需求进行个性化调节。开机三分钟,其输出温度将迅速降到 16℃,应用的电池续航能力可达3小时。


资料显示,美博集团于2010年成立于广东顺德,一直专营空调品类。公司执行董事甘建国向记者介绍称,该产品的研发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型直流压缩机技术研究的团队,2016年开始立项研发,迄今为止研发资金总投入已达近千万元。2017年,公司发布第一代产品,目前已发展到第五代产品。期间,团队经过超400次场景化试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获得了23项技术专利。


据了解,这款穿戴式空调与普通空调运作原理一致,其技术核心在于超微型压缩机和电控。该公司表示,大部分核心部件由自己生产,电池则是与外部厂商合作。


售价几何?


据了解,该产品由美博集团旗下的广东美博特种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研制。


美博集团董事长余方文表示,美博集团关注到在大规模核酸采样和治疗过程中,一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工作十分辛苦,穿着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大白”们常常汗流浃背。因此,研发团队专门对防疫用防护服的穿戴式空调进行了专项研发。



7月10日,美博集团向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捐赠了总价值31万元的微型直流压缩机穿戴式空调。


据悉,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微型压缩机可穿戴式空调分为清凉版和尊享版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8888元和12888元。尊享版在清凉版基础上增加了一块电池,背心材质换为石墨烯背心,并通过蓝牙实现无线操作,整体重量比清凉版轻500g。未来,这款微型直流压缩机穿戴式空调将会进一步迭代,重量将会轻至1800g左右,体积减少50%,电池续航将达6小时。


甘建国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目前该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预计今年产能可达20万套。他还透露,落户于顺德区均安镇的美博集团特种空调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基地将于2023年投产,投产后穿戴式空调生产规模将可达年产100万套。


那么,问题是——怎样才能买得到呢?


对此,甘建国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产品主要针对To B场景销售,接下来,公司将逐步拓展个人市场,计划近日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旗舰店。


“公司暂时还没有开设实体店,如果个人有需要,可以前往公司所在地来购买。” 甘建国表示。


前景如何?


“想把空调带在身上”可能只是孩童的一句玩笑话,却有不少公司正在努力将玩笑变成现实。


据了解,此前已有不少公司在研发符合普通消费者需求的“穿戴式空调”产品。


据媒体报道,德国一家名为e.cooline的创业公司,曾研制出了一款降温马甲。其采用的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研发的“超吸水性无纺布材料”,主要利用这种材料吸汗并快速蒸发的原理,来减少人体出汗,并减少人体因调节体温而消耗的能量,从而达到运动或工作时更凉爽舒适的感受。


2019年,索尼曾推出Reon Pocket项目,这是一种颈/背部的温控设备。2020年,索尼发布了这个项目的初代产品,


索尼Reon Pocket 图源:产品官网


2022年4月,一款名为Metaura Pro的产品问世,它形似颈部按摩仪。据了解,它由双涡轮增压PWM电机和冷却模块提供动力,这些模块由26块轻质鳍片组成,这些鳍片贴附在佩戴者的脖子上并吸收热量。电机连接到设备背面的高速风扇,该风扇还驱散了颈部周围的一些暖空气。


图源:京东某旗舰店产品介绍截图


记者在京东某旗舰店看到,该款产品目前售价在2500元以上。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认为,美博集团这类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同类产品的局部降温效果相比,美博集团生产的微型直流压缩机穿戴式空调,能实现至少整个上半身的降温,在体验上更接近普通空调的效果。不过,该产品目前体积不够小,重量不够轻,电池续航时间还不够长,产品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长三角多地气温超40度,

高温津贴来了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7月13日11时55分更新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目前上海市气温正快速上升,预计中心城区、浦东、嘉定的部分地区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达40℃,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更新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上海市气象局7月13日发布的消息显示,13日当天,上海继7月10日以来今年“二刷”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气温高达40.9℃,是1873年上海徐家汇站有正式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在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掌控”下,浙江晴热持续在线。7月12日,除沿海岛屿和高海拔山区以外,浙江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仍在38℃~40℃左右,局地40℃以上。


中国天气网还显示,江苏各地已累计发布31条高温预警,其中红色预警15条。 


安徽省气象台公众号显示,7月13至7月17日,安徽大部分仍持续高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入夏出现高温天气是正常现象,但今年高温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是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7月12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还规定,高温津贴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5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说:“高温津贴一方面是对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高强度劳动付出的回报,另一方面也能遏制用人单位在高温下用工,促使其改善高温劳动条件。提高高温津贴是劳动保护水平提高的直接体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价水平上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江苏省人社厅的规定,江苏省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300元,支付时间为6月、7月、8月、9月。

 

根据杭州市人社局最新消息,目前浙江省高温津贴仍按照《关于调整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8〕65号)执行。


根据规定,高温津贴发放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中符合发放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露天工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其支付高温津贴。

 

据了解,上海也出台了高温津贴,主要为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300元一个月的夏季高温津贴。


警惕热射病!

多人确诊,已有致死病例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导致中暑的人也多了起来,“热射病”这一名词再次在微博刷屏。


什么是热射病?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舒适,更容易引发疾病,严重者很有可能危及生命。据媒体报道,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


■ 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31个小时抢救仍去世。另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目前仍在抢救。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近两日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呕吐等,送医时体温41℃,意识不清,经治疗正慢慢好转,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近日每天都接到热射病患者。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月10日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 江苏省中医院7月12日收治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他在连续工作4小时后,头晕、频繁呕吐,被确诊为热射病。据了解,这是今年南京首例热射病患者。


■ 今年6月,郑州一名男子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


医生表示,热射病的死亡率能达到70%-80%。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体弱或有慢性疾病者、婴幼儿是热射病高危人群。如果发生热射病,应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最佳)等,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且在急救途上救治不能停歇。

热射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有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而热射病,则是最为严重的重症中暑,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出现了头痛、头晕、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时候要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且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和盐分,可以有效缓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蒋臻解释说,先兆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进展到轻症中暑,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明显增高,往往>38℃,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者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此时,轻度中暑若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仍能很快缓解病情,但如果未引起重视,发展到重度中暑,病情就会急转直下并预后不良。

“会出现严重的器官功能的损伤,首当其冲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是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也可能出现抽搐,CT检查可见脑水肿。”蒋臻说,其次会出现凝血障碍、横纹肌溶解,肾功能损害甚至是急性肾衰竭。此外,肝脏、呼吸、循环、胃肠道均会出现损伤。


因此,蒋臻提醒,一定要提高对先兆中暑症状的警惕性,及时识别、避免病情加重和进展。其次,要注意老人和儿童等相对体弱的特殊群体,夏季可能衣着严实,甚至因为怕感冒而不愿意吹空调,从而导致中暑,这类人群发病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觉察。此外,也要注意辨别中暑和内科疾病,“比如出现发热、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时,可能被误以为是脑炎”。

对于热射病,重点在于预防。预防劳力型热射病的发生,在必须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最好有逐渐适应的过程,避免从凉爽的区域(如空调房)直接到高温室外区域活动。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盐分,或者是含电解质的运动型饮料。


而针对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需要控制环境温度,适时增减衣物,多饮水;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儿童单独遗落在汽车等狭小空间。


(来源:综合本报、新华网、新闻晨报)


责编:邵子怡、孟妹   视频:朱翔、周可

制片:张   骄   校对:张   宇   制作:季宇亮

图编:尤霏霏   监制:林艳兴   签发:于雅琴



往期回顾


楼市大消息!多地密集出招,鼓励团购!


博时基金24载:不负时代所托


两部委发文!这个板块逆市涨,多个股应声涨停!


或撬动千亿市场!天气大热,带动虚拟电厂大热!


基金讨论区现“名场面”!讨论区刺客、为王心凌加仓、改编《孤勇者》…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