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证夜读│王思政: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我的一点观察和思考

王思政 上海证券报 2023-02-28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编者按

《上证夜读》是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为进一步提升内容的原创性、思想性、专业性、启发性、故事性、可读性,我们诚挚地面向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等财经领域的高管和专家、企业家和创业者约稿。


你创业的成败得失,你奋斗的心路历程,你创富的生动故事,你发家的财富密码,你投资的独门秘笈,你理财的成功钥匙,你的财富观、义利观、“生意经”,你信奉的人生理念,你崇尚的企业文化,你传承的家训家风……你最刻骨铭心、最难以忘怀、最给人启迪、最值得分享的典型案例、经验教训、人生感悟……以深度、锐度取胜,以角度、温度见长,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真知灼见,既发自肺腑,又直抵人心……


来稿请控制在3000字左右,如内容精彩,字数可适当放宽。倘有珍贵的资料照片或视频,可一并附上,我们将与文稿融合编发。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联系办法等要素,并附上个人照片、简介(100字以内)。


来稿将择优编发,并择机结集出版。


联系人:孟老师 021-3896 7861

             郭老师 021-3896 7533

邮   箱:Szyd@cnstock.com


王思政

现任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和巴黎高商(HEC)。长期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系统工作,曾主持过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项目、规划、政策的管理、策划、编制工作,有丰富的实操和研究经验。先后担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总经济师,上海世博局副巡视员兼综合计划部部长,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和巡视员等职。发表文章五十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决策咨询成果奖项。2004年和2010年两次荣获国家荣誉称号。

1

中国式现代化序曲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召开,重病缠身77岁的周恩来总理,已经没有力气读完政府工作报告,只念了头尾两段。当讲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总理站了起来,用沉稳有力的声音重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式的现代化真正破题其实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12月13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会议,会议开了5天,在这个会议之前,还开了中央的工作会,讨论36天,加起来41天。通过思想解放、思想启蒙、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等等凝聚共识,汇聚众智,最后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序幕。


1983年底取消“八个不准”,今天大家觉得稀松平常,可那时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其中一个是今后不再提“奇装异服”。改革开放之初有好几年的时间,马路上凡是有穿喇叭裤、牛仔裤的小青年走过,十有八九的路人会说这是流氓阿飞,甚至还有极端的大妈拿着剪刀冲出来把裤腿剪掉。后来有央媒发了篇社论。一条牛仔裤推动了中国历史车轮的进步。


还有一个,今后要允许文艺作品、电视电影当中有恋爱情节的描写,允许有接吻镜头的存在。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出了两位名演员,一位叫郭凯敏,一位叫张瑜,后来都获得了百花奖。当年拍的一部《庐山恋》,短短一个几秒钟的接吻镜头,有极端的小青年连看30多遍,从来没见过,激动啊。今天我们电影里、电视剧里小青年使劲吻,使劲亲,没人看。这一步一步走过来,恍若隔世。




40年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来讲,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做对了利益,做对了价格。通过改革开放促进要素自然流动,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


第一个是做对利益。本人兼任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特约研究员时,曾看到一张历史图片,当年号召穷人兄弟跟我们干,那个广告语怎么打的:“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当年有首广为传唱的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解放区率先搞土改,打土豪分田地,给农民利益,农民怎能不喜欢。1949年百姓翻身了,建立了新中国。全体人民欢天喜地,分田分地真忙,大多数穷苦大众获得了利益。



计划经济年代,上海的工人阶级干活那个劲头真的不得了,为什么?第一个是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第二个是经济利益有保障。上海的老工人,尤其是八级技工、八级钳工一个月拿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七八口人绰绰有余。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闯劲、干劲十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率先搞了住房制度改革。一夜之间花了几万块钱,你就把那套单位分的房子变成自己房子了。一家伙就变成了几十万的富翁,上百万的富翁,你干活是不是劲头很足?我们不要否认利益。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要顺应人性。


第二件是做对价格。利益最终是由什么东西来反映的?价格。真实价格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被发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经常被扭曲。中国是怎么做的?我们搞了一个叫价格闯关,“双轨制”到1994年正式并轨。直到今天,价格闯关在学界还是有争议的。有人说双轨制带来了腐败,带来了官倒,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总体上“双轨制”是中国特色,摸着石头过河。发改委的工作用数据说话,更重要的还要用对比说话。今天大家回过头去看,俄罗斯的改革已经30多年了,经济上多年跌出全球前十的行列。所以做对利益,做对价格,这两件事情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8年9月10日,武汉青山友谊商店,人们隔着铁栅栏抢购黄金首饰


还有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1979年泰国正大集团进入中国深圳,投资建立中国总部,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0001号外企;1980年瑞士迅达集团在上海合资设立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外企;90年代初罗氏制药引进,成为张江第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大众汽车和通用洗车项目落地,使上海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金山石化和宝山钢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引领了中国重化工业发展。


2022年8月14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


2022年8月14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对内搞活,在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农民按红手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同样的地、同样的人、种同样的庄稼,这一改前后两重天。之前为国家种为集体种,不但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更没有多余的粮食交公粮。就这么一改,为个人种自己吃饱穿暖了,还有多余的粮食交公粮。在城市允许发展个体户,建立私有企业,搞活经济。在国企,允许留存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超产奖励。1979年上海建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民营企业——上海爱建公司,打破了国资一统天下的局面。


2

坚持两元体制的现代化


两元体制是最大的中国特色,既要发展市场经济,让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的二元体制将长期存在。土地计划配置、户籍制度管控人口流动,资金借贷差异化和外汇管制、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等都将长期存在。


美国这几年产业的政策力度非常大,补贴的力度远超中国政府。我们这两块都做得非常好,市场经济起来了,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没丢掉,当然也有不少问题。


首先分析几个案例,中国的量子试验卫星已率先于欧美上了天;中国的北斗卫星全世界已经有将近150个国家在使用;5G建设,全世界76%、77%的5G基站在中国;高铁的通车里程,中国占世界的2/3;高速公路建设,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过10万公里,一个是中国将近15万,一个是美国超过10万。在最困难的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把“二弹一星”搞上天,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牛胰岛素和发明抗疟疾神药菁蒿素,这是两元体制的优势所在。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激动的科研工作者   来源:央视新闻


两元体制的弊端,最近周天勇教授和他的团队用实验模型作了深入分析,我蛮同意他的观点。周教授团队经过研究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数理关系,用大量数据说明两元体制弊端造成了一些资源错配,价格扭曲、限制了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周教授提出来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的话,到2035年中国的经济能够实现潜在的增长率5%-5.5%,这样的话中国实现2035年的目标就会比较有保障。否则2026年及以后GDP的增速有可能会下降至3%以下,影响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周天勇教授团队研究分析成果


3

超大人口规模和未富先老的现代化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当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崛起的时候,人口只有百万级的水平;英国、法国、德国崛起的时候,人口是千万级的水平;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崛起的时候,人口是亿级的水平;而21世纪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人口是十亿的当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只有30多个,人口不到11亿,占了全世界大概16%、17%。中国如果崛起的话,将会重塑二八定律,联合国世界银行的高收入标准都得改写。我们如何保证与人口当量相匹配的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保证就业稳定,地区的平衡发展,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还要客观地认清一个现实,中国大大提前进入了未富先老、未富先寿、未富先少的社会。上海连续多年人均期望寿命排在世界前列,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上海仅以户籍人口计,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542万人。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了人口学上“死亡交叉”,即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2022年中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至少提前10年迎来了人口的拐点。发达国家是富而不养,我们是还没富,就不养孩子了。


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人口红利贡献超过了1/3,这是联合国经济学家用模型计算的,中国的人口学家算出来的结果也差不多。为什么现在印度的经济进步很快,越南的经济进步很快,就是因为人口红利及年龄结构的年轻化,一定是有发展潜力、增长潜力的。这也是全球发展的规律。出生人口下降和快速的老龄化对中国未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日本连续几十年经济增速受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已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贸易总额只占全球0.8%,GDP总量占全球的1.7%,2021年已超过18%。现在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中国已连续多年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超过30%,基数大了,再要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难度可想而知。


4

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和创造新文明的现代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融合融化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现代化,这一条也是过去多年的成功经验。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早在十七大就提出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二十大报告改了两个字“建设”,发展和建设有区别吗?有区别的。发展更加宏观一点,建设是要抓紧落地,急迫性更强一点。


什么叫现代产业体系?简要地说,就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说得绝对一点,首先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是立国之本。上海过去的一条成功经验,每个五年规划都会搞几个大的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基地的形成,带动产业链的完善,引进了高端的人才,形成了产业大军、服务大军,做大了城市的人口规模。随之而来的是五个中心、六个中心建成了,城市的能级提升了。国际大都市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举几个例子,当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钢铁业制造国,粗钢的产量2021年就有9亿多吨,源头在哪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建的,背后最大的功臣是小平同志。1978年10月下旬小平到日本访问,在考察新日铁和君津制铁所的时候,日方的董事长总经理介绍,我们的设备和技术全世界领先。介绍完了之后,小平同志讲了这么一段话:我提一个要求,中国要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现代化钢铁厂,建在上海宝山,希望你们到上海去投资,干不干?后来宝钢的一期主要用的日本的技术和设备,日本还派了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


2006年8月20日,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上海宝钢炼钢厂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石化工业制造国,有七大石化基地,其中三大在杭州湾,宁波一个,舟山一个,上海一个,源头是70年代中期建设的上海金山石化总厂。而金山石化最初引进的是日本的成套设备。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燃油车生产国,中国燃油车生产的源头仍然在上海。80年代初,上海从西德大众引进桑塔纳轿车项目,建在西面的嘉定。90年代中国最大的外资项目,美国通用汽车引进,建在浦东金桥,还捆绑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外资研发中心,叫泛亚研发中心。所以说,在产业的发展上,我们要努力学习借鉴人类工业文明的成果。



2019年1月7号,特斯拉项目在上海临港动工建设,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短短三年时间,创造了两千亿产值,95%以的上国产化率。有人问,这个项目土地是我们的,员工是我们的,资金是我们的,市场是我们的,产业链是我们的,到底引进了点什么东西?我回答说引进了智力,创新理念、品牌,标准、技术、规范、软件。利用外资升级为利用外智,这是应该更看重的东西,人类的工业文明正在开始进入智能文明的新时代。在科技创新上,我们要借鉴学习人类的文明最新成果。上海建设张江科学城,目前在建的和已经完成的大科学装置有十几个,如果全部建完,上海将再创一个世界纪录,超过我们对标的一线城市“纽伦巴东”(即纽约、伦敦、巴黎、东京)。


这引起了美国人很大的困惑,他们原来始终认为中国人讲得多,干得少。例如,前几年中国科创、上海科创有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这个项目也是当时国家唯一一个投资超过一百亿的基础科研项目。美国人现在搞第二个,也没搞出来。德国人在搞第三个。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建了六年多,全部建成大概要十多年。


这几年深圳的进步很快,经常有文章、有段子诟病上海,深圳要超过上海了。确实深圳的进步很快,上海要看到自己的差距,迎头赶上。深圳的科创主要是1到100的科创,表现在以企业为主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上海的科创主要是0到1的科创,建设国之重器,这就是国家战略分工的使然。2022年,上海又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问世。如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航母“福建号”下水、梦天实验舱上天。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


2022年11月3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   图片来源:CCTV+


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还要扩大内需,扩大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年多前就讲了,这次重新提,其实是回归经济学的本源。消费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其实是由供给决定的。产业供给、企业供给、就业供给、收入供给、产品供给、服务供给。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这些供给要创新有效,那就需要扩大对外开放,了解全球发展动态,融入世界潮流。但是现在挑战大了,美国人开始筑墙了,特别在科创上。已经有科学家、教授,博士、博士后提出来,现在要获得美国最新的科研动态很困难了。科创人才要千方百计走国际大循环之路。


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全球公认的现代化发展规律,中国要遵循学习。但是中国式现代化还要追寻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创造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


5

和平崛起的现代化


和平崛起的现代化,也是这次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的。我认为,其实我们想建立一种新的文明。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简单回顾一下,英国全盛的时期,殖民地的面积大约有335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的1/4,所谓日不落帝国就这么来的。英国当年殖民地的面积是其国土面积的130倍左右。而美国建国以来244年打了约134场战争,期间只有18年没有打过仗。


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化,要探索建立没有战争的现代化,人类之前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外交政策影响力,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的软实力,甚至包括民众的亲和力,一定要影响别的国家。


这不是说简单输出中国的制度、文化、外交政策、创新能力、乃至民众的亲和力,中国的软实力一定要影响别的国家,要不然很难成为世界强国。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国,是因为美国相信它、复制它的模式再创新;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超级强国,是因为二战后一批国家跟它走。那么未来中国该如何做?硬实力可以吸引人,软实力才能留住人心。





责编:邵子怡   校对:孙洁华

制作:张   巘   图编:赵雁旎

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林艳兴



往期回顾


上证夜读│姜昧军:投资家的思维导图,寻找10年10倍的投资机会


上证夜读│王闻:在另类数据中量化淘金


上证夜读│贲圣林:从“心”再出发,我在浙大的跨界创业之路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