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回放】赵耀辉+雷晓燕+黄炜:2023年度诺奖、劳动经济学与现代女性发展
2023年11月11日晚,北大国发院举办【朗润•格政】第169期,活动邀请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经济学教授赵耀辉,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党委书记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雷晓燕,北大博雅青年学者、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黄炜,基于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引发的关注,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现代女性发展问题。本期活动由北大国发院智库和传播中心主办,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主持。
以下视频全程回放,分别为赵耀辉、黄炜两位老师的主题演讲,雷晓燕教授的主题点评,以及三位老师的圆桌对话和现场听众问答。
赵耀辉:女性教育与职业发展
赵耀辉老师介绍表示,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Claudia Goldin作为诺奖史上又一位女性(总第三位),本身就研究劳动经济学和女性发展,尤其是对美国女性百年发展的历程有清晰的界定和描述。
结合Goldin的研究成果,赵老师将中国女性就业、家庭情况与美国女性作比较,可以看到双方在就业率、工资水平、婚姻和生育中的差异性多于相似度。而且,从美国女性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1.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是提升女性就业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2.就业市场竞争有助于消除歧视女性的法规;
3.女性只有在男女平等环境下才可能兼顾事业与家庭。
赵耀辉老师由此进一步展望中国新一代女性的发展前景。她表示,要想扭转低婚育趋势,必须帮助女性降低兼顾事业和家庭的难度,这需要文化重塑,同时需要社会创造有利于家庭发展的职业环境。
黄炜:女性的生育成本
黄炜老师结合数据指出,低生育率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的生育成本,可以看到高生育成本既包括机会成本,即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为生育所放弃的就业、加薪和晋升等机会,也包括母婴、衣食住行等生活开销,子女教育费用、各项保障性支出等直接成本也计算在内。
黄炜老师还结合女性生育前后在劳动供给、工资收入、家庭消费和储蓄率、消费类别等方面的动态数据,帮助大家观察生育在众多方面对女性带来的显著影响。
黄炜老师表示,要想降低女性的生育成本,有三点建议:
1.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想办法降低生育成本,这包括众多直接成本和隐形机会成本;
2.受区域等多因素影响,生育成本的相关数据尚不够精确,也有待细致分析;
3.构建女性友好型社会,需要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劳动机会、公平的工作环境等共同支撑。
雷晓燕教授主题点评:女性发展挑战与生育成本估算
雷晓燕老师首先针对赵耀辉老师的主讲内容分享感受表示:
1. 结合Goldin的研究成果,可以清晰看到中美两国女性在受教育水平和就业率提升、事业和家庭权衡选择上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女性的教育和就业提升速度、生育率下降速度都更快,这应该与中国教育改革和计划生育政策都有关。基于此,我们的文化重塑要抢在社会习惯一孩或者不生育成为文化之前做出努力。
2. 传统性别歧视也在快速发生变化,但是要将其固定为平等的文化,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3. 从中国传统观念看,总体上还是男性结婚生育意愿更强烈,之所以出现低生育率,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就业率提升进而更加独立有关。
4. 如今美国女性处在事业与家庭兼顾的第五阶段,这与美国家庭内部男女分工更加平等、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等都有关系。中国女性想要同样事业与家庭兼顾,还有赖大幅改善女性的教育、分工、就业等条件。
针对黄炜老师的主讲内容,雷晓燕老师重点就生育成本评估发表看法表示:
1. 国际上不乏生育成本评估的相关研究,但是国内同类研究尤其是严谨的研究还较少,而且非常重要,它将有助于扭转低生育率,以及认知生育成本中的性别差异,从而做出相应改变和出台相关政策。
2. 目前的成本估算还缺少家务劳动这类家庭分工中女性的付出部分,这部分有效数据同样很重要,也确实很有难度。
3. 如果能衡量出生育成本相对应的收益部分,包括养老依靠、家庭幸福感等,会让评估更全面,生育成本中的性别差异也更值得引起重视。
4. 要注意成本和收益周期并不相同,成本一般计算当下成本,但是收益可能跨越几年甚至未来几十年。
圆桌对话:从劳动经济学探讨女性未来发展
主题演讲结束,由赵耀辉、雷晓燕、黄炜三位老师展开圆桌对话,并与听众互动问答。
针对众多精彩提问,诸如“为什么当前低生育率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问题尤其突出?”“相比美国女性宁肯放弃工作也要守护家庭,怎么理解现阶段中国女性与之完全相反的做法?”“能否从经济学的角度找到一些好办法,解决女性生育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三位老师结合专业研究深入作答,并交流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Claudia Goldin的研究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