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践十号"回家"全纪录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顺利返回

2016-04-19 国资小新



昨天,顺利完成12天太空飞行后,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回收舱16时30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卫星任务圆满成功。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返回式卫星迎来第二个春天,实践十号也成为我国首颗在四子王旗采用弹道式回收的返回式卫星。


实践十号重返地球,负责抓总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试验队员们已经在这里守候了12天14.5个小时。


回收舱完美落地 四子王旗迎首颗返回式卫星



四月的四子王旗草原初露春意,天高云淡。




实践十号回收舱的回家路是从和留轨舱分离开始的。走完这段路,它大约需要15分钟。 


16点15分,监控数据开始显示,实践十号回收舱进入返回轨道、过载开关启动、减速伞打开、主降落伞打开……一系列数据表明,在回家路上,实践十号回收舱非常顺利地完成着“规定动作”。 




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机载信标天线不断发出信号,寻找卫星回收舱上信标机传出的特殊波段频率,以期尽快定位落点。


直升机的电台不断发出“嗞嗞”响声。搜索人员屏息凝神,操作预备,静待目标出现。


这次直升机搜索的实践十号回收舱着陆区面积大约2.09万平方米。这大约是一个北京市面积的1.3倍,是神舟飞船落区的1.65倍。而这也是此次动要用直升机进行实践十号卫星回收舱落点搜寻的原因之一。 




“各号注意,回收舱弹伞舱盖,搜索开始。”“收到信标信号,定向稳定。”“直升机目视回收舱乘伞下降”……电台不断传出指令。


16点25分左右,回收舱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里。回收舱撑着120平方米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踏云而归。


16点30分,实践十号回收舱终于回家了,它以每秒钟13米的速度平稳着陆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为大地献上“第一个吻”。



回收舱着陆


事实上,这次实践十号回收舱是否能安全回家,早在其回家道路规划时就已经注定。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十号卫星总指挥邱家稳的话说,道路决定成败。


实践十号回收舱的回家路,选择的是一条弹道式返回轨道。邱家稳表示,由于此次实践十号卫星距离地面252公里的近地轨道进行回收,这种回收方式最为简单可靠,性价比最高。 


直升机+地面车队 呵护“生命”迅速转运



在18日实践十号回收舱着陆的50分钟前,四子王旗,4架搜索直升机呼啸而起,如雄鹰一般刺破天空,准备前往回收区四角布阵。 


直升机机翼快速旋转,切割空气,发出轰隆声。 




4架搜索直升机向着回收舱落点“俯冲”落地,试验队员准备要用最快的速度对回收舱做后续处理。


此时,指挥直升机升空,地面大部队车辆启动,如草原奔马,向回收舱着陆目的地急速进军。




搜索直升机陆续抵达回收舱着陆点。机翼旋转带来的气流卷起地上的黄沙。负责回收舱状态检查和降落伞处置的五院科研人员快速跳下直升机,迎着扬沙快速向已经被大气层灼烧过的回收舱跑去。


试验队员们要尽全力快速切断降落伞、检查载荷状态、切断星上电源。因为载荷中有生命科学实验样本对于回收舱内部要求非常苛刻,留给试验队员们只有3个小时的转运时间。


在现场庄重而紧张的气氛中,所有操作一气呵成,过程一如在回收之前两遍全系统演练时那样顺利。之后,直升机非常麻利地吊起回收舱,迎着夕阳,向交付现场转运。



直升机起吊回收舱


回收舱搭载设备全部完整 完成交付



18日21点30分,实践十号卫星回收舱来到交付现场,完成开舱。经检查,回收舱所搭载11个实验项目的生物辐射盒、家蚕培养箱、植物培养箱、高等植物箱、胚胎培养箱等15台设备全部完整。




开舱现场,来自中国航天集团公司五院的工作人员通过升降车,从回收舱顶部打开头壳,升起仪器盘,陆续拆卸并取出实验载荷。


在4月6日发射升空后,实践十号卫星携带19项科学实验载荷进行了为期15天的“太空旅行”。该卫星利用我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紧密围绕有关能源、农业和健康等领域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结合航天器防火等关键技术需求,在促进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发展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回收舱返回地球后,其余在留轨舱进行的8项实验项目将在太空中继续开展在轨实验。


内容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猜你喜欢

国产汽车2000km无人驾驶测试成功,想知道小新的试乘体验么?

揭秘│中国通信标准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