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干票大的,比如何时发射一枚“长征八号”?

2016-08-30 国资小新


近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正式发布。




5大工程实施指南中均有不少内容涉及“航天”,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中,关于民用航天未来5年的发展计划有着清晰而具体的说明。《实施指南》列出了航天运输系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深空探测、京津冀协同发展卫星综合应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等多个专题项目。


 重点在这里↓↓↓


其中,“长征八号”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可重复使用”、“重型运载”的提法也十分引人关注。此外,近期关于探月探火的消息也逐渐密集,我们可以综合多方信息逐步构建起深空探测的具体“模样”。对于长期以来在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本次《实施指南》也有大篇幅文字为其“划重点”。


首提“长征八号”  到2020年完成研制并首飞


其实,“长征八号”的露面早有痕迹。在今年5月26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释放了很多关于未来重大航天工程、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信号。


当时,媒体通气会透露,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已全面展开,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突破了新型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带动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系列化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这是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对外提及“长征八号”。



8月26日,载有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从天津港启航,前往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根据工程计划,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将于年底前择机实施。


如今,“长征八号”又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原文为“重点支持长征五号、八号,低成本快速响应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以及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并提出“到2020 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基本建成,长征五号、八号完成研制并实现首飞,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关键技术已突破”。


由此可以看出,继今年的长五首飞后,下一步值得期待的火箭就是“长征八号”和重型运载。


空间探测瞄准月球和火星


在空间探测方面,《实施指南》将重点落在了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上。这与本月初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不谋而合。


《实施指南》中具体介绍了月球探测的相关技术,原文为“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返回技术,研制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实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开展无人月球科研基地建设”《创新规划》则明确了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的时间节点。


关于深空探测,《实施指南》中这样表述:“围绕太阳系及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实施以火星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使我国深空探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图为火星探测器外观图。火星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建立巡航姿态,飞行到达火星,被火星引力捕获,成为环绕火星飞行的探测器。



图为演示火星车从着陆巡视器分离,开到火星表面。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将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来没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困难重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研制者们抱有必胜的信心”。


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其各自的发展重点为:


卫星遥感系统。重点发展陆地观测、海洋观测、大气观测三个系列,构建由七个星座及三类专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逐步形成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合理配置、多种观测技术优化组合的综合高效全球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统筹建设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数据中心、共享网络平台和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形成卫星遥感数据全球接收与全球服务能力。



8月10日,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发射成功,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是高分专项工程实现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目标的重要基础。


卫星通信广播系统。重点发展固定通信广播卫星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同步建设测控站、信关站、上行站、标校场等地面设施,形成宽带通信、固定通信、电视直播、移动通信、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服务能力,逐步建成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服务宽带中国和全球化战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8月6日,天通一号01星发射成功,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加快建设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国家级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网站,提升系统增强服务性能,具备我国及周边区域实时米级/分米级、专业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综合集成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建筑、交通等基础信息,建立全国性、高精度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系统。



6月12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23颗卫星发射成功。


内容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猜你喜欢

重磅 | 中国航发挂牌成立,做强做优航空发动机“中国心”

你,有没有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

长征五号今天开赴文昌  年底前首飞(内附超燃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