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入新基建!中国高铁的目的地是“未来科技世界”

国资小新 2021-06-09

今年“新基建”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传统铁路基础设施更需要融合创新

未来,5G、大数据、物联网等

在铁路建设、运输服务中

也将加大研发与应用

提升铁路工程建造、装备制造

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近期由央企承建的一批高铁项目,快速发力“新基建”,推动成果落地。比如“全国首个综合智慧管控高铁站”、“工地智慧建设平台”、“施工机器人”、“千年大计第一站”......这些关键词正说明,中国高铁正经历快速迭代升级,下一个目标是“未来科技世界”!


中国未来高铁的星星之火——星火站

智慧建造助力京沈高铁最大客站


5月30日10时28分,伴随最后一根长13.5米、重10.8吨的钢结构杆件在37米高空完成合拢,北京七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星火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星火站效果图


星火站是京沈高铁的最大客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北京至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纽带,也是国内首个运用综合智慧管控系统的高铁站房。


软硬兼施,基建狂魔也有软件工程师

全程手机监控,信息实时推送


中国铁建中铁建设集团项目负责人王伟介绍,星火站钢结构屋盖施工分布广、吨位大、跨度大、精度要求高,整个屋盖由多达1.5万根杆件焊接组成。按项目钢结构安装负责人汪韦韦的说法,就是“安装难度不亚于外科手术”。



为此,中国铁建自主研发了“156智慧建造平台”。负责人王伟介绍,这是一套整合物联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建造平台,整合了现场智能监测终端、地理信息模型、BIM模型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叠代升级。


王伟在手机上全程监控了整个提升过程。3D站房漫游可视化系统实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旦发现故障点,远程运维系统介入,故障点的各类信息就会以短信等形式推送到检修人员手机上。“与传统模式相比,星火站综合智慧管控系统真正实现了智慧建造,极大地节省了后期车站人工维护成本。”



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铁建运用“156智慧建造平台”中的智慧劳务功能,有效掌握每天劳务用工人数、出勤情况。“不仅全体管理人员无一人感染,劳务人员、供应商等相关合作方也实现了零感染。”星火站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彦涛表示。严密的防疫措施加上科学有效的组织安排,使现场劳务人员从2月初的80多人增长到1200多人,只用了短短20多天。


京沈高铁星火站,即将开启


星火站预计年底达到通车条件,通车后将实现北京至沈阳“2.5小时交通圈”。


机器人入职高铁建设

盐通高铁“简统化”刷新高铁新标准


5月31日,正在建设的盐通高速铁路南通区段,完成了电力、信号、电气、通信(四电)的静态验收。盐城至南通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于年底开通运营。


此次验收,标志着接触网简统化安装正式在全国铁路推广应用,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所谓“简统化”,就是接触网安装过程中“简单统一标准化”,该技术在盐通高铁首次全线应用。


盐通高铁南通动车所


当年中国高铁电气化引进国外技术时,有德国、日本、法国等多种样式,造成零部件规格多样化、零部件材质标准不一致等现象。此外,在信号领域某些设备也长期依靠国外产品。“各条线路接触网零部件不统一,不仅使运营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也给安装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盐通项目部负责人李继亮表示。


近年来,接触网设备逐步实行中国标准,信号自主化RBC逐渐打破类似产品国外垄断的现状,真正实现了国产自主化。


走进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海安保障中心

仿佛走进了一个“未来科技世界”


一个“机器人”在工作:随着电脑操作台前的技术工人输入数据,按下操作按钮,智能机械臂来回摆动,上料、对齐部件、切割、螺丝紧固……一组接触网腕臂就迅速装配成形。而码放整齐的货柜上,各种型号接触网简统化零部件都有特定的“身份证”,二维码一扫,材料的出厂信息、规格型号、安装工艺等一目了然。


接触网简统化智能腕臂预配平台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铁路“四电”施工中是从未有过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常务副指挥梁伟冬介绍说,这个中国高铁“机器人”是他们首次研发应用的“接触网简统化智能腕臂预配平台”。


“使用零件少、安装便捷、操作简单,仅腕臂安装时间就比之前缩减半个小时,既减少差错率,又降低检修频率,大幅增加了运营的稳定性。”梁伟冬说。


千年大计第一站 雄安站封顶!

着力打造智慧交通典范


5月29日上午,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京雄车场屋盖钢结构完工,为今年年底京雄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总工程师贾玮表示,雄安站总规模13台23线,工程建筑主体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局部设夹层,建筑面积达47.5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66个足球场的大小,规模位于全国高铁站的前列。


“电脑场景模拟“模块化建造”的运用让传统的铁路建设如虎添翼,让京雄城际这条未来的“智能高铁”具备“更强大脑”。



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从头到脚”都充满科技色彩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科技部部长郑河舟介绍说:“整个屋盖钢结构吊装与其它工序同步实施,4台重型塔吊和多台汽车吊同时高空散装,通过科学统筹、模拟分析和精密计算,规避了干扰。通过BIM技术和智能测量机器人,以科技引领施工,提高效率,保证了精度与质量。



雄安高铁站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成果,着力打造智慧型交通枢纽的典范。据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京雄城际铁路项目负责人西穷介绍,该站运用监控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控客运设备运行状态,全面提高了客运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滚滚车轮之上

新基建、新技术助力中国高铁不断升级

身处其中的我们

不知不觉随着它一同奔向未来!


———— / END /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张宇璇

执行主编丨龚ㅤ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