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航天央企助力建“宫”大业
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
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
乘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奔赴中国空间站
在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中
他们将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
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
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及发射这些航天器
所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均由航天科技研制
由航天科技五院抓总研制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
将通过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在3圈内完成6次变轨
经历4.5小时到达空间站后下方
大约50公里的位置
随后途经中瞄点、停泊点
姿态调整为垂直飞行后
停靠于空间站下方径向对接口
▲ 径向交会对接示意图
神舟十四号“出差”新三人组
在轨半年将有哪些新任务
中国空间站建造将迎来哪些新进展
跟随小新一起来看!
在轨工作生活半年
多项任务要解锁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
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
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批航天员
在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中
他们将见证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届时,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
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
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将全面建成
▲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后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作为
应急救援船在发射场待命
计划年底发射,对接于核心舱前向对接口
空间站将首次停靠两艘载人飞船
实现6名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神舟飞船操作现场
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
长二F火箭仍按照“打一备一”的方式执行任务
即在发射场先后完成两发火箭测试
其中前一发应急救援的火箭执行本次发射任务
后进场一发火箭作为
航天员在轨工作期间的应急救援箭
▲ 长二F火箭转运现场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任务主要目的为
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
交会对接和转位
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
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
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
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
太空空间站建造
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航天员出征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
将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
实施两到三次出舱活动
并将继续开展天宫课堂
在轨驻留期间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
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
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明星”机械臂
更精巧、精准、可级联工作
机械臂是空间站的“明星”部件之一
在后续发射的问天实验舱
配置了一个小机械臂
与已随天和核心舱入轨工作的大机械臂相比
具有更加精巧、更加精准
可与大臂级联工作三大特点
小机械臂的重量和长度
均约为大臂的一半
负载能力约为大臂的1/8
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也更加轻巧
小臂的运动和操控灵活
而且,小臂的末端定位精度更高
位置精度优于大臂的五倍
姿态精度优于大臂的两倍
能够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细操作
此外,小机械臂可被大机械臂抓取
形成组合机械臂
舱外作业覆盖范围更广
通过大范围转移满足去往不同位置
进行精细作业的需求
空间站配置的大小两个机械臂
分工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
将实现1+1>2的实用功能
满足空间站任务的需求
国家太空实验室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
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
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
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天实验舱
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
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
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
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
梦天实验舱
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
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
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
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多相流
与相变传热、基础燃烧过程、材料凝固机理等
物质本质规律研究
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
同时,在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的基础上
将建立世界上第一套
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
构成在太空中频率稳定度
和准确度最高的时间频率系统
开展引力红移、精细结构常数测量等
前沿的科学研究
星辰大海,征途无边
浩瀚宇宙,尽在眼前
航天央企以实际行动
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
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
续写中国航天的荣耀
新“出差”三人组
赴九天,探苍穹
浩瀚太空再添一抹中国红
让我们共同期盼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