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召开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
6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形式召开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落实全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巩固改革成果,明确收尾工作要求,推动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国资委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得以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加大医疗资源整合力度,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防疫抗疫大考中,广大国有企业医护人员甘于奉献、连续作战,彰显了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
会议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积极稳健深化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要巩固改革成果,稳妥有序推进扫尾工作;巩固整合效果,做强做优医疗健康集团;巩固政策支撑,支持国企医院高质量发展;巩固思想基础,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石油、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等5家中央企业和山东省、陕西省国资委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厅局在主会场、有关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分管负责同志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近年来
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
取得了重要成效
↓↓↓
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99.6%。共有69家中央企业和29个地方涉及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其中54家中央企业和山西、江西、河南等23个省(区、市)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效果显著。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着力构建大健康生态系统,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资源,发展成为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增强的央企医疗集团,目前共有医疗机构662个、床位数8.9万张。山东省、陕西省组建区域健康医疗集团,深入推进本省国企医疗机构重组整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医疗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通用技术集团统筹所属医疗机构积极履职尽责,航天医科高质量完成航天发射、型号研制等航天医疗保障任务。宝石花医疗改革完成后,学科建设、诊疗水平大幅提升,经营状况、业务协同稳步向好,石油石化矿区职工家属就诊满意度稳步提高。华润集团全面落实医疗专业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打造“润心”患者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药集团近2万名医护人员尽锐出战、第一时间投入一线战斗,全力保障新冠疫苗生产供应,在国内外已提供超过30亿剂。
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各地、各中央企业
要做到“四个巩固”
↓↓↓
巩固改革成果,稳妥有序推进扫尾工作。目前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已经超过99%,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尚未完成,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尚未完成改革任务的有关地方和中央企业,要逐项排查、梳理问题,形成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因企制宜、因院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分类推进,力争今年年底前清零销号。
巩固整合效果,做强做优医疗健康集团。
坚持公益导向。围绕医疗服务核心,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促进与养老、大健康等融合发展,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专科领域有效探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积极探索办医模式。根据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经营模式灵活的特点,加快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依法落实医疗机构的决策权、组织运营管理权和监督权。发挥集团化运营管理优势,通过集中采购、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产业协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以管理一体化为目标,对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平台的机构、班子、人员、制度等进行整合融合,特别是文化融合。
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利用整合契机,建立健全医护人员激励机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完善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主办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绩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医疗机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注重品牌塑造。着眼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探索与国际国内知名的医疗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巩固政策支撑,支持国企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要吃透政策、抓紧部署、认真落实,把政策红利转变为医院改革发展的动力,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水平。各地国资委要积极协调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在编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统筹考虑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巩固思想基础,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深做实做细各个环节。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更加关注职工合理诉求,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引导改革合理预期,使改革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对重大风险点提前制定防控预案,密切跟踪掌握改革进展,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5家中央企业、2个地方国资委深化改革举措
积极解决历史债务问题。以增加开办资金等形式解决医院的历史债务约8亿元。主动投入开展维修改造。结合发展需求,对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促进医院改革,支持医院发展。支持医院打造特色项目。要求企业与医院签订长期协议,以市场化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医院围绕专业优势更高水平打造“特色医疗项目”,提高医院服务社会、保障航空的水平,为医院经营和拓宽服务结构。
因地制宜,分类改革。对规模小、员工少、长期亏损且驻地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丰富的小型医疗机构,在征得地方政府同意、妥善安置在职员工的基础上,实施关闭撤销,彻底退出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对规模大、员工多且主要承担地方公共医疗服务职能、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医疗机构,在征得地方政府同意后整体移交,纳入地方政府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管理;对规模较大、承担独立工矿区医疗服务职能但驻地政府无意愿接收的医疗机构,规范采取重组改制方式推进改革,建立社会化运行机制;对少量规模小、员工少、服务人群单一的小型医疗机构,直接转为企业内部医务室,面向一线员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巩固提升,助力发展。2017年以来,所属19家企业先后与宝石花医疗集团合作,对主办的132家医疗机构实施了重组改制。为巩固改革成果,彻底解决改制医院后续发展问题,2021年下半年协同通用技术集团,积极推动宝石花医疗二次重组。
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积极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累计派出医疗人员3万余人次,全力配合各地疫情防控。在保障国家重点事业领域方面积极作为。常年派出医疗团队服务国家航天、航空、石油、电力等领域重点任务保障,积极承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积极作为。建设集诊疗、体检、健康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小通诊所”,目前已试点运营105家,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极作为。旗下共拥有59家各类型健康养老机构、社区中心及服务站,养老床位7200余张,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在推进“健康企业”建设方面积极作为。编制《中央企业员工健康保障方案》《国资央企优诊服务方案》,已经为十余家央企提供了企业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积极作为。向多个国家派出现场医疗队,为30余家企业境外项目提供了防疫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先后为40家央企的50余个境外项目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构建华润7C党建业务管理体系,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体制、机制的全面对接。聚焦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结合自身优势,确立六大重点学科群,并围绕重点学科配置资源,引进专家人才,搭建集团化专业平台。推行薪酬分配改革,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按照市场化的薪酬分配体系,结合医疗健康行业特点,全面推行薪酬绩效改革,规范薪酬标准,整体向一线业务倾斜,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薪酬机制。推进专业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落实医疗7S管理,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落地“润心”患者服务体系,增强医者服务意识,优化诊疗流程,定期开展义诊、公益健康教育等活动,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富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打造龙头医院,带动区域医联体发展。实施区域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在提升龙头医院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以强带弱,带动区域内中小医疗机构在学科、患者服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共同提升,建设特色分院,发掘区域协同潜力。
主业思维不断强化,提质增效持续改善。医疗机构理念发生显著转变,主业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明显增强。学科建设明显提升,竞争力持续增强。目前已经培育打造出33个省级重点专科,一批优势学科和特色技术实现区域领跑。产业模式点面结合,创新效能持续放大。医疗业务的产业模式逐渐清晰,多点落地,战略协同效应明显。依托医疗机构,参与培疗机构改革,积极成为国家首批培疗机构改革资产承接运营主体骨干央企。科学投入良性产出,硬核实力持续提升。安排专门的资金用于医疗机构的整合和发展,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科学研判,在既考虑短期改善需求又兼顾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为医疗机构进行匹配性投入。彰显央企责任担当,企业凝聚力持续高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湖北保卫战”中,在鄂及援鄂抗疫医务人员总数占在鄂央企医务人员的四分之三。通过互联网医疗,为青海治多、西藏贡觉等多个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影像诊断会诊8.3万例,远程心电诊断3万余例。
资源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在2018年基本完成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的基础上,2020年以山东能源集团所属医养健康资产为主体,重组整合8家省属企业所属69户各级子公司,组建山东颐养健康集团。集团组建后,立足医养健康产业投资与管理主业定位,构建健康医疗优势产业集群,共拥有各类医疗机构60余家、医护技人员1.3万余名、开放床位1.35万张,医疗器械感染控制产品种类和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厚植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潜力。陕西国企医疗机构改革立足于基层社区医院医养,服务国企社区职工家属,运用现有资源推进医疗与养老的有效融合。初步建立以区域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或老年病专科医院为技术支撑,医养中心为主要承担主体,社区养老或其他养老机构为基础保障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现已运行3家医养结合机构,到2022年底陕健医集团将运营7家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床位500张,床位使用率80%以上,实现陕健医集团医疗机构的有效转型。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