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翻存在了50年的理论!交大这位“最没有套路”的教授,堂堂课爆满

你有质疑或挑战过权威吗?

对于怀疑,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

今天,小编带你认识一位交大“大牛”~


近日,他的课题组提出一个存在了

50多年的原理理论从根本上错误,

并提供正确公式。

这份成果背后,

是六年的刻苦钻研。

科学家的“直觉”里,

有着怎样的发现之旅和研究故事?

热爱教学的他,

又为何被学生颁“最没有套路奖”?

......

跟随小编,

走近交大密西根学院但亚平教授吧~

             彑

-❶-

半导体界的“NP难题”

         夂                 

想要有所发现,必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

——但亚平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但亚平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光子学》(ACS Photonics)上发表其最新研究成果《A photoconductor intrinsically has no gain》(光电导器件本质上无增益)。该研究发现一个存在了50多年的半导体光电导器件增益原理理论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人们在实验中就观察到半导体光电导器件具有巨大的量子效率增益。随后,该理论载入中外经典半导体物理课本,并成为许多半导体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仍在使用的课本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Nozomu Matsuo通过严格的实验对比,发现该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去甚远。随后的几十年中,也陆续有科学家认为该理论有问题,但一直无人指出问题出在哪里,正确的理论又是什么。

此次发表的论文中,但亚平教授及其团队不仅指出了该理论的错误之处(2个假定不成立),而且给出了严格的正确表达式。这一研究成果有望改写中外半导体物理课本相关章节。 《美国化学学会光子学》学术期刊编辑与6位审稿人经过近6个月的评审与讨论,认为论文结论正确,支持发表。但亚平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博士毕业生赵兴岩博士、博士生陈恺翔以及法国马赛大学Abdelmadjid Mesli教授也是论文的作者。该研究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61376001和61874072)的支持。

理想光电导器件光电流随电压趋近饱和,导致光电器件本质上无增益




但亚平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教授),密西根学院Tenure-track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但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全硅基光电子和单原子电子学,为未来先进集成电路和量子计算机技术提供关键解决方案。

             彑

-❶-

兴趣+思考+执着=科学家的“直觉”

         夂                 

所有的“神来之笔”都是深入浅出的研究和明理。

——但亚平

从求学开始,但亚平就对数学、物理有着近乎痴迷的兴趣。高二时,他已经自学完大学数学与物理。兴趣带给他热情,更助力他在之后的研究之路上勤于思考,执着钻研,攻克一个个难题。

2010年,但亚平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期间,偶然参加了一次讲座。讲座中,美国光学学会教授Eric Mazur提到了黑硅里面光电导增益非常高,他用课本上的原理解释这个成因是由于缺陷态的产生。对此,但亚平却产生了疑问,他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但亚平在密院迷你研讨会上

因着心中挥之不去的疑虑,但亚平踏上了“说服自己”的求真之路。2013年,他在为学生们讲解教授《半导体器件原理简介》课程,在一次次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发现了理论的错误之处:没有考虑到边界条件。

心中的疑惑解答了,可是正确的理论又是什么呢?当所有人都以为告一段落时,但亚平执着坚定地开始了新的征程,只因追求严谨、挑战未知是科学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本能。

但亚平与自己的科研团队

6年的不放弃,2190多个日夜的实验和寻知,他和团队最终在2017年发现了原始理论的第二个错误,即实验结果显示,参与导电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数量并不相等,虽然光生电子与空穴是成对产生的。这一发现从本质上推翻了原理论的假设条件,并提出了严格的(符合欧姆定律)正确表达式。

             彑

-❶-

独创“最后十分钟”教学,获评“最没有套路奖”

         夂                 

我享受课堂的乐趣,教学让我更严谨。

——但亚平

2013年,但亚平教授回国任教,从长期从事科研工作转入科研教学“两手抓”。如何让课程浅显易懂,学生好学乐学,成为初上讲台的他头等大事。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那股劲儿,适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同样不可或缺。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面对台下60多名年轻的面孔,我的手都在发抖。因为从这天起,我任何一点所教所授都可能会对他们今后的道路产生长远影响。但我很快明白过来,就像我们交大众多优秀老师那样,只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做事情,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亚平回忆初上讲台情景

记得那时我的研究才刚开始,许多基础的相关知识还未理解清楚。一讲到波,提到薛定谔方程,我就有点晕,因为真的太抽象。当我请教但老师时,没有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老师只是让我站到白板前,递给我一支笔:“现在我给你一点提示,用不了五分钟,我们自己就能推出整个方程”。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相信。但老师从二次微积分的数学方程入手,根据物理上波粒二象性的特征,一点点引导我,不知不觉中我不但亲手推出了薛定谔方程,还弄清了来龙去脉,理解透了原理,彻底明白了它。但老师对各学科原理的透彻理解,真让我敬佩!


——寻找“薛定谔的猫”,成为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李悦圆难忘的记忆

密西根学院学生颁发给但亚平的奖状

对于教学,但亚平还有着自己的独家方式:“最后十分钟”。

“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但老师都会雷打不动地根据当节课的内容给我们出小测验,虽然很烧脑,但非常有助于我们掌握重点内容。因为如果哪个学生懒惰了或者没有抓住重点,很快就可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1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高雪娇说道。

最后十分钟,不只是对知识的总结和回顾,更是同学们增强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思想的碰撞、开放的理念与合作的意识,都是科学研究珍贵的品质,我希望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培养好。

——但亚平解释安排“最后十分钟”的初衷

但亚平在密西根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深情寄语


坚定信念,刻苦钻研,

所有的“神来之笔”都是

下的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创新与引导并重,打造“智慧型”课堂。


在交大,

还有众多如但亚平一样默默奋进的老师,

潜心研究,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他们是交大宝贵的财富!



来源: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采写:曾玉竹

制图:王鑫伟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1、 交大一分钟!60秒,这里会发生什么……

2、双第一!交大SCI论文数、中国卓越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3、交大“最美书店”!曦潮归来,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文末附福利)

4、凌晨4点,出发!7个故事,走进交大“小叶子”的进博时刻!

5、进博会开幕!今天,交大这些“进口货”,与你共赴“东方之约”

为交大名师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