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高校就业协议编号001-100!这是交大学子的选择!

请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7-29

毕业有期,步履不停

近日,又一批上海交大的学子

满怀激情与理想

肩负时代使命

即将奔赴祖国和人民

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2022届毕业生中,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001号~100号签约学生均来自上海交大,全部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单位。他们仰望星空,踔厉奋发助力强国复兴梦;他们乘风破浪,奋楫扬帆为祖国发展保驾护航;他们扎根基层,砥砺前行中践行时代责任……交大人始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勇于承担属于时代青年的初心使命,追寻充满激情热血的青春梦想。

“勇担重任 矢志报国”

成为交大学子们追逐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走近

毕业生的青春选择


编号0000001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人物白描:孙一唯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22届博士毕业生,签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导师陈建平、吴龟灵。

博士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EI封面文章1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技术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荣获黄旭华奖学金、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她立志投身祖国航天事业,努力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西部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一唯生在西部、长在西部,直到上大学时才离开家乡,她对家乡一直有着深深的依恋。在博士学习阶段,孙一唯同学担任了两届光纤所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她组织了三十余名党员前往广西进行“一带一路”专题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她深刻意识到西部的发展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一颗“扎根西部”的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作为一名于201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深深地震撼了她,也为她指明了航天报国的方向。孙一唯家庭中的多位长辈就职于航空航天系统,从小祖辈、父辈们勇往直前、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让她耳濡目染、备受鼓舞。在个人经历、学科特色和家庭感召的影响下,在学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她选择了博士毕业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从事研发设计工作。她希望将自己的青春、努力、智慧和热血化作一滴水,汇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助推西部崛起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洪流中去。

编号0000002

 铸海中利刃,护万里海疆 

人物白描:王庆虎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22届博士毕业生,签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昆明分部,导师王德禹。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校A档高水平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国内会议论文,荣获国家奖学金、黄旭华奖学金、学术之星等荣誉。他志在走上国防军工科研工作岗位,为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王庆虎从山东省梁山县的一个村庄一路求学走来,在从边防部队退伍的父亲的影响下,从未见过大海的他一直对大船大海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本科毕业后,从未接触过船舶建造的他选择前往中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厂从事船舶结构设计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2016年,王庆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在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对他而言,来到交大之后,历代造船人的故事不再仅仅是停留在故事中,从黄旭华院士为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而度过三十年不凡人生的经历,到现场聆听朱英富院士带队攻坚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事迹,从蛟龙入海到万米深潜,从海洋石油981到天鲸号,这些故事使他情怀的种子终于落入了土壤,而且理想信念之根也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越扎越深。他决心不仅要到西部去,还要到国防军工科研的基层一线工作岗位上去。最终,王庆虎选择毕业后前往中国船舶第七〇五研究所昆明分部,这既是他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高度契合,也是他专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的完美对接。他的妻子也全力支持他的选择,要他坚定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到西部去,让小家的奋斗和国家的发展同向而行。

编号0000003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物白描:胡珊青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2届博士生,签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导师林忠钦、李永兵。

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一作4篇),荣获国家奖学金、黄旭华奖学金、优秀党员等荣誉。她立志成为国防事业的建设者。

2016年9月,胡珊青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开启硕博生涯。在入学第一课上,当她听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埋下了“责任”的种子。读博期间,胡珊青担任了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的党支书,2019年的暑假,她随学生党支书培训班一起到延安开展社会实践。实践结束后,她在实践感想里写下:“作为交大的博士生,祖国培养了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发展贡献绵薄之力。”2021年暑假,胡珊青参加了学院的四川就业实践团。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中国科技城——绵阳,参观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和中物院老师们的交流中,胡珊青定下了“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志向。返校后她便立刻提交了简历,并如愿以偿收到了录用通知。录取通知书上写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选择我们,你将与无数深耕科研和工程前线的同仁志士,共同承担为国铸剑的时代重任,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胡珊青倍感自豪,激动不已,这正是自己想要从事一生的职业。

编号0000004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人物白描:王晓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届博士生,签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导师吕维洁、韩远飞。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荣获国家奖学金、黄旭华奖学金、优秀党员等荣誉。她立志投身国防军工事业,努力为航空材料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6年夏天,王晓燕毫不犹豫地选择到交大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为,那是她多年的梦想。当她了解到钛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课题组团队制备加工的钛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已经在重大工程领域有了应用时,她便下定决心向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学习,坚定投身国防行业重点单位工作。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在博四的下学期,王晓燕报名参加了航空工业集团的全国高校博士生双选会,期间,她被航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那句“让祖国的蓝天不再寂寞,让祖国的大地宁静祥和”令她热血澎湃,也让她立志加入航空工业集团,逐梦蓝天,航空报国。因此,她坚定地选择到祖国的西南四川,选择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她说:“投身国防军工行业是我一生追求的志向,这不仅是交大人的责任,更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编号0000005

 志在云天迎难上,脚踏实地砥砺行 

人物白描:陈强 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签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导师胡士强。

在校期间参与多项科创比赛,3次荣获国家级奖项,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黄旭华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他立志在西部大地上践行航空报国的誓言,为实现我国的“航空强国梦”不懈奋斗。

陈强来自甘肃省一个落后的乡村,曾经就读高中所在的小县城是他出过最远的门。他勤奋学习,追求上进,高考后,交大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将他和航空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就读期间,他曾多次聆听钱学森、黄旭华、顾诵芬等一大批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他逐渐坚定目标,矢志将个人发展融入祖国的发展,为我国建设航空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本科入学伊始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终成为同学中最早的学生党员。他曾担任本科党支部书记、院学生会部长等职务,尽最大努力服务学院师生。此外,他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行业实践,曾赴10多家航空航天重点单位走访调研。他先后共投递12份简历,意向单位全部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点单位,最终选择签约了我国航空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的翘楚——航空工业自控所。他选择自控所的原因很简单,不仅能发挥自身所学所长扎根行业,更能实现梦圆航空报国的理想。回到西部是这个来自西部的学子对这片曾养育过他的黄土地最好的回馈。

编号0000006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勇向前 

人物白描:张宇祥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签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导师夏利娟。

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黄旭华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立志为我国国防军工事业增砖添瓦。

2015年,张宇祥从初次迈入思源门开始,在上海交大度过了人生的六个半年头,在这里走过了他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求学之旅。对于张宇祥而言,交大的一代代前辈们都是他的榜样。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学习之余,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校园内、社区中、山区贫困县的志愿服务岗位以及志愿献血、抗击疫情等活动中都曾有过他的身影。他追随榜样,躬行实践,深深地认识到要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己所能,饮水思源。2020年年初,学校科技成果“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当时正在设计所读研一的张宇祥同学深受鼓舞,“兴船报国·向海图强”的种子在他心中萌生。他跟随学院就业实践团走访多个研究院所,与行业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军工领域的决心。在毕业求职季,张宇祥最终选择了追随黄旭华学长的脚步,同中国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签约。走出校园之后,他将奔赴江城武汉,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扎根奋斗,为我国一流国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号0000007

 铸兵工利箭,逐强国梦想 

人物白描:李泽阳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2届博士生,签约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导师朱平。

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中科院1区3篇),发表EI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荣获黄旭华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他立志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军、青春报国梦想奋斗终生。

李泽阳出生于甘肃省定西市,父亲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工人,家庭的熏陶让他从小培养起对机械结构的浓厚兴趣,经过不懈努力,他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了硕博连读的学习生活。交大完备的生活和科研条件让他经常想起那些远在西北家乡的孩子,他为自己能够获得这样优质的教育机会感到庆幸,于是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母校。在交大12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为演出人员,他目睹了黄旭华院士推开工作人员准备的座椅,以90多岁高龄坚持站立完成演讲的全过程,黄学长这种坚持与担当深深震撼了他,他对朋友讲起那次演出所见时说道:“一个人想要做到这份坚持和担当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如此,我想成为像黄旭华院士这样的人。”在毕业的十字路口,回顾起老一辈科学家在他们年轻时做出的职业选择,一个无比笃定的声音在他心中响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李泽阳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西北,进入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从事相关设计工作,他希望在兵器领域,结合自身的专业积累,实现扎根内心深处的强国之梦。

编号0000008

 投身强军事业,绽放青春风采 

人物白描:左发兴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届博士生,签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导师吴龟灵。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篇,会议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他立志投身于祖国的雷达事业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校期间,左发兴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曾担任电院博士生光纤所第一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开展支部活动,积极参加学生志愿工作。此外,他还担任光纤国重实验室“光纤之家”学生协会主席,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实验室师生好评。在志愿服务方面,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和校内抗击新冠疫情等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左发兴践行“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毅然签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进行雷达技术的研究。十四所是中国雷达事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是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选择十四所这份工作,可以使得其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左发兴同学始终牢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勇担责任使命,投身到国家重点行业建设中去,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号0000009

 怀揣星辰大海,立志为国铸“箭” 

人物白描:王承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2届博士生,签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航天一院一部),导师巨永林。

博士期间参加多项国家重点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中科院一区论文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黄旭华奖学金、辅导员标兵等荣誉。他怀揣星辰大海,立志为国铸“箭”。

2012年3月,王承第一次踏入交大校园,回顾交大十年,从本科到博士,每个时期都有不一样的幸福和烦恼,每个脚印都见证了他的成长和收获,王承本科就读于致远学院物理班,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数理基础。王承在高中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都担任了党支部书记,积极投身学生党建工作。本科毕业后,王承经推免直升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博连读,也成为了从致远学院毕业的第一位“双肩挑”辅导员。学生工作经历不仅仅锻炼了他的能力,更坚定了他的追求。他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与火箭动力系统设计尤其是我国新一代火箭低温动力系统设计的专业需求十分吻合,为国铸“箭”成为他长久以来的梦想。2021年9月,王承如愿收到了航天一院一部的录用函,这让他激动了好几天。航天一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就是著名的交大校友钱学森。王承为自己有机会能够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而感到幸运和自豪,他抱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决心,为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懈努力。

编号0000010

 兴船担使命, 逐梦向深蓝 

人物白描:管俊宇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签约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导师许劲松。

在校期间荣获黄旭华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立志肩负起兴船报国的重任,为祖国的海洋强国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管俊宇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就业实习实践活动,实践的地点是武汉的研究所和船厂。在参观船舶展厅期间,他深入了解了我国航空母舰、潜艇等舰船的发展历程,看到了一代又一代造船人在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历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深深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防实力的保障。这次就业实践让管俊宇加深了对行业的热爱,更加坚定了未来要兴船报国的决心,坚信船舶研究所就是他最理想的工作单位。管俊宇认识到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参与更多专业实践来提高个人能力。于是他先后在研究机构、设计院、船级社等行业相关单位系统学习船舶结构、船型设计等专业知识,参与相关船型建模和计算分析工作。在实习中,他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在船舶结构、流体、算法等多个领域,加深了自己对船舶与海洋工程各个方向的认识。“把个人信念和家国情怀紧密结合”,管俊宇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行业,他将延续自己的海洋强国梦,为兴船报国贡献一份力量。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

与祖国同向同行

这就是交大人的选择

还有更多毕业生风采事迹

后续也会陆续展示

他们的选择将感染激励

更多的交大学子

奔赴国家重要行业

在关键领域挥洒智慧热血

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

来源:交大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

编辑:王鑫伟

责任编辑:金雪

推荐阅读

1、央视聚焦!交大一站式平台让师生需求马上办

2、交大“拍了拍”你,一起来读书吧!

3、瑞金担当!送药小分队上线,院士当起了"快递员"

4、守"沪""苹"安,又脆又甜!女神校友的牵挂交大收到了!

5、交大3位校友入选“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