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宗智 | 超越左右:实践历史与中国农村的发展

口述历史 2024年12月31日 09:21
作者: 黄宗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实践历史与中国农村的发展
出版年: 2024-12
页数: 676
定价: 108
装帧: 精装
丛书: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ISBN: 9787559867230

作品简介
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农业经济史三部曲”最后一部。书中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内卷化”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本书还检视了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应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全书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

本书亮点
1.“大学问•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18号图书,丛书主编“超级教授”黄宗智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农业经济史三部曲”最后一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后续之作。
2. 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中国新时代的“隐性农业革命”的资本投入到底有多少、是从哪里来的?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来源何在、到底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作为社会不公问题的因素之一,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
3. 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探讨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透露出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作者着眼于农村经济、非正规经济等中国现实,探寻解决农村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可能途径。
4. 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的经济史研究。黄宗智教授“倡导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社会科学”理念的系统化呈现,通过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悖论现象,深入、清晰地论述“实践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探寻建立中国研究自身的新社会科学的方案。

编辑推荐
《超越左右:实践历史与中国农村的发展》集中体现了黄宗智教授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基于对农村现实的经验和理论分析以及多年的社会经济史研究,黄宗智教授认为,在“三大历史性变迁”趋势的交汇之下,中国农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即“隐性农业革命”。但从西方理论来看,这几乎完全是悖论的。本书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揭示中国经济史与西方经济史的差异,突破西方意识形态和理论范式,认为我们必须以中国经济史的实践经验为准来决定理论上的取舍,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内卷化”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此外,本书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来源何在、到底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作为社会不公问题的因素之一,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本书依旧延续了黄宗智教授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即通过中国经济的实践历史来摆脱、超越源自西方经验的理论模式,通过与西方理论的对话,指出其所包含的逻辑,进而阐明中国经济史实践所包含的不同逻辑。

作者简介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 1
第一编 历史背景
第二章 18世纪英国与中国:两种农业系统及其变迁 31
第三章 中国高密度人口的起源及其历史意义 76
第四章 集体农业下的内卷化 88
第二编 改革时期的农业发展
第五章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下的新时代农业革命 140
第七章 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 164
第八章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动力:公司、国家,还是农户? 201
第九章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对错 233
第十章 小农户与大市场 259
第三编 非正规经济与社会危机
第十一章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再论证:现实与理论 283
第十二章 中国发展经验中的非正规经济实践:历史与理论 331
第十三章 小农家庭与非正规经济 363
第四编 中国的发展出路
第十四章 “第三只手”推动的公平发展?  407
第十五章 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49
第十六章 从实践出发的经济史和经济学 488
引用书刊目录 511
后记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561
索引 600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四期)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和第三期(线上,2024年12月7-16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为针对特定需求,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2月底3月初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四期(线上)——口述史项目分享专场”,将邀请各类口述史项目主持人结合具体项目分享口述史在各自学科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与经验教训,具体学科将涉及党史·党建、中国历史、社会学、民族学、中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区域国别学和国际问题研究、语言学、宗教学与思政等。届时,将安排15场线上讲座(每场1.5小时),时间为周五、周六和周日,每天5场。如因故无法参加,正式学员可申请看视频回放。研修班第四期正式招生信息将于2025年1月中旬发布。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四期)》,证书统一编号,可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口述历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