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其他

对话历史:做口述史项目的十个经验教训

采访杰出人士可能会令人生畏,但我发现,那些同意接受采访的人喜欢谈论他们的职业生涯,分享他们的回忆。预演访谈或者和你认识的人一起开始你的项目,可能有助于减少紧张。试着控制访谈。05不要抢自己的风头
11月20日 上午 9:33
被用户删除
其它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保护乐山大佛口述史》编印项目竞争性磋商

14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乐山市市中区新欧乡酒店12楼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11月19日 上午 9:02
其他

口述史主题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获得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评:《里斯本丸沉没》的三重“新发现”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影金鸡奖闭幕式上,《里斯本丸沉没》凭借其深刻的历史内涵、人文价值以及出色的制作水平,获得了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影片还原了二战时期运送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船“里斯本丸”沉没前后的历史真相,回溯了舟山渔民冒死营救落水盟军的英勇事迹。这不仅是一段战争史,更是一千多个家庭的受难史、数百名侵略者的犯罪史,以及舟山渔民的义举史。1942年9月底,1816名盟军战俘被关进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船舱,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在海上平稳行驶三天后,在中国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在船从被击中到沉没的25个小时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危难之际,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捞起了384个奄奄一息的盟军战俘,并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尽管如此,仍有828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导演方励原来是一位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后来跨界从事电影工作。2014年,他在监制韩寒作品《后会无期》时偶然听当地渔民讲起里斯本丸的故事。“从得知这个事情开始,出于好奇去带队勘探,想要找到这艘沉船。找到船之后,又想要找到跟这艘船有关的人,想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在82年前都经历了什么。就这样挖掘出了这个故事。现在,是时候把它们讲给更多人听了。”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方励说。据猫眼专业版,截至11月16日,《里斯本丸沉没》在内地票房达4510.4万元,总观影人数超过110万人。此前在凹凸镜组织的观影活动中,方励导演也亲临现场,并回答了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他分享了找寻沉船坐标的打捞历程,2016年,他率领团队下海定位沉船位置,多次搜索无果,原因是当时提供的坐标和实际坐标误差很大,给寻找沉船带来了很大困难。他觉得,寻找里斯本丸,是历史赋予的机会,如果不去抢救这段历史,就对不起历史提供的舞台,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并直言即使花费18年也要把这部电影制作出来,只因为这是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因为日方始终否认“里斯本丸沉没”事件,做出这部电影最希望日本能够承认这段历史。当回答观众对于是否要坚持做纪录片的问题时,方励导演坦言:纪录片是特别有魅力的职业,他鼓励大家勇敢追梦,并称本片整个制作过程中深入调查,将真相一点点拼起来是充满挑战与魅力的,解谜的过程十分迷人,最终作品也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人的经历连接起来,展现人类共同的情感。《里斯本丸沉没》在豆瓣开分9.2,并一度到达9.3分,创今年国产电影最高评分。此前凹凸镜DOC联合全国多座城市的观影团,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为《里斯本丸沉没》助力。还没走进电影院观片影片的朋友,我们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大家。以上综合自:澎湃新闻、凹凸镜DOC微信公众号(ID:pjw-documentary)戴硕:《里斯本丸沉没》的三重“新发现”[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1月17日 上午 9:02
其他

全球食物史 | 帝国的滋味:从探索海洋到殖民扩张,英国如何以全球食物网络建构现代世界

Review)作者的研究题材甚为广泛,又发挥巧思,以亲切的家庭用餐来安排。原本可能无聊抽象的材料,顿时深深引人共鸣……读者一定会喜欢这趟旅程。——凯瑟琳・休斯(Kathryn
11月16日 上午 9:17
其他

【会议议程】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创建十周年发展论坛

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创建十周年发展论坛一、会议日程二、分组讨论三、闭幕仪式公众号编辑:周杼臻初审:刘献鹏、王晨辉复审:李化成以上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医学与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11月15日 上午 8:05
其他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决赛公告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组委会
11月14日 上午 8:50
其他

讲座预告|科大卫:文献与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创设“联结”学术活动主题,下设跨学科系列讲座与“联结·沙龙”等学术活动,以“联结学科,激活思想”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不同学科交流合作,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与思想碰撞。正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高研院策划了“高研·百年校庆”系列活动,“联结·沙龙”第30期将由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科大卫主讲“文献与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文献与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时
11月13日 上午 10:07
其他

议程 | 第二届当代历史学研究新趋势工作坊

来源:“历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11月12日 上午 9:17
其他

公益讲座嘉宾揭晓 | 联合国乡创教席“美好的对话”项目欢迎您的加入!

Sun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民间社会组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Professor
11月11日 上午 9:14
其他

新书推荐 |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Hevia),美国历史学家。曾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成员。他长期致力于18
11月10日 上午 9:27
其他

新书推荐 | 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三卷)

杜博思欧洲的异端迫害与猎巫运动(1022-1800年)罗伯特·W.瑟斯顿欧洲宗教群体间的暴力
11月9日 上午 9:26
其他

新书推荐 | 琼·狄迪恩:最后的访谈

琼·狄迪恩是用自己和世界的伤口揭示失序时代的敏锐观察者。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访谈中,她讲述了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因文学化的新闻写作知名,也是一个关于“酷”的文化符号。★
11月8日 上午 9:05
其他

历年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口述历史文章(1997-2024)

与口述相结合的口述史,是区别于人类学、民俗学的口述传统的主要特征。#200501妇女史、口述历史与女性主义视角作者简介:杨祥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硕士生。关键词:妇女史/
11月7日 上午 9:05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书推荐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人类世与文化人类学/163第六章
11月6日 上午 9:07
其他

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 | 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

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将于2024年11月4日—10日如期举办,主题为“用记忆触摸历史”。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重要版块之一,将于十周年之际,特别策划改版为“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本届活动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旨在通过更加聚焦、深入的专题分享,进一步拓展与探索口述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部分经验丰厚、成就显著但年事已高的国际专家将以线上形式参与。口述历史国际沙龙11月5日-11月8日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重要版块之一,于活动十周年之际,特别策划改版为“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旨在通过更加聚焦、深入的专题分享,进一步拓展与探索口述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01寻根:历史纪录片导演与历史学家的共识研究Arthur
11月5日 上午 9:12
其他

新书推荐 | 定宜庄《怎样做口述历史》暨《怎样做口述历史》研读会【预告】

50、52号的佘家馆,也就是我初次探访佘女士之处,称为旧义园,也是袁督师墓之所在。在旧义园之南,亦即今龙潭湖公园内的,则称新义园。佘女士对此是这样说的:那时候我们这儿是老义园,龙潭湖那儿是新义园。
11月4日 上午 9:38
其他

新书推荐 | 笔记启蒙: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约翰·比尔与罗伯特·玻意耳论经验信息第六章
11月3日 上午 9:58
其他

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详细日程发布

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将于2024年11月4日—10日如期进行,主题为“用记忆触摸历史”。本届口述历史周详细日程如下:年度纪录影像展映11月4日-11月6日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十年之际,组委会特别邀请到:
11月2日 上午 9:18
其他

新书推荐 | 鸡的社会史:从生物到产品的千年之路

鸡的社会史:从生物到产品的千年之路原作名:
11月1日 上午 9:48
其他

《大家记忆: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口述史》出版 | 回首过往,岭南大家都说了些什么?

近日,《大家记忆: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口述史》一书出版。2022年,为进一步营造崇艺尚德的社会风气,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评选活动,王佳纳、王静珠、叶春生、宁根福、刘选亮、汤小铭、林墉、赵宋光、祝希娟、黄伟宗、黄树森(林蓓之)、黄俊英、黄培(黄壮谋)、董智勇等14位老艺术家获奖。《大家记忆》一书以口述史的方式,通过对这14位老艺术家(或其亲友)的深度访谈,记录他们的成长经历、人生印记与创作心路,为他们的形象、故事和成就赋予温度和色彩。书中对于每位老艺术家都进行了人物简介,并邀请相关领域的名家撰写对老艺术家的印象,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亦可让读者领略广东文艺的风采与风格,为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留存一份珍贵的岭南文化史料。这些获奖老艺术家在各自领域中建树丰硕,以精彩的艺术实践,走出了一条立足时代、扎根人民的创作之路。他们是艺术的探路者,时代的歌咏者,更是岭南文艺薪火不可或缺的传灯人。大家记忆(选摘):王佳纳用舞台记录广东王佳纳,一级导演,著名戏剧艺术家从事文艺工作58年艺术理念上,我注重三个“真”——真实、真情、真诚。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哪怕一台戏具体剧情是虚构的,具体人物是虚构的,但演出来不能让观众觉得“假”。因为艺术创作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所以真实感也是艺术作品的优秀品质。真情是艺术的灵魂,一台戏,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而不能冷冰冰地讲道理,那样就丧失了戏剧的功能。真诚是艺术的可贵品质,没有真诚,不管是导演,还是其他主创人员,都创作不出来能打动人的戏。在创作过程中,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处理每一个细节,像雕刻师一样,慢慢打磨。王静珠用鲜活的电影语言记录时代潮流王静珠,电影艺术家从事文艺工作71年回忆过去,岁月已逝,个人的命运永远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时期都带给我珍贵的记忆。2005年,我和张良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艺术人生》时,主持人现场问我:“两老如此艰难地走来,您有什么感受?”我当时回答:“正因为我俩的人生中经历了这些喜、怒、哀、乐,尝遍了酸、甜、苦、辣,所以才构成了我俩的一段完整的人生……”这是我对人生的理解,我对过去的一切保持了一份感恩之心,我永远觉得过去的一切,是我俩拥有的一份财富。我是个幸福的女人,因为我的丈夫是我的至爱,电影事业永远是我的至爱,我已经年过八十八岁了,但是那份热恋和痴爱永远没有变。叶春生广东民间文化保护的先行者叶春生,民间文艺家(民俗学)从事民间文学工作59年我自1964年起从事民俗研究60多年,跑遍了岭南的山山水水,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我尤其关注一些“特型”人物,比如寺庙住持、老中医、老渔民、风水先生等,他们自幼生长于岭南,是岭南风俗文化最权威的解码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搜集到一些精彩故事和民俗事象还有价值,那是书斋里永远学不到的真正的民俗学。总的来说,我们搞民俗学的人,就得扎根在民间,田野就是我们的知识源泉。研究民俗学离不开田野作业,它能帮助我们取得第一手资料。深入异地他乡做田野调查诚然是辛苦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在其中有一点收获,能流传于后人,那也是值得的。汤小铭以苦行苦修的方式追求艺术汤小铭,美术家(油画)从事文艺工作57年要有东西积累在脑子里,画起来才得心应手。绝不能把看到的画面全部“装”进作品中,而是要懂得取舍、懂得强化。优秀的画家应该像神枪手,不仅能指哪打哪,还必须自己知道该往哪打。搞艺术虽然技巧排在最前面,但它的背后应该是价值观、人生观,是美学,是知识,只有将这些统统转化为智慧,才知道劲往哪使、枪往哪打。要想成为一名被大家记得住的艺术家,练的绝不仅仅是手头功夫,要多看书多思考,努力掌握这个行当必须有的“道”。林
10月31日 下午 1:15
人权

新书推荐 | 《批判性媒体素养指南:媒体参与和教育变革》

媒体文化研究的进路——道格拉斯·凯尔纳访谈参考文献索
10月30日 上午 10:38
其他

朱迪斯·巴特勒《消解性别》中文译本出版!

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第六章
10月28日 上午 9:32
社会

新中国同龄人口述史 | 对话共和国同龄人,触摸历史的脉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历程,果然视频新闻中心特别推出“新中国同龄人口述史”系列报道。对话共和国同龄人,聆听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触摸历史的脉搏。开拍之前,果然视频新闻中心提前布局,深入调研,广泛搜集资料,反复讨论与论证。选题策划上,部门历经多次头脑风暴和推演;筛选人物上,追求人与国家大事的契合;创意亮点上,创新拍摄方法和镜头表达,以AI技术赋能新闻报道。最终从政策、援边、教育、体育、艺术等领域中,最终敲定了8位共和国同龄人,以他们的人生展现祖国的变化。拍摄历时3个多月,团队秉持真实记录的原则,深入讲述者的生活、工作场景,用镜头捕捉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无论是回忆往昔的深情与感慨,还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自豪……这些共情画面既让用户感受到了讲述者的情感世界,也让用户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后期制作阶段,团队对拍摄素材进行了精心挑选,对每一帧画面做细致的打磨,并通过巧妙的剪辑将故事串联成完整的叙事链条。让用户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发展。在本组纪录片中,果然视频用采访+AI的方式来呈现重大主题报道,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团队克服了技术上的挑战,确保AI生成的图像和声音与原始素材的无缝衔接,成功避免了AI软件的算法偏见等问题。除了在画面中添加AI元素,在智能配音、字幕生成等方面,也运用了AI智能技术,通过不断地磨合、尝试,总结出一套适合新闻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为后续提高新闻纪录片的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无数次的修改与完善,最终,一部承载着团队心血的8集纪录片于9月30日刊发,并同步发布了文字和海报内容。“新中国同龄人口述史”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即被今日头条、网易、百度等多个平台转载,并在微博上形成了讨论话题。九宫格海报也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复盘整个报道过程,对团队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通过这组纪录片的采编制作,部门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素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未来,果然视频新闻中心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创新报道理念,丰富报道形式,加强团队协作和人才培养,强化内容质量和深度,拓展传播渠道和平台,努力推动重大主题报道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以上内容转载自《齐鲁晚报》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10月27日 上午 9:25
其他

新书推荐 | 历史的教训

Durant,1898—1981),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利策奖”(1968)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两人合写《文明的故事》(The
10月26日 上午 9:41
其他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01书目信息(美)菲利普·莱曼:《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赵昱辉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原书:Philipp
10月25日 上午 9:28
其他

新书推荐 | 詹姆斯·R. 马丁《采访与倾听》中文译本出版

新媒体人必读艾美奖获奖导演手把手传授视频采访与拍摄剪辑之核心要领一册在手,搞定新闻访谈、纪实节目、真人秀综艺、纪录片、调查取材、播客、短视频、直播等流媒体时代内容创作者必备技能需要接受采访、面对镜头的读者或公关团队也可参考一手案例,字字干货,淬炼近40
10月12日 上午 9:09
其他

“寻忆京张”铁路文化博物馆社区展览开幕,倡导居民自治互助花园

据悉,京铁和园“铁路文化记忆博物馆社区”项目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京铁和园社区工作站发起,项目围绕“记忆京张”“循迹京张”“植绿京张”“焕彩京张”四项主题展开。新京报讯(记者彭镜陶)新京报记者获悉,9月23日下午,“寻忆京张”铁路文化博物馆社区展览在北京京铁和园社区正式开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京铁和园社区工作站全体师生以及京铁和园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开幕仪式。师生和居民们参观社区内的交互纪念装置图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据悉,京铁和园“铁路文化记忆博物馆社区”项目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京铁和园社区工作站发起,项目围绕“记忆京张”“循迹京张”“植绿京张”“焕彩京张”四项主题展开。社区居民全程参与,同设计团体一起,共同完成了由多个铁路遗址和故事场景构成的可感知、可互动的“露天博物馆”。京铁和园社区党委书记程子夏指出,京铁和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社区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京铁和园工作站共同申办了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以行动设计为主要形式,达到社区居民共治共建的效果。她提到,过去一年,京铁和园社区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社区-高校-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联合多方力量为铁路文化记忆博物馆社区的建设注入新生活力。中国收藏家协会铁路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赵向红也对“寻忆京张”铁路文化博物馆的建设表达高度肯定与赞赏。这座博物馆中的许多展品,是工作站的同学们联合首都铁路公共关系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铁路文化委员会,对彰显历史意蕴的铁路老物件进行拍摄、整理的,为铁路文化博物馆社区建设提供了文化和实物的展示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京铁和园社区工作站学生代表滕慧佳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策展历程及展览环节。她介绍了师生在过去近一年的工作。师生们曾多次走访京铁和园社区,与当地的居民、工作人员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到社区具备的特殊历史文脉条件和居民们深厚的铁路情怀,于是大家利用专业知识,为社区改造建言献策。通过挖掘、转化、共建三个阶段的“行动设计”,最终成功完成了“寻忆京张”铁路文化博物馆社区建设,也深化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师生们、居民们和嘉宾们共同参观了“寻忆京张”铁路文化博物馆社区展览中的交互纪念装置和互助花园。交互纪念装置以“记忆容器”为理念,利用纪念雕塑和纪念节点将铁路元素融入社区景观,展示京铁的历史记忆、居民口述史和铁路知识科普。互助花园的理念,是参考“时间银行”“爱心储蓄”等公益模式,利用花园的环境与设施为居民互助提供平台与媒介,运用互助积分模式激励并保障居民有序开展互助活动,培养互助花园志愿者团队,使互助花园的运营管理逐步从社区居委会管理向居民自治过渡。编辑
10月11日 上午 9:14
其他

国际著名口述史期刊《Oral History Review》征稿通知!

Sinclair)共同为企鹅/兰登书屋加拿大出版社编辑了两本土著信件选集。她是《我们如何回家:来自北美原住民的声音》(2020年,见证之声/Haymarket
10月9日 上午 10:30
其他

【香港村校】 口述历史的传承 培养下一代的归属感

笔名:千木—港文史工作者,醉心历史教育,爱与年轻人上山下海、聆听生命故事,矢志为香港历史教育留下记录。与人相遇,聆听别人的故事,很多陌生的事情都变得亲切。我跟校友走进时光隧道,虽然未上过村校读书,却能感受到村校承载的地方情感。当我参访其中一间教师旧居时,看到墙上挂着王维的《渭川田家》,由一位中文老师于学校停办之后所写。字体工整秀丽,见字如见人,我彷佛看到教师每天守在村校旁边,在每一次“斜阳照墟落”的黄昏,都如“野老念牧童”,直到日落西山,“田夫荷锄至”的时候,才惊觉天色已晚,一切远去,只能“怅然吟式微”。我没有能力复办村校,但我希望让村校的故事承传下去。因此,我设计了一项结合口述历史和小区艺术的研习课程,邀请与村校同区的高中学生参与,希望“野老”看到“牧童”归来的情景。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历史研习,学生考察村校和附近农村环境,搜集乡村学校的历史资料,与校友访谈,整理他们的故事;第二阶段集中于艺术设计,导师教授社区艺术的概念及事例,引导学生将校友的故事创作为地景或装置艺术。最后的阶段为公开展示,透过村校开放日,向公众分享村校故事。一些故事与艺术作品反映了社群与地方的亲密关系。我选了以下几个故事和作品,展示学生如何在访谈、记录和创作的过程中,扩阔地方的理解,逐渐对陌生的村校和乡村生活产生了情感。一、落叶的故事与地景艺术学生游走校园和乡村角落,校友抚今追昔,告诉同学以前种田的人不喜欢种树,因为大树会阻挡日光,阻碍蔬菜生长,即使有小树,村民亦会砍去当柴烧,在电力还没未普及的年代,柴薪就是村民的日常能源。有些老师觉得没有树木的校园有点冷清,于是自费买树苗,和学生一起栽种,即使学校停办,木麻黄已经扎根校园,不需学生照顾,树干的粗壮、茂密的针叶,守护着破落的校园。学生深受木麻黄的故事所触动,希望以地景艺术的方式,呈现人和树的亲密关系。他们收集掉落的瓦片和木麻黄的落叶,在校园不同角落堆成大大小小的圆形。瓦片代表着人的付出,落叶代表自然的赐予,两者并置,大有“落叶归根”和“化作春泥”的意思。人树共生,体现在大大小小的圆形之中,从死到生,循环不息,代代相传。二、猪骨粥与斗零的装置艺术学生和当年的工友访谈,聊到校园的趣闻轶事,工友突然将一个锈迹斑斑的曲奇饼罐拿出来。工友徐徐打开曲奇饼罐,一堆陈年硬币哗啦哗啦掉到桌上。工友问同学,你们知道什么是“斗零”吗?同学茫然地望向我。我说:“即是五仙,一毫子的一半。”工友接着说:“以前做校工,每月薪金一百五十元左右,一手包办学校所有杂务。除了打扫学校,还要为教师预备午饭,有时还要当司机接送学生。”为帮补家计,工友每天凌晨时份便要起床,煮一大锅猪骨粥,早上卖给教师和学生,斗零一碗,桌上这一堆斗零便是当时卖猪骨粥赚回来的。听完工友的分享,学生看到“斗零”象征着工友的辛劳,乡村的经济是真实的付出与收获。为了表现“斗零”的价值,学生搜集了七十年代的零食价格,并与“斗零”硬币并置在纸板上。一瓶五毛钱的汽水,等于十碗猪骨粥的价钱,是否值得呢?令学生反思。三、噼啪筒与童玩工作坊年过六十的校友,一旦想当年,仍见童心。学生问校友,当时有什么娱乐?“哪有钱买玩具?”校友笑说。围坐在村屋外的空地,蓝天白云之下,学生听校友分享童年往事。校友说,所有玩具都是就地取材、亲手制造,他们最喜欢玩的便是“噼啪筒”。何谓“噼啪筒”?学生完全没有头绪。校友解释,即是将朴树的种子放到竹筒之中,然后在竹筒后插入木条,利用气压将朴树种子射出,由于气压关系,种子发射的瞬间会发出“噼啪”的声音。知道了原理,学生还是觉得隔靴搔痒。校友想了想,便从农棚拿出幼竹,裁成短竹筒,在厨房拿出一枝竹筷子,又将纸巾弄湿,搓成两颗小圆球,塞到竹筒的两端。然后,用力将竹筷子将其中一颗纸巾圆球推进竹筒中,突然“噼啪”一声,另一颗纸巾圆球便射了出来。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便决定跟校友学做“噼啪筒”,并在开放日举办童玩工作坊,推广如此有趣味的玩意。开放日的参观人数众多,学生化身成导赏员和工作坊导师,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研习和参与,同学学以致用,亦对村校和乡村生活产生了新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地方边界扩阔了,彷佛成了校友的一份子,承传着村校故事。我摘录了一些同学的学习感受:“很自豪能够重现村民的回忆,将相关的故事做记录”;“平时我们在学校读书,对田园知识也不懂,现在我们落手落脚帮忙,很有意义”;“我选修历史,但很喜艺术,能够用口述历史和装置艺术的方式重现村民的回忆,很有满足感”;“当年的小学生亲手种木麻黄美化校园,我们也落手落脚将松叶砌成圆形,美化闲置了的村校,是同一个道理”;“我本来很担心没有人想玩噼啪筒,怎知很多人会问我'噼啪筒'怎么玩,我曾担心自己讲错,也很彷徨,但在现场都学会放胆和人玩”。虽然这个研习计划已在十年前结束,村校也早已不在,但这些教学经历对今日的香港仍有启示。单向的知识灌输,并不能培养学生对地方的感情,令地方变得更好的民主实践。教师必须视学生为学习主体,给予他们参与、探索和创造地方生活的机会,透过积极的介入,对地方产生归属感,并且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建立起情感连结,这才是香港需要的“爱的教育”。dailynews
10月8日 上午 8:56
其他

新书推荐 | 《南布朗克斯的母亲、助产士与分娩重构:呼吸,现在用力》

Dohrn考察了从全球到地方的医疗护理差异持续存在的系统,并描述了变革所需的关键组成部分,利用口述史作为朝着将母婴健康视为人权的方向前进的证据。DescriptionWomen
10月7日 上午 9:17
其他

新书推荐 | 21世纪的工作: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美国工作的口述史

Terkel)1974年的经典著作《工作》(Working)发布五十周年纪念。3目录Introduction:
10月6日 上午 9:25
其他

新书推荐 | 《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述史:伦理指南》

Cherland)书名:《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述史:伦理指南》英文原名:Student-Centered
10月5日 上午 9:04
其他

新书推荐 | 怀抱新女性之梦:民国时期教会学校女学生的口述史

Bond,伦敦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中国(Modern
10月4日 上午 9:25
其他

《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

9月29日宝安区政协举行《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会邀请口述者、采编人员、专家顾问代表等畅谈感想体会,并向各界代表赠书发布会现场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姚刚,原市委副秘书长、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乐正,区政协副主席李献荣、杨雁,原区政协副主席项健、仙新民,区政协秘书长毛健强等领导出席活动。口述者、采编人员、专家顾问代表,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工作处以及区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在宝安工作或居住的省、市政协委员代表,区政协各界别委员活动组组长、各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站长,教育文化组委员代表等参加活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深入挖掘宝安历史、赓续改革精神,区政协联合宝安日报社于2022年初启动“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第一季遴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原宝安县不同领域的20名建设者,讲述亲闻、亲见、亲历的宝安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他们当中,既有参与宝安重大决策的各级老领导,也有见证宝安沧桑巨变的各行各业代表。他们所讲述的内容,涉及政治体系、经济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百姓生活等方面,展现了一部可见可读、可知可感的宝安发展“活历史”。《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活动中,领导和嘉宾一同观看了“宝安口述史”第一季纪录片《寻路:宝安巨变》,并向各界代表赠书。宝安日报社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采编历程。在区政协的指导下,宝安日报社组建征编工作团队,广泛征集线索,对口述者逐一进行深度访谈,形成20篇口述文稿和20组视频及图片,以全媒体方式展示征编工作成果,并将成果汇编成书。会上,口述者、采编人员、专家顾问代表等逐一发言,分享感悟。给口述者代表赠书尹昌龙对区政协开展“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人民政协的文史工作是党和国家文化历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区政协系统梳理的“宝安历史”是深圳历史和全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他表示,《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一书有情感、有故事、有场景,以口述形式系统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这个特殊阶段的历史,口述者涵盖老领导和基层一线人员,口述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并注重邀请原住民讲述,集中呈现三大特点:把“根”扎得更深、把历史往前拉得更远、把视野放得更宽。接下来,希望区政协持续开展好“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呈现更加丰富、厚重的历史,在回望来时路时凝聚共识,在展望奋进路时砥砺前行。姚刚在致辞中表示,开展“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旨在通过“征集一篇史料”“温暖一群人,团结一片人,教育一辈人,影响几代人”,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的出版,是历史的见证、城市的史诗,更是宝安政协人向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华诞的一份献礼。下一步,区政协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大责任,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求真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理念,持续推动“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挖掘更多值得记录和讴歌的伟大实践和感人事迹,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各界代表发言(摘登)专家顾问原市委副秘书长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乐正口述史是当代新史学创造的一种全新的形态,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出版《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书籍,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时代意义。20位口述者所讲述的内容,不仅是宝安的历史,更是深圳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中找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看到改革创新精神在一代代人中的延续。希望区政协继续开展好“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聚焦更广泛领域的口述者,深入挖掘更多反映本土历史文化的生动故事。口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廖虹雷深圳源自宝安,改革开放以后,宝安这个边陲小县裂变出香港、深圳两个现代化大都市。我很庆幸自己生于斯,长于斯。《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的成功出版,将为宝安区乃至深圳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区——宝安的思想文化建设积淀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瓜苗长得越好、伸得越远,越不能离开土地里的根”。我相信《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将成为深圳历史文化典藏中的一页,记录着深圳、宝安建设者们留给后人的难以忘怀的印迹。口述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生产习俗传承人宝安区沙井蚝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沙井蚝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沛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记录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宝安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碰硬骨头,在党的领导下,在不同时期都创造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宝安人,我在岗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修德践行,见证了宝安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够参与“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讲述自己亲历和见证的历史故事,并参加新书发布会,我感恩党、感恩时代,感谢区政协搭建的平台,感谢认真负责的采编团队,也衷心地祝愿宝安的未来越来越好。采编人员宝安日报社记者何冬英宝安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文史资源的“富矿”。在采编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三颗心”:各参与主体对历史的敬畏心、“为时代留影、为历史存档”的责任心,口述者赤诚的“宝安心”。征编过程中,区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区政协办公室发函邀约口述者,各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口述者主动联系。报社领导带着我们一次次前往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向专家顾问和社会各界请教,拜访口述者挖掘故事,“三审三校”采编内容。希望在区政协的带领下,在各相关部门、专家顾问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我们能持续参与“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为续写“春天的故事”贡献力量。新书在宝安引起广泛关注感受巨变读懂赤诚情怀《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正式发布,在宝安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在拿到新鲜出炉的书籍后,各界代表第一时间阅读、分享感受。他们纷纷表示,在一篇篇口述文稿和一组组视频中,感受到在宝安那个特殊历史阶段里,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休戚与共、同频共振,读懂了一个个宝安建设者的赤诚情怀。《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一幅幅宝安人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画卷,一页页宝安人创造奇迹的壮丽史诗,仿佛就在眼前。对我而言,我自己讲述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回顾、再梳理、再感悟。”口述者温铭池在获赠书籍后迫不及待地翻阅。“这些参与宝安发展建设的关键人物,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我读完感动不已。”市政协委员吴波表示,书中的历史故事和宝安人的奋斗精神,令她备受鼓舞,将继续扎根这片热土,与更多人一起共创宝安美好未来。“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生动、可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宝安人,在阅读这些口述历史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澎湃喜悦之情,被这些宝安建设者的精神深深打动。每一篇文稿还配了二维码,扫码就能观看口述者的讲述视频,非常方便直观。”区政协委员陈雪梅分享道。“这本书就像一扇‘窗口’,让我们从这些个体经历的历史中,仿佛看到了一代宝安人的奋斗历程,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对宝安有了更深的情感。我感激那些记录下这些记忆的人,并希望能参与到保护和传播宝安历史文化的工作中。”区文化馆副馆长李希文坦言。据悉,接下来区政协还将持续开展“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以政协文史工作创新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助推深圳、宝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位口述者简介方苞1931年12月出生于东莞;改革开放前任宝安县委书记;1979年1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其任市委副书记;1984年调任珠海市委书记;后先后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李容根1950年生,广东宝安人。1971年至1982年,先后任职于宝安外贸总公司、宝安县布吉公社等单位;1983年至1992年,先后任宝安县委常委、书记等职;后先后担任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广东省副省长等职。彭晋行1945年出生于广东陆河县。1970年8月至1984年8月,历任宝安县大鹏公社技术站技术员、宝安县农林办公室(农业局)技术员等职。后任宝安县委常委、宝安区委组织部部长、区政协筹备组组长、宝安区政协主席等职。黄伙1958年出生于宝安县,自小便与长辈生活在海上,1972年至1992年在海上从事捕鱼工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渔民。1992年上岸,1993年3月起先后担任渔业村委会主任、渔业村党支部书记、渔业社区党委书记。陈沛忠1946年生,宝安沙井人。1964年进入沙井蚝厂工作,从事沙井蚝业50年。2012年获宝安区建区20周年“百优”人物荣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生产习俗传承人。卓辉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龙华弓村,1949年参加革命,退伍后分配到宝安县和深圳镇人民政府工作。1960年起,先后任共青团宝安县委青工部长、宝安县革命委员会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宝安县对外经济办公室副主任等职。赵秀琴1960年出生于宝安石岩上屋村,1979年被村里选派到香港怡高发热线圈厂工作,成为全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首批流水线工人。2003年,因香港怡高发热线圈厂搬离宝安,辞去工作。钟照明1941年6月出生于广东宝安县贫农家庭,1964年参加工作后参与东莞塘厦至石岩变电站建设。1966年6月至1985年4月,任宝安县西乡公社供电所所长。1985年后,先后在宝安县供电局、深圳市农电总公司等单位工作。陈玉仁1935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51年至1984年,先后在宝安县税务局、宝安县委组织部、宝安县委农村部、宝安县文化局、广东省对台办公室等部门任职。1984年至1991年,调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并外派香港。潘强恩1944年9月出生。曾任万丰村党支部书记、万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1981年底始任万丰村党支部书记,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提出“共有制理论”,自创“万丰模式”。洪旺全1948年7月生于宝安,1968年投身工作,现任深圳市人口基金会会长。曾任原宝安县卫生局副局长、局长,深圳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巡视员、深圳市政协第三届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廖虹雷1946年出生于宝安,1966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先后在惠阳地委文工团、宝安县文艺轻骑队、宝安县文化馆、深圳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等等。叶恩麟1936年出生于石岩,客家人。从事侨务工作20多年,曾任宝安区侨联第一届秘书长、深圳市叶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等。其整理的口述客家传说故事《应人石的传说》批准列入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铭池1948年出生,宝安西乡河东人,曾在河东村当下乡的知识青年,长期在宝安创业经商,并创作一批文学作品。出版诗集《如此美丽的温柔》、长篇小说《热土奇情》等书籍,主编《固戍社区志》《共乐社区志》等。张加秀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深圳镇(现深圳市罗湖区)。1960年1月1日参加工作,在宝安县体委负责组织各项体育活动。1980年赴深圳经济特区体委工作,先后负责场馆运营、体育彩票等。文业成1945年出生于宝安松岗埔尾村,1962年开始在松岗木器合作社当学徒。1964年起,在农具厂当过木工师傅,培养了一批本土农具维修木匠。2015年,成为区级第三批“非遗”项目(木器农具制作技艺)唯一代表传承人。洪惠全1950年10月出生于宝安县原松岗街道洪桥头村。1969年入伍,1973年复员返乡参与农业建设。1977年担任松岗大队宣传支委,驻点洪桥头村。分别在1979年至1983年,1994年至2005年间担任洪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冯苏1927年7月出生于广东顺德,7岁来到沙井,曾任新桥搬运站副站长、沙井宾馆副经理。黄泰昌1949年出生于宝安西乡沙头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集体单位从事自行车维修工作,退休后义务担任王大中丞祠管理员。他以普通人的视角见证了宝安城市发展的沧桑巨变,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麦成1931年6月出生于广东顺德,因为战乱被辗转卖至宝安县公明镇。1949年5月参加粤赣湘边纵队,参加过解放深圳(宝安县)的6次战斗,历任战士、中队长。1977年4月起任宝安县建设局驻深圳房管所所长直至退休。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宝安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10月3日 上午 9:06
其他

新书推荐 | 《“新时期文学”口述史》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8月出版)后记《“新时期文学”口述史》,王尧
10月2日 上午 9:25
其他

广东开侨中学开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口述史创作大赛”第二课堂活动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高二级历史学科口述史创作大赛历史是什么?历史不仅是宏大的国家叙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鲜活成长史。时代历史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故事带有时代洪流的印记,时代的洪流源于个体合力的奔涌。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书写,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铭记。活动介绍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进行历史叙述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相关人物的采访形成史料作为文章的基础。本次口述史大赛以“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向同学们征集发生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以“小人物”来看“大历史”,感悟身边的历史变迁,明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投入,根据自己的选题做了深入的调研和系统的整理工作,创作口述史文字报告,以报刊形式展现,为后续的展示比赛做好了充分准备。高二历史组收到了近60位学生的口述故事。有些记录了父辈的奋斗历程,有些记录了爷爷奶奶的峥嵘岁月,有些则探究了自己家乡的变迁……
10月1日 上午 9:33
其他

开学“第一课”:越秀馆校共启“口述历史”之旅

新学期伊始,越秀区图书馆与区属中小学联合在小书虫阅读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堂阅读课”之“口述历史入门”。本次活动以互动性强、创新性足、教育意义深远为特点,旨在通过新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文化传承。活动现场创新馆校合作,历史“活”起来活动一开始,老师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们介绍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随后,学生们在图书馆和教室内共同观看了由越秀区图书馆精心制作的“口述历史入门”视频资料。视频不仅涵盖了口述历史的定义和方法,更通过生动的案例,将历史知识以鲜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观看了由越秀区图书馆精心制作的“口述历史入门”视频资料观看视频后,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中。他们分组讨论,模拟口述历史采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记录者和讲述者的角色。这种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更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索历史的热情。据了解,越秀区图书馆长期开展“我们家的口述史”项目,邀请广大市民听长辈们讲过去的事情,记录他们的人生经历,留住城市宝贵记忆。学习了“口述历史入门”后,不少学生表示,将参与到“我们家的口述史”项目中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创新阅读模式,历史学习新体验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口述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他们认识到,口述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一位学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它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一位老师则感慨道:“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学生们如何去尊重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敬畏历史。”开学第一堂阅读课教育意义深远,促进文化传承本学期的“开学第一堂阅读课”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也展示了越秀区图书馆“馆校合作”的新成果、新模式、新探索。“‘开学第一堂阅读课’是越秀区图书馆的品牌活动,我们坚持以阅读之‘钥’,启儿童智慧之门。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阅读模式,馆校双方共同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升历史素养,培养阅读兴趣。”越秀区图书馆馆长谢洁华介绍道本文转载自《羊城晚报》将“口述历史”设为置顶星标让书香与您常伴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10月1日 上午 9:33
其他

新书推荐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国礼作为国家的象征,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书是第一部以国礼为题材的出版物,讲述了国礼背后的中国故事,新中国第一位国礼设计师常莎娜倾情作序推荐。
9月30日 上午 8:53
其他

七十五载春华秋实:中国农民口述史纪录片之《新乡村》(第三部)推出!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继《土地
9月29日 上午 9:08
其他

来国图体验口述史访问!留下你的图书馆记忆

9月14日,“我们的故事,中国的记忆——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成立十周年工作回顾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开幕啦!展览主要分为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十年历程、五大主题资源展示、口述史访问体验、出版成果展示等多个部分。展览现场口述史访问体验活动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邀请读者朋友们以“我和图书馆”为主题,作为口述史受访人参与一次访问过程,分享自己和图书馆的故事。访问将由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专业摄录团队全程拍摄记录。这份独特的记忆将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记忆资源库中。你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的感受吗?哪一次在图书馆中被陌生人的善意温暖?哪个角落留下了你的青春,写满了少年凌云志?哪句诗词使你拾起了心中的月亮,却又在现实中为六便士所困?哪本书曾在这里触动了你的心弦,让你去到未曾涉足的远方······我们在这里,等你来讲述你和图书馆的故事。活动时间每周二、四上午9:30-11:30(法定节假日除外)单次访问时长10-30分钟报名方式活动仅接受现场报名。您可在口述史访问体验区进行登记,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参加活动。活动规则1.当同一时段报名参与体验的人数较多时,为避免等待时间较长,可先留下姓名、电话,与工作人员商定体验时间;2.口述史访问开始之前,需宣读《受访人伦理声明》,访问期间将进行全程录像;3.口述史访问结束之后,需签署《著作权授权书》;4.参与口述史访问体验后可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010-88545426/5360新浪微博/小红书/哔哩哔哩:@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https://www.nlc.cn本文转载自“国家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9月28日 上午 9:04
其他

四川博物院召开“信仰的力量——南下干部口述史和实物资料征集”工作推进会

9月14日,四川博物院组织召开“父辈的南下——南下干部口述史和实物资料征集”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了“信仰的力量——南下干部口述史和实物资料征集”阶段性成果,研究布置了后续工作任务。会议由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向和频主持,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科技处)处长段炳刚出席会议。会上,四川博物院征集组向与会领导、南下干部子女代表通报了“信仰的力量——南下干部口述史和实物资料征集”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24年6月,征集组共进行了80次征集采访,其中采访南下干部58人,采访南下干部子女32人,录制音视频3000余分钟,征集实物资料288件/套(866件)。会议强调,征集组要充分借用志愿者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征集范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须加强口述史和实物资料的利用,并适时召开征集成果研讨会。四川博物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南下干部子女代表、南下干部征集志愿者代表参加会议。本文转载自“四川博物院”官方网站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9月27日 上午 9:11
其他

新书推荐 | 《天生狂野:北美动物抵抗殖民化》

供人享用的生灵初遇新世界动物,寻找开发潜力面向英国殖民者的动物宣传规范野兽与野人第二章
9月26日 下午 12:43
其他

新书推荐 | 大卫·格雷伯《人类新史》

想象的城市亚欧大陆第一批城市居民(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谷、乌克兰和中国),以及他们如何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建起城市第九章
9月25日 上午 10:09
其他

抢救性记录东巴文化!这三本新书发行

个纳西族与摩梭人村落——吾木村、石头城村、拉伯村、油米村的生态环境、文化特征、村落遗产进行记录和介绍,展现古村礼俗的特殊韵律。3《守望巴东:摩梭人文化志》
9月24日 上午 9:15
其他

《儒学学者口述史》新书发布暨新时代儒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9月21日,《儒学学者口述史》新书发布暨新时代儒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儒学学者口述史”访谈嘉宾、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儒学学者口述史”访谈嘉宾、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孟祥才,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齐鲁书社总编辑赵发国出席活动并致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温海明主持会议。
9月23日 上午 9:11
其他

新书推荐 | 沈艾娣《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当鸦片战争最终爆发,帝国主义以及一种全力与之相拮抗的民族主义,就占据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主流,世界权力格局也随之改变,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越来越重要。目录
9月22日 上午 9:19
其他

新书推荐 | 全球历史塑造现代科学:《地平线:现代科学的全球起源》

全球历史塑造现代科学颠覆了传统的科学史叙事,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禁锢好奇心和对知识知识的探索,是一种全球现象,而非欧洲独有作者:
9月21日 上午 9:21
其他

新书推荐 | 尤瓦尔·赫拉利:《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在过去10万年里,我们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9月20日 上午 9:54
其他

中医药文化与叙事医学 |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第五辑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由《社会科学战线》原主编陈玉梅研究员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江凤艳教授担任主编。本刊旨在传承中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彰显中医药人文底蕴,为进一步爬梳中医药历史脉络、发掘中医药文化价值、探索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人文研究,搭建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平台。刊物倡导跨学科、多学科交融的研究范式,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与哲学、文学、历史、考古、图像、叙事医学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中医药人文特色。《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第五辑的主题是“中医药文化与叙事医学”,特邀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教授共同主编,共收入学术文章19篇。作者既有中医药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学界名宿,也有叙事医学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术新秀。封
9月19日 上午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