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将入葬先贤祠

口述历史 2024年11月25日 09:22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抵抗战士兼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将入葬先贤祠- Marc Bloch, historien etrésistant, va entrer au Panthéon, annonce Emmanuel Macron -

《法国侨报》讯:2024年11月23日周六,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纪念1944年11月23日斯特拉斯堡解放八十周年时宣布:“鉴于其论著、教学和勇气,我们决定让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入祀先贤祠”,以表彰他在学术、教育和抵抗运动中的杰出贡献。



1向斯特拉斯堡解放者致敬


作为纪念法国解放和二战结束8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马克龙于斯特拉斯堡布罗伊广场参加军事仪式,向1944年解放斯特拉斯堡的勒克莱尔将军及第二装甲师士兵致敬。仪式期间,象征自由的法国国旗重新升起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尖塔上,呼应当年的历史时刻。


纪念斯特拉斯堡解放的仪式


2马克·布洛赫的英勇与贡献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学年鉴派创始人。著有《法兰西岛》(1913)、《国王的触摸》(1924,亦译作《国王神迹: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法国乡村史》(1931)、《封建社会》(1939—1940)、《奇怪的战败》(1946)、《历史学家的技艺》(1949)等。主张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提倡总体史学,打破了以政治、军事史为构架,以上层人物为主体的传统史学研究路数,重视经济史、心理史、社会史的研究。


马克·布洛赫的肖像

1886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其父是一位从事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的大学教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早期教育影响很大。1904至1908年他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08至1909年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1912年之后,在蒙彼利埃和亚眠的中学任教。1920年他以题为《国王和农奴》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巴黎大学(1936-1940)等著名学府担任教授。

1929—1936年间,马克·布洛赫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担任中世纪史教授,他将历史研究扩展至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从而彻底改变了历史研究领域。1929年,他和费弗尔(Lucien Febvre)一起创办了《经济与社会史年鉴》(Annales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这是一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界反响的杂志,标志着法国史学年鉴派的形成。


据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刘永华译,《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2014)》(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1—22页:

布洛赫的职业生涯与费弗尔相差无几。他也进了高师,他父亲古斯塔夫在那里讲授古代史。他也受益于米什莱与列维—布留尔,并曾赴莱比锡和柏林学习(1914年前,德国被公认为史学研究的中心)。

不过,正如在讨论他晚年的著作时将要阐明的,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学家涂尔干。大约在布洛赫进入高师时,涂尔干也开始在那里任教。作为老高师学人,涂尔干从问学于福斯特尔·德·古朗热时,便学会了认真看待历史。布洛赫到晚年道出了涂尔干的杂志《社会学年鉴》对他的深刻影响。他那一代的许多历史学家,比如布洛赫的朋友古典学家路易·热耐特与汉学家葛兰言,都曾满怀热情地阅读这份杂志。还应补充一点,尽管布洛赫仰慕涂尔干及其追随者(比如莫里斯·哈布瓦赫),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他只是一味追捧。

马克·布洛克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参军,并在二战期间投身法国抵抗运动。1944年,他在里昂被捕后遭受酷刑,最终与战友一同被纳粹枪决,年仅58岁。他的牺牲与学术成就使他成为法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马克龙在讲话中表示,此次将布洛克安葬于先贤祠,是为了纪念他的勇气与不朽贡献。

马克·布洛赫的家人欢迎他在逝世八十年后入祀先贤祠,这是政界人物和历史学家长久以来的呼吁。他的孙女Suzette Bloch告诉法新社:“这让人极为激动和骄傲。他为自由和反纳粹主义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3悼念集中营受害者


马克龙还强调了教育和纪念阿尔萨斯及摩泽尔地区“被迫从军者”的重要性。超过13万当地居民在纳粹占领期间被强制加入德国军队,这段历史至今依然让人痛心。

当日活动最后,马克龙前往纳齐维尔-斯特鲁特霍夫集中营,这是法国唯一一座纳粹集中营。在烈士纪念碑前,他重新点燃火焰,并以庄重的方式悼念5万名囚犯中的1.7万名遇难者,以纪念那段悲痛的历史。


先贤祠是什么?


先贤祠位于巴黎拉丁区,自1791年以来安葬了在法国历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重要人物。这一作用就如其三角楣上刻着的铭文题词所示,“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


入葬先贤祠由法国总统来决定。自1791年以来,这里先后安葬了82位法国或外国的重要人物,包括:


 • 作家,如著有《悲惨世界》的维克多·雨果、著有《小王子》的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


 • 科学家,如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皮埃尔·居里和玛丽亚·居里;


 • 抵抗纳粹的活动人士,如让·莫内,他之后还是建设欧洲一体化的设计师;


 • 政治人物,如西蒙娜·韦伊,她不仅是抵抗运动成员,也是主张允许自愿终止妊娠的法官;


 • 人权捍卫者,如法国废奴主义者维克托·舍尔歇,《世界人权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勒内·卡森。


(文章内容综合:巴黎人报、“道教和宗教史研究資訊”与“巴黎海芬”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报名(点击下方海报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以“口述史的多维视角与跨界融合”为主题,邀请国内口述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开设为期10天的系列课程。本期研修班涵盖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经济学多个学科,旨在展现口述史研究的多元视角和跨学科魅力。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口述史的理论探讨与方法论辨析,又有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非虚构写作、纪录片创作、社区研究等实践领域的创新应用。无论您是口述史的初学者,还是业已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者,都欢迎参加本期研修班,共同探寻口述史研究的无限可能。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口述历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