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1月6日 下午 8:07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科技

口述史与摄影 |口述史的“视觉转向”

杨祥银 口述历史
2025-01-06



Alexander Freund and ‎Alistair Thomson (eds.), Oral History and Photograph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口述史与摄影》的核心内容在于探讨口述史与摄影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深入分析这两种媒介如何共同塑造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记忆。该书的各章节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口述史和摄影的交织,例如:


* 摄影作为口述史的触发器:强调照片如何激发受访者的记忆,从而引出更丰富的故事和情感。照片不仅是过去瞬间的静态记录,更是记忆的催化剂,能够激活深藏的个人和集体回忆。


* 照片与口述叙事的张力:揭示照片所呈现的“幸福”或“理想化”形象与口述叙事中可能存在的痛苦、矛盾和创伤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理解历史复杂性的关键。照片可能会掩盖背后的紧张和创伤,而访谈则可以揭示这些被隐藏的真相。


* 照片的文化和政治意义:分析照片如何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影响,以及照片如何被用于构建身份认同、家庭历史和社会记忆。照片不仅仅是个人或家庭生活的记录,它们也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进程中,例如在战争宣传或移民叙事中。


* 口述史的“视觉转向”:阐述了历史学领域对视觉材料日益增长的兴趣,以及这种“视觉转向”如何影响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口述史不再仅仅依赖于文字记录,而是开始认真对待视觉图像的证据价值和解释潜力。


* 照片和口述史的相互构建:强调照片和口述叙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构建过去。照片为口述叙事提供了具体的视觉语境,而口述叙事则为照片注入了新的意义和解读。


本书强调口述史和摄影都不是中立的媒介,它们都受到特定视角、文化背景和权力关系的影响。因此,分析照片和口述史,不仅要关注其内容,还要深入研究其生产过程、传播方式以及接收者的解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书的作者们还探讨了如何将照片融入口述史访谈中,以及如何利用照片来拓展口述史的理论和实践。他们指出,照片不仅可以用来辅助记忆,还可以作为分析社会文化现象和历史变迁的工具。通过结合口述史和摄影,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历史,并挑战那些将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视觉与叙事截然分开的二元对立。通过本书各章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口述史和摄影作为记录和重构历史的强大力量,以及它们在塑造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杨祥银阅读总结,2025.1.6)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四期)报名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于口述史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口述史项目立项数量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立项项目类别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与思政专项等等。立项项目所涉学科包括马列·社科、党史·党建、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区域国别学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与军事学。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四期(线上)以“口述史项目分享”为主题,邀请14位不同学科领域的各类口述史项目主持人,分享口述史在各自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与深度思考。通过梳理近年来各类口述史项目的最新进展,研修班力图展现口述史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拓展研究视野、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价值;呈现口述史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广大口述史工作者提供学术参考和实践指导。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口述历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