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揭秘!读库君为你揭开朝阳区金融犯罪神秘面纱

读库君 法律读库 2021-04-29

撰文 /读库君


北京市朝阳区,一个财富汇集之地。



每天,有无数的人涌入这里,有无数人的梦想在这里实现,有无数的商业行为在这里发生。


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犯罪案件发生在这里,尤其是金融犯罪案件,备受关注。


今天,读库君为你揭开发生在朝阳区金融犯罪案件的神秘面纱。


第一个问题:朝阳区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件多吗?


答案是


很多


根据朝阳区检察院的统计,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他们办理的金融犯罪案件共计1486件。


而且,发生在朝阳区的案件近年来呈现出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案人数明显上升的态势。


第二个问题:发生在朝阳区的金融犯罪案件有哪些显著特点呢?

根据读库君的梳理,发生在朝阳区的金融犯罪案件有以下3个特点:


➤ 一是案件类型主要为非法集资类和信用卡诈骗类案件;前者占到案件总数的60%以上;后者也有10%的份额。


➤ 二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数量增长迅猛。案件数量同比增长高达57%。


➤ 三是P2P公司“爆雷”引发的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因P2P公司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非法集资类案件有66件。




第三个问题:发案最多的非法集资类案件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读库君为你整理出如下特征:


一是案件涉案金额大、波及范围广,查处难度较高。


这类案件投资金额动辄几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涉案投资人人数也成千上万。P2P类案件资金去向难以查清,追赃挽损困难。


➤➤  二是此类犯罪分子往往披着“金融创新”的画皮。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鼓励创新、鼓励发展、鼓励改革的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民众对创新接受度的提高,披着金融创新的画皮进行非法集资活动。面对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互联网+”、“众筹”的幌子,投资人很难区分真伪。




➤  三是此类犯罪经常是“以消费返利”隐藏背后得非法集资陷阱。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但一些促销平台以“购物返本”、“购物返积分”、“消费返利”等为噱头,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吸引消费者投入资金,实施非法集资。


➤ 四是此类犯罪多以域外身份作为非法集资宣传招牌。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对外交往窗口,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士多聚于此。犯罪分子常利用其双重国籍身份,既为非吸公司“贴金”,又自由切换国内外身份,以此逃避边控机关的检查和公安机关的追捕。此外,一些犯罪分子还会通过其他涉外企业渠道进行特定范围的非法吸存。


➤  五是涉嫌犯罪公司的业务员都是闻利而聚案发即散,监管难以把控。


非法集资类犯罪上手快、提成丰厚,业务员一旦尝到甜头便难以回头。且业务员流动性大,监管把控困难。


➤  六是此类案件的追赃和挽回损失的难度较大。


涉众型金融犯罪行为潜伏周期长,至案发时剩余资产往往已不能支付集资参与人本息,据朝阳区检察院统计,该院目前通过追赃挽损对非法集资参与人进行清偿的比例不足10%。




第四个问题:金融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❶ P2P网贷平台违规经营是风险爆发的根本性原因。


P2P平台的监管定位为信息中介平台,其承担的是信息撮合成交的角色,但当前仍有部分P2P平台背离信息中介定位,以创新的名义掩盖违规经营的实质。


有些机构甚至通过假标虚构项目募集资金,宣传高收益,进行自融,开展庞氏骗局。


同时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不透明等特点和行业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很多违规平台表面看起来与合规平台无异,这种类型的违规平台利用互联网迅速传播,实现了交易规模的快速扩张,无疑加剧了风险的发生。


❷ 我国的金融法律规范仍局限于被动调整状态,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虽然我国金融法律法规在保障金融体制、维护金融安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作用。


但随着新旧金融体制的转型,中国金融的浅层次改革渐次完成,金融法律法规及金融政策仍局限于金融体系转型引导下的被动调整状态,这不仅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也会造成社会认知的错误及后续行为处理溯及力等问题。


 金融监管仍存在“真空”地带且缺乏有效联动机制。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权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


但是分业监管与金融混业发展的矛盾正日益凸显,以及由此导致的监管空白、监管规避和监管套利,在当前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与交叉融合中日益显现。此外,目前的金融监管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


❹ 部分金融机构审核把关不严,监管还存在漏洞。


在妨碍信用卡管理案件中,有七成以上系使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银行卡案件。这其中既有身份证管理本身存在漏洞的原因,也与银行本身的审核和监管不够有关。


在骗取贷款案中,部分银行审核不严或未采取有效审核手段,使不法分子通过虚构资质、资产证明,冒充相关工作人员等手段,顺利通过审核程序,骗取巨额贷款。


❺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投资防范被骗的意识还很薄弱。


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普通老百姓一般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储备,对互联网金融犯罪手段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导致在面对潜在的犯罪危险时防范不够;


还有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成为被骗的对象,因而不主动采取止损措施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在案发后为犯罪嫌疑人“喊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第五个问题:应当如何治理打击金融犯罪,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呢?


应对发案原因错综复杂的金融犯罪,当然应坚持综合治理,充分运用法律强制手段与经济、行政、社会等多种手段,标本兼治,构建金融犯罪的综合惩戒和预防体系。


对此,读库君有以下五点建议:


➤ 一是强化制度配套建设,积极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


要严密金融法律制度法网。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务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备案注册管理、业务运行规则和风险防控、主体权利与义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实施细则,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要完善行业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制定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准入机制,提高入行门槛。同时进一步明确退出机制,特别是对于P2P网贷平台的退出机制。


➤ 二是加强行政监管,建立监管联动机制。


要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理清中央和地方的监管职能,加强二者的协调与合作,统一监管标准,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打击。


要健全风险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全流程全链条的预警,及时有效识别重大风险隐患。


要理清监管的界限。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引导,为更好促进金融业发展,应尽快出台负面清单、白名单等明确的指导文件,便于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


要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监管机构沟通协调。利用目前现有的信息体系,构建中央银行和各监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节省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要强制金融机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益。

➤ 三是完善司法机关工作机制,精准打击金融犯罪。


要紧扣关键环节,实现对金融犯罪的精准打击。严格区分金融创新和以金融创新为幌子的金融犯罪行为。


要完善行刑衔接,构建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打击合力。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和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密切合作形成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威慑,以净化金融市场环境。


要建立完善公检法三机关在金融犯罪案件办理中的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公检法常态化会商机制,统一执法司法标准。


➤  四是丰富金融机构审核和监管方式,增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要严格银行的审查机制。对于身份证的核实各银行应当联合公安机关建立健全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确保申请人开户资料真实、完整、合规。


要提升设备的身份识别能力,并安排专人对自助办卡设备进行巡视、监管。对于贷款申领过程中提交的证明文件,银行内部应当加强监管,建立统一、严格的审核标准及操作流程。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共享核查签证真伪的权限或信息。建议相关部门能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签证数据信息,以便核实办卡人所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证真实性。


 五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加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要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机制。


要创新形式加强金融犯罪的普法宣传。


要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调解、仲裁、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多重救济途径解决金融纠纷,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要发挥调解机构在政策研究、宣传教育、公众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为众多金融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


打击金融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行政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公检法等政法机关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最后一句:


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才能打造我们的美好生活!


本文根据北京朝阳区检察院金融犯罪案件白皮书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