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准备好经济增速再下台阶

前沿君 前沿观察 2018-10-21

年前的时候,不少人唱响中国经济正能量,有位经济学家喊出了2018年中国经济有望回到7%的言论。这也迎合了去年上半年的新周期之争,经济数据似乎证明了经济形势良好。


我当然不同意这样的判断,再回7%恐怕要洪水滔天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今年1月5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对2018年经济增长形势提出担忧:《部委年会透露的秘密:稳增长目标全线下滑  2018年中国经济会好吗?》,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稳增长的力度在下降。


4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发布,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迹象更加清晰了。这轮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的经济复苏小周期,可能已经开始了转换轨道了,未来将进入新的下行周期


这样的下行周期到底以多快的速度来到、会下多大的台阶?对经济走势、资产价格和各类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这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政府希望经济增速如何下台阶?政府会不会及如何进行新的下行期的稳增长?


1,投资双支柱出现了拐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的经济数据,虽然工业一枝独秀,但终端需求整体偏弱,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不可避免。


这里,首先要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速的顶梁柱,只要经济不好了,政府扩大投资规模就可以挺过去,这是习惯的套路。1998年发行1000亿特别国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莫不如此。


投资狂奔虽然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要稳增长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速效的办法。


但是,现在投资上显现的疲态最明显。投资依赖三板斧,基建、房地产和消费。


在前几年,这三板斧中的千斤顶其实就是基建,基建可是一直保持了20%多的超高增速。基建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建设,这些年像一匹老黄牛,日夜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实在太累了。


但是,今年前4月的基建增速只有12.4%。昨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的一位记者提出了基建增速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两个原因,一是基数高,二是“政府采取了规范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等措施”。


今年以来,地方隐性债务的整治力度明显加大,财政部也先后发文不仅管地方政府的行为,还要管金融机构的行为(23号文)。同时,一些地方也加大力度整治,比如新江和糊南,圈内也多次分享过两地整治的一些情况。一些地方提出,不惜固定资产投资下去,也要做,因为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几年——无论是经济好,还是不好时期——的千斤顶,基建投资增速已经大幅下降了。联讯证券的分析说,中国基建投资增速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


如果这两年,投资只靠基建,那么整体增速肯定早已明显下行。但是,这几年第二投资支柱起死回生了,这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


在这轮启动“去库存”战略之前,房地产开发投资跌了1%,再往下就是0增长或者负增长了,这是2015年底。这几年,随着房价的飙升,房地产开发投资也迅速成长,反弹到了2位数的增速。


正因为有了“基建+房地产”这样的投资双支撑,所以整体增速很不错,经济迎来了小周期。


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虽然仍有10.3%的增速,微弱下跌,但是,房企到位资金的增速较前三月已经下降了1个百分点,新开工的增速也在回落。虽然目前并未公布数据,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置费是一个大项,增速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地方仍卖地卖得欢。


房地产这个幺蛾子确实至今仍虚火旺盛,最近因为摇号的事,仍然在冒烟。但是金融整顿,包括资管新规打击非标等对房企融资显然不利。更关键的是,房价确实目前还有不少地方在大涨,但这个势头不可能一直持续,地产的中期前景并不乐观。


在这样的前提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迟早要回归正常——从2位数到个位数,然后到不增长,回到2015年底的状态。


现在不清楚的是,到底要花多长时间走完这个小轮回。但可以预估的是,房地产调控已经没有放松的可能了,房住不炒是基本策略。房价上涨主要仍然靠妖魔的棚改货币化安置在推动,而且高处不胜寒。


工业投资虽然有超预期的反弹,但是与北方大气污染的冬季限制、贸易战前可能的赶工等诸多因素有关。且工业投资可能难以抵消上两者的下行。


所以,投资三板斧,现在基建增速已大幅回落,还会继续回落。房地产投资高位徘徊,工业反弹。未来呢?


如果房地产投资一旦开始明显向下,那么也就是中国经济增速整体下台阶的开始。这不会太远。


另外,消费一贯还是比较平稳,但是4月份虽总体平稳,但还是明显下行。出口出现反弹,这是预料之前,前沿君之前在圈内也分析过,为了赶在贸易战真的开始前出口,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出口还有小高峰。但从贸易摩擦的前景来看,出口未来同样不乐观。


所以,综合看来,未来经济增速下台阶不可避免。


2,政策的三重约束


这些天,最让人纠结的莫过于政策走向了。


自从降准以来,市场就一直在不断问:如何扩大内需?如何稳增长?尤其是最近央行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摘要部分“去杠杆”三个字竟然没有了,有圈友问,这难道是去杠杆要后退吗?


这样的解读确实也不少,他们认为政策正处于转向的边缘,从挤泡沫到稳增长。所以,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似乎是惯性。千百次的经济回落,千百次的稳增长,只要想稳,经济一定增长,稳增长成了上帝之手。


但我并不认为,虽然当前确实还是有稳的空间,但是稳增长是有限度的,最重要的是受到金融约束。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货币放松,有了增量的钱去投资,短期总还是可以稳,但是不可能永远这样。


其中,第一大的约束条件就是去杠杆。因为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之高,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之高,已经让高层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当然对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判断仍存在一定分歧)。去杠杆可以说是理解约束条件的命门。


对于去杠杆问题解读,我转一则前几天在圈内的分析。


如何理解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把“去杠杆”三字去掉了,这是去杠杆已经不是目前主要矛盾的意思吗,这和目前违约潮有点气氛不一致啊。


我专门看了一下Q1的报告:

1,没有删掉“去杠杆”,可以检索到三处,只是在“摘要”部分删除了。 2,如果就因为摘要里没有提“去杠杆”就认为“去杠杆”不是主要目标,我认为是too simple了,去杠杆是理解金融政策的基本,在3月份易纲首秀的时候,我的解读也是政策重心发生变化,但不代表没有去杠杆,只是这个目标靠后了。但再怎么靠后,还是个基本政策。这与过度解读不要去杠杆完全不一样。 3,去年上半年,银监会去杠杆猛的时候,央行的声音是担心处置风险的风险,表达了不同的声音。所以,去杠杆不能大张旗鼓地做,低调地去做就好。 4,看看最近的一些动作,无论是财政部的整顿,还是刚刚深改委会议通过的关于国企去杠杆的问题,没有一处说明去杠杆不重要。在国企和地方政府这两个领域,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去的,这都属于监管政策,而不是与货币政策,央行的报告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是金融监管报告,不是去杠杆报告。两者是不一样的。 5,我公号前一篇文章解读易纲接受财新专访已经说得很清楚,去杠杆是取得了成绩的,就是去年宏观杠杆率增速从前年的13%降到了2%,但还是有2%的增长,而不是不增长。所以,我理解的稳杠杆就是不增长,如果2018年宏观杠杆率达到0%或以下,那就是成功。(宏观杠杆率可以查BIS的数据) 我认为,从 2%到0增长,这就是理解今年宏观去杠杆的关键。这个目标,应该说在易纲是容易实现的,是可以实现漂亮的稳杠杆去杠杆的。 6,监管的动作还会来得比想象的快,今天的消息说,关于结构性存款因为飙升得太快,很快会有监管政策出台。另外,资管新规的各类细则、金控集团的监管,都排队等在路上呢。监管强化的方向没有丝毫改变,去杠杆虽然没有原来重要,但仍然是主要目标之一,这也不会改变。 7,所以,违约潮出现不奇怪,因为去杠杆没有停啊。监管强化从未变啊。


第二重约束条件就是利率和汇率。关于这一点,其实在我前面的文章《新变局来临,千万不要忘记小川的那句话 》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


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货币政策必定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受“不可能三角”的限制。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看,当前的利率其实是易上难下。


最近,美元明显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明显走弱,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危机。虽然我们还有很高的存准率,确实有下降的空间,但是指望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宽松,当前看来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宽松必定会再度加速人民币贬值,贬值当前还不是问题,但在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走强的情况下,贬值同样会带来国内经济的连锁反应。


第三重约束是资产泡沫,也就是房价。关于这点,在《房地产病了》这篇文章里有分析当前的形势,非常微妙。


三重约束之下,政策空间已大大缩小。当然,并非完全没有稳增长的空间,比如,下调的中央政府的赤字率再上调没有任何问题。等等。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欢迎入圈参与讨论,每个工作日都有更新。


前沿君坚信,信息都是死去的,不前瞻未来的信息毫无价值;世界是立体的,观察树叶首先要了解这片森林;变化总是先在底下发生,平静水面的湖底往往隐藏着暗流涌动的世界。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付费,付费时请同步留言备注可以找到您的微信号的信息,先加微信再邀请入星球,仅付费不留言前沿君将无法添加您部分付费用户留言错误,无法添加,请在本公号后台对话框发消息或本文末留言联系前沿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