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弟弟为救“地贫”姐姐而生 成功移植后三姐弟相伴成长 | 公益·后来

篝火故事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8-22

99公益日,为爱推一把。《中国人的一天》陆续推出“公益·后来”系列人物故事,回访曾受到关注和帮助的人。

第3172期

摄影/郑福利

    (除署名外) 

视频/郑福利

      姜惠蕾

编辑/周维 

策划/中国人的一天&篝火故事

出品

汪正年和妻子曾在央视露过面,2011年他们是广东打工族,加入春节返乡摩托大军被拍下。谁也不曾料到,不幸在第二年降临:他们的二女儿患了地中海贫血症。为了救孩子,夫妻俩又生下第三个孩子。幸运的是,弟弟与姐姐的骨髓配对为“全相合”。如今,6岁的彭树琳已恢复正常生活。

视频|弟弟骨髓移植成功救姐,父亲为照顾仨娃留守山村创业 (时长:03:11)

2011年春节,汪正年和妻子从广东肇庆出发,骑摩托车返回贵州石阡,五天四夜的旅途被媒体拍了下来,汪正年第一次获得了别人的关注。返乡后半年多,她们迎来了第二个女儿,随妻子姓,取名叫彭树琳。截图自2011年央视画面

彭树琳出生后不久,身体状况极差,汪正年带着孩子到处检查,很快就被医院确诊为重度地中海贫血。(2016年拍摄)赵惠 摄

为了保住孩子,汪正年不再出去打工,带着一两个月大的树琳去每周去医院输血,定时服用排铁的医药物。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彭树琳一生都要陷在输血排铁的循环之中。经过检查,父母和亲戚和她的骨髓配型均不成功,医生建议夫妻两再生一个孩子。(2016年拍摄)赵惠 摄

2013年,小儿子彭皓钥出生,和姐姐彭树琳配型成功,这终于为汪正年一家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家底原本就薄,经过两年多为女儿检查治疗,汪正年已经负债累累。对于彭树琳来说,最合适手术的年纪是五到七岁。2016年,汪正年带着女儿和儿子来到上海,手术条件都已经具备,但20万元手术费用,却丝毫没有着落。(2016年拍摄)赵惠 摄

女儿出生5年来,汪正年陆续接受了不少网友的帮助,才挨到能做手术的时候,他不得不又通过媒体求得帮助。很快,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网友帮他募集了20万元手术费用。小儿子也住进了医院,等待骨髓移植手术,夫妻俩陪在儿子身边安抚他。(2016年拍摄)刘行喆 摄

2016年11月,汪正年夫妇在医院看着病房里的女儿,为她加油。一家人紧张地等待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弟弟的骨髓成功移植了进了姐姐彭树琳的身体。(2016年拍摄)刘行喆 摄

经过在医院的调养,2017年一家人又回到了贵州石阡,又爸爸妈妈在身边精心照料,彭树琳恢复得很好,准备在当地上学。

2018年,我们再次来到石阡,暑假里汪家热闹极了,彭树琳(右)在姐姐(左)和弟弟的陪伴下玩耍,这里山路和稻田都有她的足迹。她已经完全停药,告别了此前长期扎针的日子。

彭树琳身体恢复了,家庭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为了照顾三个孩子,汪正年还是留在了老家。他和要好的朋友一起筹备了家私厂,自己创业。今年8月18日这天,是汪正年的家私厂开业的日子,他在镇上租下一处门面,几个合伙的朋友一起挂上横幅当作是临时的招牌。

早年在广东打工时,汪正年就是做家具的好手,对这个行业熟悉,也有自己的手艺。他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当地好好经营,如果创业真的能够有所收获,那也是他能够去帮助别人的时候。

陪着女儿走过了漫长的7年治疗,汪正年觉得网友的捐款和鼓励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地中海贫血只要尽早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汪正年希望和他有相同遭遇的家庭,能够坚强起来,积极治疗。

中国人的一天&篝火故事

持续推出“公益·后来”系列人物故事

敬请关注


招募启事

无论身在何处,做着什么职业

如果您愿意花一段时间拍摄自己的生活

欢迎通过微信搜索“中国人的一天”

或“chinaoneday”公众号

或者发邮件至 chinaoneday@qq.com 报名

你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人的一天主人公

  往期推荐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