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汴绣皇后14岁才拥有姓名 83岁双手仍光滑细软 | 中国人的一天

吴玮 苏瑞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8-25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母亲手中接过了她们赖以生存的绣花针,从此她便和汴绣结下了一世情缘,这个女孩就是今年83岁的汴绣皇后——王素花。

第3220期

摄影/吴玮

撰文/苏瑞

编辑/庞宇佳

出品

汴绣起源于宋代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一根细细的绣针,数缕多彩的丝线,在一双巧手的上下翻飞中,美便凝固在一方绣品上。上世纪40年代,在距离开封不远的封丘县潘店集村,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母亲手中接过了她们赖以生存的绣花针,从此她便和汴绣结下了一世情缘,这个女孩就是今年83岁的汴绣皇后——王素花。

王素花幼年时家境贫穷,母亲靠着帮别人做针线活维持生计。在母亲和外婆的影响下,她从小痴迷刺绣。14岁时,王素花才来到学堂,当时的她连个名字都没有,是教书先生给她取名为王素花,而这个名字她绣了一辈子。

1957年开封绣花合作社成立招工,此时21岁已结婚生子的王素花,听说这个消息立即跑去报了名,成了一名每月只有4元工资的绣工。当时还有一份工作每月可以拿到21元,可爱刺绣如痴的王素花却说能将自己喜欢的事干成工作,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从此王素花如鱼得水,在姥姥和母亲那里学到的绣花技艺都派上了用场,3个月后她就被破格提拔为刺绣车间副主任,不久又先后担任主任、厂长等职务。图为王素花家中的存线。

1959年,王素花带领绣工在继承宋绣针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14种新针法。经过100多个日夜艰苦奋战,中国第一幅《清明上河图》绣品被送往北京,王素花特邀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回忆起那段往事,王素花说当时自己的家离厂不到50米,儿子才只有几个月大,可在加班赶制绣品的三个半月里,王素花一次家也没回过。

王素花骨子里有一股犟劲儿,当年和她一起进厂的绣工有300多个,后来和她一起坚持下来刺绣的姐妹只剩下三两个人。如今,王素花是恢复汴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充分表现了汴绣古朴典雅,工艺精细,层次分明,生动逼真,立体感强的风格。除了汴绣作品,她还绣鞋面、绣衣服,绣枕套,多年下来她凭着眼力,不用尺子就能一次裁好需要的布。

刺绣要求采用不同粗细的线进行绣制,其中劈线在刺绣中是很重要的一环。王素花刺绣用的是非常柔软的天然蚕丝线,至今她仍然可以将一根蚕丝线劈成16丝,最细的线肉眼都难看清楚,足见其精细之极。几十年来,不施粉黛的王素花对自己的双手却呵护倍加。为防止手干裂粗糙导致刺绣时挂线,她一直用油脂肥皂洗手,一到秋天就开始带上手套,所以直到现在她的手依然光滑细软。

退休之后,深爱刺绣的王素花并没有停止对汴绣艺术的追求,她在1990年创办了开封市艺苑宋绣厂。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王素花带领着一群同样热爱汴绣的年轻人走在传承国粹的道路上,年过八旬的她每天都会到绣房给徒弟们传授刺绣的要点和技巧。同时她还热衷公益,免费指导残疾人和无业的人,让她们掌握一个谋生的技艺。

出身贫苦的王素花仍然保留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她经常在外出学习开会时带上工人们弄乱了的丝线,趁闲暇时整理,从乱线团中一根一根挑出来重新理顺好打成小捆儿,她说这些丝线丢掉太可惜了,整理好还可以继续使用。

王素花家中的老缝纫机已经几十年了,现在还在使用,她常说,老的东西未必就不好用,好的传统要坚持。

上绷子是刺绣的重要环节,为保证产品质量,年过八旬的王素花依然亲力亲为。

王素花的生活很规律,每天5点起床,洗澡洗衣服,然后给全家人做早饭。她的老伴儿是名教师,一生都很支持她的刺绣事业。这双袜子是王素花17岁结婚时送给未曾谋面的老伴儿的见面礼,绣工相当精细,现在已经去世的老伴儿一辈子也没舍得穿。

王素花现在已是四世同堂,曾孙子大牛小牛是一对双胞胎。虽然只有7岁,但他们已经开始拿起针线盒有模有样地跟随太奶奶学习刺绣了。

王素花一生致力于汴绣的研究、创作和发展,她执着的工匠精神背后饱含了对汴绣深深的爱。多年来王素花获奖无数,2008年,汴绣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素花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项目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这个宋绣艺术博物馆是王素花自己筹资建立的,里面展出了王素花收藏的众多老汴绣藏品和她的代表作,让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汴绣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博物馆存放的清朝嘉庆年间的诰命夫人刺绣霞帔,王素花用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进行复原。霞帔上66个花卉、蝴蝶图案的残旧绣片在她的一针一线下变得精细完美。

王素花家中的樟木箱内放着许多老绣片,这些都是她满满的回忆。王素花说,刺绣是靠心靠手的,只有把全部的心血洒在上面,才会绣出传世佳品。她经常会拿出存放的绣品端详,这些绣品就仿佛是她人生和刺绣生涯的一本日记。

午后的绣房内安安静静,王素花和孙女李鸣一起刺绣,灯光下祖孙二人飞针走线,针尖带着丝线穿透绢帛的声音流淌着幸福的时光。“拿起了针线就不会放下”,如今年过8旬的王素花依然守护着她对汴绣的爱,更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个让她付出一生情感的技艺正在一针一线中代代相传。


投稿&分享你的故事至邮箱

chinaoneday@qq.com 

你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人的一天

摄影师&主人公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