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弃儿50年后找到家:虽然听不懂母亲的方言 但我不再孤独了 | 中国人的一天

篝火故事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8-25

2018年即将过去,我们选择讲述6个小人物的故事,作为这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2018年中,他们都有不寻常的经历。当生活根基因侵害而动摇时,他们没有选择逃避或退缩,而是在原地重建生活。这些普通人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证明,这个严酷的世界也有一瞬间是温暖的。

第3290

摄影/肖李

剪辑/陈佳静

编辑/夏天

&篝火故事出品

因为贫穷和饥饿,整个60年代,数以万计的江南幼儿被父母遗弃,被送往遥远的北方,被陌生的家庭收养。很多孩子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但还是至少有5万名江南弃儿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

江南弃儿50年后找到家:虽然听不懂母亲的方言 但是我能挺直腰板了

2018年就要过去了。从1959年开始,一股人口流动的涓涓细流,突然从中国最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开始,沿着铁路线,流往北方。如果从那年算起,60年就要过去了。

一个10年接一个10年,这些有故事的孩子在北方长大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也老了。他们决定原谅这个世界,开始在陌生的故乡寻找生父生母。

赵淑亮是这些江南弃儿之中幸运的人。在他生活的山东乡村,这个生于1968年的小个子男人始终保管着一张小纸条,其中藏着他的无法解开的身世之谜。那是他被遗弃的时候,父母留给他的唯一的纪念和礼物。50年后,养父母都已经去世,他带着这张纸条,加入了前往江南的寻亲团。

2018年,凭着这张小纸条,他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兄弟。(摄影/田建明)

赵淑亮是村里的会计。村里老辈人都知道他是从南方抱养来的,养父母生前也告诉过他这件事。他一直在想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生活在哪里,为什么会不要自己。

养父母在世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动过要去寻亲的念头。他觉得人要有良心,养父母把自己养大了,就要和亲生儿子一样,给他们养老送终。

养父母去世后,寻亲的念头就一直压在他心头。

赵淑亮和生母第一次见面时,老人家说嘉兴方言,赵淑亮操着一口日照话。“我听不懂她说的,她听不懂我说的,但是亲情在那里,不说啥话,就抱头痛哭。老太太一直拉着我的手。”赵淑亮的生母“埋怨”儿子,能找咋不找。赵淑亮哭着说:“以前没条件找,也没处找,现在能找了,就找到了。”(摄影/田建明)

“找到了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兄弟,就找到家了,这一生中就没有遗憾了。”赵淑亮对自己说。认亲结束后,他回到了山东日照老家,但与亲人的联系并没有断。他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他们那边每人都随礼,弟兄三个都打过来一千块钱,说“孩子升学,一定得给孩子点补助”。

赵淑亮和嘉兴的亲人们拉了一个微信群,起了个名字叫“family”。 日常生活、工作各方面的事都聊得起来,比如什么时候上下班、路上堵车了、天气不好了。他们无话不聊,就像大家都在家里一样。

“过去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咱也多了自己的血缘亲兄弟,当然心里高兴,突然多了这么几个哥哥,不光自己高兴,全村人都为我高兴,说老赵上南方找到他亲娘,找到他亲生兄弟了。”

赵淑亮一家四口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到本镇,生了两个孩子。现在二女儿在烟台上大学,家里就剩夫妻俩,养了几头老母猪,种着三四亩地和五亩桑园。

也许是某种说不明白的血缘关系,几十年没见过面的兄弟和他一样,也在家里养蚕。

他是村里的会计,平时辅助村书记处理村里各项工作,还要从镇上传达各方面精神,也是村里的联络员。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已经把自己的根扎在了山东。

与他有着一样经历的五万“江南弃儿”,就像是5万多条丢了故道的河流,孤独地流淌了很久,如今想汇入血缘之河。但有些寻找注定不会有结果;有些河流已经永远干涸;有些门已经永远无法打开;有些目的地已经永远无法抵达。

赵淑亮这一年是幸运的,心里不再感到孤独,他说“有了兄弟们,感觉腰杆也站起来了”,他再也不是一个孤儿了。他也希望更多和他相同经历的人,也能通过机构或平台寻找到亲人,离实现梦想更近一步。


这个严酷的世界也有一瞬间是温暖的。

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年终故事,
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的一天”

或“chinaoneday”观看。

往期推荐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