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毕业去向 | 人文学院2021届毕业生去向报告
人文学院
2021届毕业生去向报告
一、院系简介
1992年,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2002年更名为人文学院。
目前,人文学院设有哲学与科学系、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与文学系、旅游学系、医学人文学系、社会学系、历史学系以及MPA中心,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社会学、哲学5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和中国历史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人文学院设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道德发展智库”、东南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2.1
毕业生总体信息
人文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141人,男生41人,女生100人,性别比例1:2.4;全日制非定向硕士毕业生73人,男生9人,女生64人,性别比例为1:7.1,博士毕业生8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4人,性别比例为1:1。
2.2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人文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主要生源地是江苏省33人,河南省13人,贵州省、山西省各8人,安徽省、河北省、湖南省、四川省各7人。
全日制非定向硕士毕业生来自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主要生源地是江苏省29人,占比39.73%。博士毕业生来自全国4个省级行政区。总体而言,人文学院2021届毕业生主要生源地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此外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占比也较高。
三、2021届毕业生毕业情况分析
3.1
毕业生毕业去向
人文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64%,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本科生升学意愿较强,其中国(境)内升学47名,占比34%;出国、出境共12名,占比9%。硕士毕业生8名升学,占比11.1%,64名就业,占比88.9%。博士毕业生7名全部就业。就业单位性质具体分析如下: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如下:机关事业单位20人,国有企业19人,民营企业32人,中初教育单位4人。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如下:机关事业单位19人,中初教育单位16人,国有/民营企业共16人,高等教育单位5人,医疗卫生单位1人,科研设计单位1人,其他单位6人。
59名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国(境)内升学47人,出国、出境12人。学校分布情况分别如下表:
在升学的8位硕士毕业生中,学校分布情况如下:东南大学5人,南京大学2人,大连理工大学1人。
2021届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主要以高等教育单位为主,共6人,占比85.7%;1人进入企业,占比为14.3%。
3.2
就业区域分布
本科毕业生在江苏省、上海市等区域就业的比例较高,占比55%,其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就业占比15%,这与学生生源以及服务国家西部基层的志向密不可分。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所在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东部沿海省份城市,其中江苏省南京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占比最高。
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所在城市主要集中在江苏省、上海市和陕西省,其中江苏省占比最高。
3.3
基层就业情况
2021届人文学院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赴中西部地区及基层就业的比例创新高。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有21人毕业后赴祖国各地基层就业,其中事业单位人才引进9人,地方基层选调2人,地方基层公务员10人,就业省份包括江苏、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河南和河北等地。
硕士毕业生中共有36人毕业后赴祖国各地基层就业,其中事业单位人才引进18人,地方基层选调生8人,地方基层公务员10人,就业省份包括安徽、广东、河南、湖南、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四川、重庆和浙江等。
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特色
人文学院毕业生指导工作以价值引领为龙头,结合毕业生实际就业意愿和需求,点面结合推进就业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多措联动精准帮扶。
4.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素质教育
学院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围绕社会需要,专业就业前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开发并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研究、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在内的系列素质项目训练。结合就业形势,组织开展了以个人培养特长、团队创建特色的就业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拓展发展道路。
4.2
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鼓励多途径、多方式灵活性就业。积极适应市场要求,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将在校生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就业实习形成一体化联动机制。通过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和校友企业,拓宽毕业生专业实践锻炼和就业渠道。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助,提高就业的效率,倡导“帮助同学、快乐自己、提高自己”的学院就业氛围。
4.3
主动出击,多措并举重点帮扶毕业生群体
主动将就业指导前置。主动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前置,使之对就业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并且做好简历、面试应对等提前准备。
主动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简历,助力毕业班同学线上求职;发动校友资源、已签约学生资源,拓宽就业信息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尝试。
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信息和指导。全面掌握学生就业状况及意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地区招聘信息和行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试技巧和简历咨询等线上培训;结合往届毕业生去向和当下形势,予以经验指导和行业分析,供学生参考和选择。
主动开展心理调适工作,确保学生求职周期中的心理健康。点面结合,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高求职技巧和职业技能,培育积极的心理品格。
来源 |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22.6.19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