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毕业去向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去向报告
#学院介绍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其悠久厚重的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 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 4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17年和2022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先后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院现有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无线通信技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迄今为止,学院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共有 15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无线电工程系)先后学习或工作过。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01
毕业生总体规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共计 598 人,男女比例 2.1:1 。其中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本科生) 226 人;研究生毕业生 372 人,包括硕士毕业生(以下简称硕士生) 312 人和博士毕业生(以下简称博士生) 60人 。
02
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我院2022届毕业生分别来自 33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江苏省为主要生源地,之后依次是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
从区域划分的角度,生源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1.84% ;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9.77% 。
03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截至2023年4月30日,我院2022届毕业生总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00%。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为 100.00% ,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毕业生就业结构与流向
01
毕业生去向分布
信息学院2022届毕业生去向分布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本科生以升学深造为主,学院本科升学率 80.09% ,稳居东南大学前列;研究生以单位就业为主,90.00% 的博士生和 97.44% 的硕士生毕业后选择单位就业,在各行各业展现信息人的青春风采。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升学深造的人数最多,升学深造率高达 80.09% (181/226),其中,国(境)内深造率 66.82% ,出国(境)深造率 13.27% ,出国(境)深造率较2021届上涨近 2 个百分点,总升学深造率较2021届上涨近 3 个百分点。本科生单位就业比例 19.91%(45/226)。
2022届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 。其中,97.44%(304/312)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
2022届博士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100% 。其中,90.00%(54/60)的博士生选择国(境)内单位就业,10.00%(6/60)的博士生选择出国(境)就业。
02
毕业生国(境)内深造情况
信息学院2022届本硕博毕业生中,国(境)内深造 156 人,100%全部前往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
本科生总体升学深造率 80.09%(181/226),国(境)内深造 151人,占本科总毕业人数的 66.82% 。硕士生毕业后升学深造 8 人,包含国(境)内 5 人。
03
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就业情况
我院2022届毕业生共有 39 人出国(境)深造或就业,深造的同学100%全部前往世界知名高等学校,其中本科生 30 名,硕士生 3 人,博士生 6 人。
近两年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就业地区对比
2022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就业地区
受中美关系、新冠疫情等国际形势的影响, 2022届学生毕业后出国(境)深造或就业的意愿相对较弱,其中研究生出国(境)人数比例较2021届缩小近一半,但院校质量保持较高。
2022届毕业生部分出国(境)深造高校
根据QS2022-2023世界大学排名,在 2022届出国(境)深造的本科生中,46.67% 的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就读, 86.67% 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就读;硕士生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就读的比例为 66.67% ,博士生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就业的比例为 66.67% 。
04
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我院2022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226/226)。其中,45 人选择国(境)内单位就业(以下简称单位就业),占总本科毕业人数的 19.91% 。
45名选择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行业龙头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 44.44%位居第一,国有企业占比 33.35% 位居第二,前往党政机关的有 1 人,另有 1 人进入部队,携笔从戎。
我院学科和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毕业生就职单位的行业集中度较高,接近半数的本科就业毕业生(46.67%)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除此以外,就业人数较为集中的行业还有制造业,所占比例为24.44% 。
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37/45,82.23%)。除此之外,有 4 人前往珠三角地区就业,各有 2 人前往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就业。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我院2022届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312/312),其中,有高达97.44%(304/312)的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
吸纳硕士生就业人数较多的单位有行业龙头民营企业(145/304,47.70%)和国有企业(58/304,19.08%)和三资企业(43/304,14.14%)。与往届相比,前往科研设计单位和党政机关的人数明显上涨,前往党政机关的人数较2021届增长了两倍有余,前往部队的有 3 人。
相较于本科生,硕士毕业生选择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数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 57.23% ,这也说明了我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硕士生就业人数第二多的行业是制造业,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 14.47% 。
作为就业主力军,304名就业硕士生的地域集中度较高,选择长三角地区的人数最多,高达249 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1.91% ;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共 18 人,人数占比 5.92% ;另有 15 人前往京津地区就业,12 人前往中西部地区就业,10 人前往其他地区就业。
硕士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毕业生有九成(160/171,93.58%)仍留在长三角地区就业。除原长三角生源地的学生外,来自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毕业生超过半数都选择留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其中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为67.12% ,其他地区的比例为70.18% 。
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信息学院2022届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60/60),国(境)内单位就业和国(境)外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90.00%和10.00% 。
吸纳博士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单位分别是高等教育单位、行业龙头民营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0.74%(22/54) 、 33.33%(18/54) 和 18.52%(10/54) ,高等教育单位比例与硕士、本科毕业生相比增加明显。
教育是博士生分布比例最高的行业,同时博士生也倾向于选择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较于本科、硕士毕业生,博士生就业行业分布范围明显缩小,专业相关度更高。
2022届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按集中度从高到低排序,人数占比最高的是长三角地区(87.04%),其次是中西部地区(7.41%),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人数占比均为 1.85% 。
三、信息学院近三年就业趋势
对比分析
01
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通过比较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数据可以发现,前往党政机关和部队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其中前往党政机关的毕业生人数已经由2020届的 1.80% 上升至 4.47% ,提升了 1 倍有余;前往科研设计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在2021届显著减少后,在2022届有所回升,由 6.56% 上升至 10.92% ,上升了近 4 个百分点;2022届选择行业龙头民营企业的毕业生占比依然较大,但人数较2021届有所减少。
02
就业重点单位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的单位以世界五百强企业、国有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百强为主。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受到学院毕业生的青睐,连续三年进入就业人数前五单位名单。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单位名单如下图所示。
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单位。
硕士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等。
在中共中央管理的53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2022届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 10 家企业,如下图所示。这些央企大多属于国家明确控制的七大行业 (如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以及一些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行业为主)的重要骨干企业。
03
信息学院2022届毕业生
就业工作特色
受就业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仍较大,为做好疫情常态化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鼓励学院学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国家重要战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强化稳就业要求,信息学院积极探索新模式,以“价值引领、信息共享、平台助力”三驾马车切实推进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铺平道路。
以爱国主义为基石,以重大需求为导向
将学生就业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工作核心。积极引导学生扎根基层组织,稳抓重点领域,开拓新兴领域,聚焦“四重”岗位,顺应国家需求;同时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传承优秀就业典型的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努力打造心系祖国、能担大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推出“‘信’火相传,‘职’于至善”优秀就业典型系列宣传推送,“‘信’有所享,‘职’通未来”重点企业招聘信息系列介绍推送,为应届生们的求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们在择业时向“四重”岗位靠拢,向基层岗位靠拢,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以宣传矩阵为阵地,以科学帮扶为手段
打造就业信息宣传阵地,拓宽学生就业视野,困难群体帮扶机制更加健全。充分利用学院官网就业板块、各大新媒体宣传平台、就业信息专向发布群等宣传渠道,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宣传矩阵,拓宽学生就业视野,及时传达就业信息,精准对接学生的择业规划与国家的人才需求;在各级平台及时推介求职分享会、企业参观报名、技能提升讲堂等资源,确保就业服务全程化、普及化,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着力重点关注困难毕业生,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建立帮扶工作台账,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要求,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困难毕业生结对子,确保就业帮扶有真招、暖人心、见实效。
以特色项目为桥梁,以创新创业为成效
深化特色项目,推进校企合作,力促“双创”落地。努力推进学院“‘学’无止境,勇往‘职’前”第四、五季升学就业季系列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全方位助力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锻炼求职技能、体验就职环境;努力推进校企合作,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推进校企合作就业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身与企业接触、交流的机会,切实打通学生的就业渠道;优化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推动更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项目转化落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院全年推送就业信息共计 2650 余条,邀请优秀校友 60 余位座谈,发布就业榜样推送 17 篇、岗位介绍推送 2 篇,签署并稳定运行 41 家校企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17家本科生校外实践基地、94 家研究生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提升能力素质,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就业。
在过去一年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基层就业,发挥校企资源,深化品牌项目,打造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把好学生“出口关”,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
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23.5.26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