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先驱范长江,笔录长征历史第一人

2016-10-20 马浩亮 大公网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改写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对于这样一次史诗般的奇迹,有许多回忆录,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如果要找寻当时人们对长征的纪录与评说,则非《大公报》莫属。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1978年在悼念范长江的一篇文章中说:“长江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由这些报道汇编而成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



《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出生于1909年,四川内江人,是中国新闻界的先驱与楷模。1935年,范长江加入《大公报》。他向报社总经理胡政之提出,计划到西部考察,得到了胡政之的支持。

 

范长江的西北行历时十个多月,行程达一万两千公里。他用一手的调查报告向国人讲述了西北的真实面貌。西北行途中,范长江一直关注着长征红军的动向。

 

“他们最有利的出路,是北入甘肃。即以甘肃西南境之夏河、临潭、岷县、西固为目标,进入洮河与大夏河流域。然后或转陇南以出陇东,会合徐海东,更北接通陕北刘志丹,进入宁夏及陇西甘凉肃一带。”这篇文章名叫《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发表在1935年9月13日、14日的《大公报》上。文中的“他们”,指的就是正在长征的红军。

 

另一篇文章《从瑞金到陕边:一个流浪青年的自述》,发表于1935年11月。范长江通过一名红军战士之口,首次勾勒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我是红军学校最近一期的学员,为贫农出身,原在兴国乡间种田。最可怕的是夹金山。这架山,我们一上一下走了一天,山上积雪几尺厚,空气也不够,到山顶即人人头昏。说起草地,真叫人害怕。在草地里一望平原,无树无村,人影也不见一个。下脚就陷入一二尺深。”


范长江描述长征全过程的稿件《从瑞金到陕边》

 

从成都到兰州的途中,范长江经过洮河,在甘肃省卓尼县见到了一位名叫杨积庆的藏族土司。从成都一路走来,范长江沿途掌握了一些关于红军的重要情报。譬如,他曾经在一个老乡的家里得到一个红军留下的借条,说我们因为行军的需要,需要借一块门板,欠你们大洋多少多少,往后一定归还。范长江将这些情报透露给了杨积庆,而且把这个字条给杨土司看。杨土司一看,红军这个队伍不错,不是个土匪队伍,很好嘛!范长江离开后不久,红军从杨积庆的辖区经过,杨积庆下令开仓,为红军提供了30万担军粮。

 

到达兰州后,范长江来到甘肃庆阳一带,调查了陕甘根据地的情况。这是当时国内保存面积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习仲勋亲自主持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十大政策,这包括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由于颁布了适应革命新形势的十大政策,在全国根据地相继丢失的情况下,陕甘根据地扩大到23个县,面积达20.3万平方千米、人口近百万。

 

1935年11月25日,范长江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在陕北甘东边境上》的文章,对这片根据地做了首次报道:“自刘志丹开始活动以后,情势大不相同。刘为保安人,最熟悉地方农民痛苦,所有他的活动有目标、有方法、有组织。”

 

范长江后来自述中曾提及:“从1927年到1935年,在国民党的统治区中,在合法出版的报纸书籍中,公开称红军,对剿匪加引号,而且用文字公开透露出红军是北上抗日,并不是流寇,我是第一人。



大公报社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

 

1936年8月,《大公报》将范长江西北考察的系列通讯汇编出版,书名叫《中国的西北角》。这比斯诺《西行漫记》最早的中文译本,还早了一年多。爱波斯坦曾经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斯诺跟他提出想去延安,去采访共产党,想见毛泽东,当时产生这个动力的原因,就是看了范长江写的《中国的西北角》。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更多红军长征事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