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由陪审团想到文武庙 | 文化

小可 大公网 2017-01-25


图:上环荷李活道文武庙/网络图片


由香港的陪审团制度,想到中国旧日的祠堂和庙宇。陪审团,由社会人士组成,职责是在法院中判定事实或被告是否有罪。而祠堂和庙宇的众多功能中,主持公道一项,就与陪审团有共通之处。位于上环荷李活道的东华三院文武庙,其昔日的一个仲裁作用,就很能体现香港中西合璧的特色。而文武庙之所以成为法定古蹟,也并非偶然。


小可访过文武庙几次,搭港铁前往,上到路面,步行过去,经过禧利街、摩罗街、楼梯街,单是这几条街就甚具古风:禧利街不乏唐楼,摩罗上街的东面连接楼梯街,是一条集中售卖古董的街。那儿即使是非繁忙时间,行人却不少,进进出出文武庙的善信也颇多。远望过去,常见轻烟袅袅,可知香火鼎盛。小可不烧香,但尊重烧香者某方面的虔敬态度,这种态度,涵蕴着宗族情谊、仁义礼智,以及敬重族权的内容。吊挂于文武庙前面用以祈福的多个大塔香,长燃不熄,是善信对该庙信赖的象征。


香港开埠初期,港府批准港人用中国方式进行“斩鸡头,烧黄纸”仪式的宣誓,以及裁决华人之间的纠纷。文武庙,就曾扮演过这种上达天意、下通灵犀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文武庙大约落成于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是香港殖民时代最早兴建的庙宇之一,庙内供奉着文武二帝的神龛,文昌帝君手握毛笔,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名禄之神;武帝(关圣帝君),穿绿衣、持长剑,代表忠义武略。


斩鸡头和烧黄纸,是广东、福建民间旧日流行的发毒誓形式,港、澳属广东省,因而也普遍奉行这个传统习俗。说是旧日,也不全对,台湾人中不乏祖籍福建的,即使是今天的台湾选举,有些被指涉嫌贪污的候选人,也有以斩鸡头表示自己清白的。人在神像前下跪,点起香烛,顶礼膜拜,手执写着誓言的黄纸,高声诵读誓言,之后由庙宇负责人以菜刀一刀砍下雄鸡的鸡头,让鸡血洒在黄纸上,再把黄纸烧掉,仪式便告结束。话说一九一八年,有两个商人因钱债纠纷在港闹上法庭,控辩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法庭的调解未能解决问题,一众便到文武庙,在律师和师爷的见证下,原告和被告参与斩鸡头发誓仪式以示清白。此际,原告不肯先下跪,被告见状也不下跪,结果鸡头斩不成,誓也没有发。众人重返法庭,法官以原告不肯先下跪,态度不明朗,说明他心虚,遂裁定原告有罪、被告无罪。案件轰动全港。


香港开埠初期,华人来自五湖四海,茫茫天下,明主何在,更需要一个司法中心来解决不同价值观所引起的纷争,文武庙便顺理成章成为公断最理想之地。华人习惯拜神,在神灵面前起誓,比在祠堂内供奉的列祖列宗神主牌前起誓更具威慑力;此外,文武庙的主持,为财势相当的士绅,他们具有大局观,处理问题往往倾向以大局为重,以文武庙作为仲裁之地,有利香港稳定。发展下来,士绅以此作为蓝本,建立济世的东华机构,确立了仲裁稳定香港的先驱力量。


关于祠堂,“各处乡村各处例”,各村有各村的祠堂,由于各有自身的文化,从而发展出自身的道德价值观。


说及仲裁,围村的祠堂与香港文武庙有相通之处,然而也有不尽相同之点。祠堂以血源关系作为纽带,以处理宗族本身的问题为主,外人很难介入。由本村的长辈父老,以本村的道德价值观,在列祖列宗的神主牌前解决村民的纷争。假如将陪审团、文武庙和祠堂联系到一处,三者的共通点是将道德层面引入仲裁,只是分量轻重有别,祠堂最重传统道德观,陪审团和文武庙次之。


维持社会的稳定性,靠道德,也靠法律,若道德教育普及,多数人品格高尚,自然胜过动辄倚赖仲裁力量。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