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报旁听生惹官司 名校开放旁听是否合理? | 热点冷评

2017-05-24 唐川阁 大公网

本月20日,一篇题为《龙江豪再回北大!并起诉受害者》的文章在网络广泛传播,文章中提到一位名叫龙江豪的校外人员多次去北京大学旁听,并在旁听时玩弄刀具、语言“威慑”上课学生,令当事学生惊恐万分。后当事学生在未名BBS上发帖曝光说明此事,并向北大保卫部举报龙江豪,燕园派出所对龙江豪进行了警告训诫,将其列入校园黑名单,限制入校。


事件回顾



此事发生在2016年10月份,龙江豪被举报之后于去年11月份起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方当时选择了和解、赔款,双方签署《民事调解书》,将龙江豪拉出黑名单,并赠送了北大校内网关的账号。


近日,龙江豪将当时的当事学生以“侮辱诽谤”的名义告上法庭,让这件事迅速引来社会高度关注,重新成为舆论焦点。


据了解,当事学生或因此次被告事件被限制出境,无法继续完成出国深造。


《龙江豪再回北大!并起诉受害者》一文中公布的当事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目前,被认为是龙江豪本人微博@saint龙江豪 在5月18日发布的置顶内容显示,其以侮辱诽谤罪起诉当事学生,案件将在海淀法院开庭。该条微博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获得当事学生个人信息的过程。


在北大女生被告事件连日发酵之后,北京大学校长法律顾问办公室于5月20日在官方微博发布了相关声明,表示将全力以赴为该被告同学提供尽可能的法律援助和相应支持,将把龙江豪继续列入黑名单,禁止入校,并注销其网关账号。


北京大学校长法律顾问办公室声明/图片来自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21日下午,北京大学再次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学校已着手依法追究龙江豪法律责任,全力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聚焦旁听在名校的特殊人群



暂且不提北大女生被告事件中龙江豪作为旁听生的行为及言论,怀揣着名校求学梦,常年现身于各大名校旁听课程的旁听生们从古至今数不胜数。


容纳旁听生是北京大学从古至今一直以来的传统。


容纳旁听生是北京大学从古至今一直以来的传统。著名编辑孙伏园,以首编鲁迅的《阿Q正传》知名于世,曾是北大预科国文门旁听生。著名教育家成舍我,创办“世界”报系的一代报人,曾撰写长文恳请蔡元培校长最终获准报考旁听生。还有女作家丁玲、小说家沈从文、现代诗人冯雪峰、翻译家曹靖华,包括早期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以及瞿秋白等等,都曾是北京大学的旁听生,而后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闻名于世。


知名学者王青于1978年考取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他在早年接受《经济导报》采访时就表示,“容纳旁听生是北大一直以来的传统,这是北大不‘沦’为普通大学的一条最后底线。如果连这个底线都踩破的话,北大的人文精神就没了。”他认为,旁听生是北大的财富和骄傲,在不与教学功能、科研功能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开放校园,我觉得这是个多赢的选择。”


道德碰瓷或让名校关上大门



开放校园圆了很多学者、科研人士的名校梦,是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力的助推器。然而近年来因为旁听生引发的校园问题也引发了各大名校的“限外”争议。


据《羊城派》记者报道,中山大学于今年4月开始限制校外人员入校,校友及其他办事人员需凭有效身份证入校。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开放不是只看大门,只是看看证件,拿着有效证件就可以进来,加强校门管理是因为最近的冲击课堂事件,与大学自由无关。”


中山大会学生会官微还对外公布了4月份以来多条外来人士闯入教学楼事件,并表示早在去年,中大南校课堂就有出现过外来人员闯入事件。


名校大多秉承着“包容”的精神,以“开放”的态度接受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学术思想交流,然而“开放”应该以“秩序”作为底线,以保障正常的教育秩序为前提。


名校给了旁听生平等的机会接受知识与教育,旁听生应该知进退、晓是非,不能反客为主,不要“道德碰瓷”。开放式校园不仅需要校方敞开胸怀,更需要每一位进校人士自觉守护。

有料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丨公仔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