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跟着恒大、绿地们瞎跑了,人家都要变性了,你咋办?

陈方勇视点 陈方勇视点 2023-03-14

这两天接待了几位国央企的朋友,他们有个共同的困惑就是:之前都是跟着市场走跟人拼拿地拼速度拼规模,现在忽然发现对手都开始爆雷消失了,自己却忽然迷茫了起来,因为跟别人学了太久,都忘了自己曾经是怎样走路的。我说你们就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捧着金饭碗非要学别人去要饭!



 

我把一个“震惊”的消息告诉其中一位哥们:你不知道你们学习的榜样当中,恒大要变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地则明确官宣行业分类从“房地产业”变成“土木工程建筑业”了吗?唏嘘不?这是两个都在克而瑞的行业排行榜拿过三甲的宇宙房企,如今都在踩完三道红线后紧急转舵,就是不知还来不来得及。据说当年泰坦尼克号也是接到过冰山预警的,可是它仗着自己厉害愣没当回事,结果还是撞上了,不管那个电影有多感人,仍旧是个人间悲剧!

 

朋友听了吓了一身冷汗,问:那还有办法吗?我说:举两个可以相互对照的企业案例你大概就可以明白。

 

一个是已经涅槃重生的万达,重资产扩张时代,“现金流滚资产”的万达模式可谓无往而不利,至今还有需要它的学生在效仿,结果怎样?资金链紧绷之时,它那些滚动留下来的资产真的没有想象中的值钱,就连打折捡漏的那两家也受了牵连,反而是脱身之后彻底转向轻资产模式,再加上引进珠海国资作为战投,这才有了历经磨难重新上市的新万达。

 

另一个是守着宝地却要学别人四处扩张的金融街。昨天北交所正式开市,所有挂牌股票都是暴涨,盘面一片火红。北交所就在北京金融街,那里还有“一行三会”,名副其实的中国金融监管中心,这样的宝地放在全世界看也可谓是独一无二,全中国写字楼租金最高的英蓝国际中心就充分说明这块土地的价值。可惜,金融街只是这块土地的一级开发商,拿着卖土地的钱去外地(比如重庆、天津)扩张,以为可以复制“金融街奇迹”,可惜作为地段的金融街是不可复制的,卖掉的东西再也买不回来。


 

我说:看明白了吗?为什么港资之中的灵魂人物李嘉诚会一直说“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为什么他们都喜欢抓住一块宝地长期深耕不放,为什么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物业再贵他们也愿意接盘,却很少见他们出现在二三四线城市?就在于他们懂房地产的价值其实就是城市价值的实体反馈,所以干房地产就一定是投资城市,能参与城市中心的城市更新就一定不做郊区外的新城开发。


明眼人都知道,因为中国体制的特殊性,国央企是最受地方政府信赖、最有资格去作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各地出台的城市更新政策里都有明示),诸如招商蛇口、华侨城这样的央企,不都曾经是城市级的开发运营商,何苦要跟着民企的屁股后面玩高杠杆高周转,守住一块宝地慢慢啃,难道不香吗?(你看人家国贸!你看人家嘉里!你看人家新天地!)

 

其实国央企当中早就有觉醒的,比如招商蛇口的REITs当先,还另聘高人组建专业的资管团队,已经完成了资管化的转型;比如早就在香港REITs上市的越秀,自持的物业随便装,还不时积极并购,成为广州城市更新国企联盟的领军者;再比如在商业地产圈打响名号的华润、大悦城,顺势就成了资本最青睐的对象,资产管理做的有声有色,服务轻资产上市,重资产通过基金变现;哪怕是产品做出特色的中海、金茂,不也是做出了自己的持有版块产品线,再加上资本的配合,也在积极进入城市更新。这才是国央企该走的正路,可以超越周期,驾驭波动,妥妥的做长期主义者,利国利民又利己,何乐而不为?

 

也许对于很多国央企来说,最难的不是做不做“难而正确的事”,而是因为惯性太强而习惯做“简单而顺势的事”,因为一切太容易得到就只会做简单重复的事情,而忘了当初是为何出发,又曾经怎样的艰苦创业。相比那些正在爆雷和转性的民企,国央企们要做的是突围,首先就是要突破自己给自己装进去的套子,然后才是去市场上和别人公平竞争,不然错过这样的历史机遇就太可惜了。大象转身,我看着都着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