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该不该对残障人群表示「怜悯」?

2017-12-09 客观的知乎君 知乎日报


题图:《无法触碰》


怎么看中国社会对于残疾人娱乐化,鸡汤化的问题?


知友:YoviaXU (知乎编辑推荐)


残疾人被「鸡汤化」,「励志化」的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鸡汤化,励志化在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也十分流行。少数残障人士被社会贴上励志典型的标签,并被人们消费。这种消费我暂且叫它「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现象其实在今天十分普遍。我们买衣服不再只是为了好看,也是为了构建我们的身份。森女,小清新,复古,高冷,都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标签,供消费者去选择。


当选择的是衣服和 style 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有问题。但如果消费的是一个群体,那么就可以算是物化了一个群体。把「人」当做「物品」来消费叫做物化(objectification)。 和物化相反的,则是主体,个体(subject)。那么我们来看看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残疾和残障群体是如何被「物化」和「消费」的:


(图为一个双腿截肢的残疾运动员 Pistorius 和一个小女孩一起跑,配图文字为「生活中唯一的残疾就是一个不好的态度」)


暂且不提这位运动员后来不负媒体众望杀害女友被判刑,引来社会一片哗然,这样的图片在几年前的美国十分流行。我想那时候脸书上,这个图也有很多人转发。


但问题在哪呢?问题在于图片中的残疾人是个特例,这个特例在无数正常人失落消极的时候被当成「少壮不努力」一样的「消费」着,甚至这些正常人在生活里看到残障人士出门的时候都会对他们说「You are so inspirational!」你好励志啊!


这还不算最差的。我系里以为用拐杖的女教授,出门总会被人喊「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听起来挺温暖的,但是我们的女教授是无神论者啊,不需要陌生人把自己对残疾的刻板印象和她自己并不相信的上帝保佑打包送上。


除此之外,西方世界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慈善事业也都是基于很多基督徒的信仰来走的。每年到了圣诞节期间,都会有很多慈善募捐晚会。


同样的,一些服务残疾人的 NGO 也会做募款,美国著名主持人 Jerry Lewis 每年的劳工节都会带一些有残疾的儿童到他的节目中来,利用人们的可怜和同情来募款。


这样的强调这些残障儿童的可怜,并不能让他们建立一个「自己在合理支持下也可以和他人一样独立生活」的态度。怜悯和可怜,出发点就是这些人比我们差,需要我们的可怜。


(图为 Jerry Lewis 劳工节筹款晚会上一个小男孩坐着轮椅,Jerry Lewis 亲吻他的额头)


联合国残疾人公约对于残障的定义,并不是认为有残疾的人就比其他人差,需要同情。而是反过来的逻辑:他们在有足够的支持和合理便利的情况下,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


我想我国对于残疾人的看法类似于二十多年前的美国,盲人联想到的只有按摩,聋哑人联想到的只有千手观音,轮椅使用者最先想到的是张海迪。这几个励志典型支撑着我们对 8500 万残疾人的印象。因为:


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被学校拒绝了


中国 8500 万残障人士,1/3 是文盲, 中国不仅仅不将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儿童融合到主流教育中,还在大力投资特殊教育学校。这些特殊学校的学生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的机会少之又少,全国只有 0.5% 的残障年轻人考上大学。


我们出门的时候他们因为外面的世界无障碍不够完善被困在家里


中国 8500 万残障人士,大多数困住无障碍更差的农村。


联合国残疾人公约委员会给中国的 2011 年的年度报告的回应是,我们鼓励中国对城市无障碍的发展,也希望中国可以对农村残疾人出行引起重视。


我们工作的时候,他们只能做限定类型的工作


小人王国,盲人按摩,聋哑人歌舞团,这些限定的渠道根本不允许他们选择。


我们恋爱结婚的时候,他们被认为「不适合」


由于传统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适婚年龄的残障人士被分类为不可以结婚的对象。


媒体报道的时候,他们从来不是主体,而是客体


细心观察一下,除了树立励志典型的新闻,常常是「某某明星 / 领导 关爱 某某群体儿童」主体往往是明星公关,政府项目,客体才是残障儿童,残障群体。


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生经历,对于残障人士来说,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即使自己有心出门,也常常会被家人的观念束缚,怕麻烦,怕他们照顾不好自己。


所以一个整个社会都不怎么熟悉的群体,拿来娱乐和鸡汤化,因为 他们「弱」,也自然不会反抗。就像美国喜欢拿“印第安人”娱乐消费一样,一个弱势群体,被消费反映着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态度。


最后,献上 Stella Young 的 Ted 演讲。听我说过一万遍 Stella 的朋友不要嫌烦(我也是如此 bug 我们的本科残障学学生滴)


(图为 Stella Young,已去世年轻残障女作家以及她的一段话「那句『人生唯一的残障是不好的态度』为什么很扯呢,因为无论你对这一层台阶如何微笑,台阶也不会变成斜坡。无论你对眼前的书架如何释放正能量和积极态度,书也不会变成盲文的」-Stella Young)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我有意识的在图片里面加上文字描述,让有视力障碍的朋友也可以用读屏软件「看到」图片的内容。如果你有心,不一定非要同情和可怜周围的残障朋友,告诉他们你愿意提供帮助,并且在问过他们同意之后再提供他们想要的帮助比廉价的同情心更有价值。


国际残障人士日之际,希望大家停止对残障人士的物化,娱乐化,鸡汤化,不要对他们有低的可怜的期待,真诚沟通才能认识一个朋友。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蹲坑还是马桶?到底哪个更卫生?

告诉你一些每个人都能用上的省钱诀窍

有哪些电影一定要趁年轻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